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
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
白首死罗绮,笑歌无休闲。
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
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
苍苍三珠树,冥目焉能攀?
注:
“玄风”句:谓当今之世已无上古之风。
“扰扰”句:纷乱的末代人。
四关:咸阳在四关之内,东函谷关,南武关,西大散关,北萧关。
金马门:宦者署。汉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署门,名为金马门。后沿用为官署的代称,这里指名利场。
白首句:谓至死不离女色。
罗绮,华美细密的丝织品。
“绿酒”句:谓只贪酒肉美味,瞧不起神仙丹药。绿酒,一作“渌酒”,清酒。清酒本为祭司之酒,这里指清纯之酒。
三珠树:神话中的树名。生赤水上,似栢,叶为珠。
冥目:闭目,指死。
解读:
此诗为感时忧世之作,诗人感叹天宝年间道德沦丧,政治经济腐化败坏,危局一触即发,官僚醉生梦死,不知道危机已经在眼前。
今天的人们提起大唐盛世,总以为那是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每个人特别是年轻的知识分子怀着跃跃欲试、大显身手的欲望,青春的理想、建功立业的憧憬,崇尚游游侠、渴望从军想当英雄的梦想,以及受到挫折而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是当时社会最大的主题。阳光、鲜花似乎都向着诗人们敞开,等待他们的是云台、黄金,风飙高翔,云霄万里。
然而这一切随着李林甫、杨国忠的上台而显得云雾迷蒙、扑朔迷离。后世常以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作为唐代治乱的分水岭,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这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李林甫勾结宦官,深结武惠妃,加之玄宗在位日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遂使天下积弊积病丛生,天下之乱业已养成。后杨国忠为相,更是乱上加乱,直接催发安史之乱的爆发。是时,大唐政局晦暗不明,人事动荡,酷吏罗钳吉网,屡兴大狱,公卿战栗,衣冠累息。李、杨二相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敝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兴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社会的腐败更是怵目惊心,因为玄宗宠爱杨贵妃,朝臣官吏无不倍加逢迎,争献奇珍异味,器物珍玩。岭南一位军政长官的贡献得到贵妃的欢心,遂连升三级,时有民谣:
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均田制的瓦解,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财政危机日甚一日期,朝廷设法搜刮民户,议定租赋,并派出征收大员,横征暴敛,甚至一次预收百姓三十年租赋,无异于杀鸡取卵。府兵制的破坏,朝廷无奈只得改行募兵制,所募者多为无赖子弟、市井小儿且毫无战斗力,加之中原承平日久,社会风尚耻于当兵,以致于京师人打架相诬必骂对方为“侍官”。甚至有些子弟当了军官,父母都不愿理睬。中原几乎无兵可用。
审视大唐盛世,我们既要看到它繁花似锦、烈火烹油,也要看到其专横、阴暗、腐败的一面。既要看到这个时代诗人诸如李杜、王孟、高岑他们文采风流的一面,也要看到这个时代滋生着诸如李林甫、杨国忠长期专政的一面。高适、李白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大诗人也曾向李林甫、杨国忠、公主等人献过干谒诗作,面对时代的大潮,在他们的身上,也同样陷入了颂美声调之中,无可奈何体现出文人的共同性。我们今天在读他们的作品时,不能只习惯欣赏他们的昂扬一面,也不应忘记他们脆弱的一面。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