唐诗解读——常建之《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解读:
常建与王昌龄是同榜登科、进十及第,二人有同年之谊,且都仕途不顺,两人住的地方曾仅隔一条淮河,根据诗中描述,应是常建挂职中,流过淮河,在王昌龄旧居入住一晚,触景感怀,写下这首诗。全诗结构上以诗人行迹为主线,山麓下临溪望云、山路上穿松沐月、隐居处闲步庭院、结尾卒章,脉络分明,语言自然洗练,意境兴寄深远,为后世标举神韵之说的王士禛所推崇。
首联——“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作者还未到达住处,只是远观近瞧,一幅清新淡雅似的水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溪水清澈见底,向着群山深处流去,白云生处的人家,那正是好朋友的住宿。作者此番前来,睹物思人,空见孤云不见旧友,心头不免生出此许思念,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是全诗上乘之句,作者沿着山路向宿处踱步前行,此时天色,一弯明月不知何时已经悄然挂在松林的树梢上,那皎洁的月光象是为了好朋友王昌龄照的。其实月本无情之物,但仔细品味,却实为最有情之物,因它对芸芰众生皆无偏私,这清光并非只一人而发,想来当年王昌龄在此隐居,定是日与云为伴,夜邀月同眠。
颈联——“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孔子曰,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王昌龄虽处陋室,但安贫乐道,栽花莳药,自得其乐,漫步庭院,时感清风徐来,药草飘香。
尾联——“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生活中各种乐趣,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其公务缠身,不如摒弃俗务,与清风鸾鹤作伴,流露出归去来兮之志,这也是劝人者自劝之语。
这首诗是写在王昌龄去世后,其中“清光犹为君”是说王昌龄已经一去不返,依然夜夜送清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