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的传说和详解
一、河图洛书
中国易学关于八卦来源的传说,最初指天赐的祥瑞。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又见于《论语·子罕》。《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认为八卦乃据河洛推演出来。汉人多宗此说,以河洛解释八卦来源。
(1)河洛所指,后世理解不一。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宋初陈抟创“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
(2)河图,洛书的关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
二、图书之争
亦称“河洛之争”。宋以来围绕河图洛书真伪、八卦是否据河洛而画等问题的论争。《周易·系辞下》提出“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先秦两汉至唐代文献基本持此观点。然河洛图式早已失传,至少唐末已不可见。宋初陈抟以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世,于是引起肯定派(图书派)与否定派(疑古派)的论争。图书派内部针对何谓河图、何谓洛书,有“图九书十”与“图十书九”的分歧,前者以刘牧为代表,王湜、朱震、郑樵、朱元升、李简、薛季宣、张理袭其说。后者以朱熹、蔡元定为代表。前者在宋元影响很大,后者则为后世通行说法。两者均坚信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画卦。疑古派则视河、洛为怪妄,并大肆攻击。其先驱为北宋欧阳修,其《易童子问》否定伏羲授河图画八卦,认为河图不在《易》之前。元钱义方《周易图说》认为图、书之书,是因《周易》而造易数,绝不是因图、书而出《周易》。元陈应润《周易爻变义蕴》指出,先天之图为道家假借《易》理以为修炼之术,不是《周易》本旨。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黄宗炎《图书辨惑》亦认为图书之说,实由道家而来,与作《易》无关。胡渭《易图明辨》认为洛书来源于《乾凿度》郑玄注及其九宫图,而河图亦为发挥《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出。另明刘濂《易象解》、清毛奇龄《河图洛书原篇》、张惠言《易图条辨》等均以为《易》未遭秦火,图书亦不当失,其中或认为河洛为道家炼丹养生之图,或认为只是画卦中一事,并非则之而画卦。众难纷然。与此同时,肯定派则极力崇尚河洛,不仅反驳疑古派言论,而且在河洛研究、破释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宋图书派坚持自己立场,并为此宏扬。另王安石、苏轼亦不赞成欧阳修观点。元胡一桂、吴澄等力驳疑古之论,并作有益分析。清代解析河洛著作甚多。李光地《周易折中》、胡煦《周易函书》、江永《河洛精蕴》均为上乘之作。民国至解放后,两派斗争依然持续不断。杭辛斋、黄元炳阐述河洛之意,多前人所未发。近代疑古派则顾颉刚为代表,其《三皇考·河图洛书的倒坠》彻底否定河洛。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发掘的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文物中,发现“太乙九宫占盘”,其图式与洛书完全相符,说明宋人图书,绝非臆造。一般认为洛书至迟于西汉初年已经存在,然对河图的来源及图书与《周易》谁先谁后等问题仍有争议。
三、河洛源说
关于河图洛书起源的学说。古今认识不一。传统一般认为“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先秦也有持否定观点:
(1)伏羲受河图,画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2)黄帝受河图,作《归藏易》。《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
(3)帝尧得龙马图。《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
(4)帝舜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
(5)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6)成汤至洛得赤文。《宋书·符瑞志》:“汤东至洛,观尧坛,有黑龟,并赤文成字。”
(7)文王受洛书、应河图。
(8)成王观河、洛,得龙图、龟书。然河图、洛书究为何物,宋以前古籍文献一直未载,至宋陈抟始将失佚两千多年的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传于后世。对此历代均有争议。围绕其来源,后世还有以下观点:①来源于道家炼丹养生术。②来源于对天河即银河星象的观测。③来源于对古气候、方位的观测。④来源于北斗斗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慧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
四、河出图、洛出书
古代对河图、洛书起源的传说。认为伏羲时黄河中有龙马背负“河图”;夏禹时水中有神龟背负“洛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西汉扬雄:“河序龙马,洛负龟书。”《汉书·五行志》、《尚书·顾命》孔安国传皆主此说,汉代纬书亦持此说。后人大多持否定观点。
五、古河图
伏羲时代河出之龙马所背负的图式。元吴澄《易纂言》认为:“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之后毛,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以画卦生蓍。”今人多不取。
六、古洛书
大禹时代洛出之神龟所背负的图式。元吴澄《易纂言》认为:“洛书者,禹治水时,洛出神龟,背之拆文,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后之右六,后之左八。以其拆文如字画,画谓之书。禹则自其一至九之数,以叙洪洪九畴”。今人多不取。
七、龙图
即“龙马负图”。指河洛一类图式,宋人一般认为是陈抟所作。《宋文鉴》有陈抟《龙图序》一文,《宋史·艺文志》著录陈抟《龙图易》一卷。王偁和朱震皆认为河洛之学为源于陈抟,王偁《东部事略·儒学传》称陈抟“以象学授种放”,其“象学”包括河洛之学,明初宋濂亦执此说。然朱熹以《龙图易》为“假书”,其后,亦有人认为河洛非出于陈抟。今人一般认为其思想与陈抟有关。《龙图易》吸收汉唐“九宫”说、“五行生成”说而制龙图,以解释《周易·系辞》中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后刘牧将龙图发展为河图和洛书两种图式,解释《系辞》天地之数、大衍之数,用以说明八卦象数。
八、龙图三变
《龙图序》关于龙图形成的观点。用于说明八卦卦象的起源,又是对《系辞》“天地之数”章的解释。本于《周易·系辞》三陈九卦之义。《龙图序》认为一变为天地未合之数,二变为天地已合之位,三变为龙马负图之形。“且夫龙马始负图,出于羲皇之代,在太古之先也······于夫子三陈九卦之义,控其旨,所以知之矣。”“且若龙图便合,则圣人不得见其象,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龙衅者,天散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而形之”。(《龙图序》)第一变:“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矣。下三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第二变:“六分而成四象,地六不配。在上则一不配,形二十四,在下则六不用,亦形二十四”。第三变:“后既合也,天一居上为道之宗,地六居下为地之本,三干地二地四为之用,三若在阳则避孤阴,在阴则避寡阳”。元张理《易象图说》载龙图三变图。以白圈为天数,以黑点为地数。第一变天数在上,地数在下,象天地之象,天数总合为二十五,地数总合为三十,天地之数各自分开。天数排列五个数为一组,共分五级,即“天五”;每组纵横线之数为三,即“天三”;其纵横线之数相加分别为九,即“天九”;横纵点数分别为十五。天数一与地数六皆不配位,故天数起作用者为二十四。地数每六个数为一组,共分五组。天数以五为单位,地数以六为单位。第二变上图为天数所变图,天数上五组,其上一之数不动,去四个数;其左五组,去一为四;右五组去二为三;下五组,去三为二;中五组不动。其上、中、右为一、五、三,共三个奇数;下、左为二、四,共两个偶数,乃参天两地之象。所去掉的十个数,则隐藏在下图中十之中。下图为地数所变图。地数中六组,去一加于上六组为七;去二加于左六组为八;去三加于右六组为九;下六组不加任何数。其偶数组为六、八,奇数组为七、九,各居四方;中十亦为偶数组,来于天数去掉十。上图中的五个组,即一二三四五之数,表示五行之生数;下图中的五个组,即六七八九十之数,表示五行之成数。一说上图天象中的五个数,各加以五数,则成下图地象之数。两图之数之点合为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天象和地象中各有奇偶之组,为天地已合之序位。第三变为龙马负图,即河图、洛书。由第二变上下两图相合而得,张理说,相合有二法:一是两图相重,即天一与地六相重,地二与天七相重,天三与地八相重,地四与天九相重,天五与地十相重。汉易所谓五行生成数相合,为五行生成图,即后通称之河图。一是两图相交,上图中五不变动,下图中十隐藏起来,奇数分别居四正位,偶数分别居四隅之位,成为九宫图,即后人通称之洛书。此二图式除去中宫五或十五,余为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居于八位,皆可分别生成八卦之象。然后世有人认为《龙图易》未言及“洛书”及九宫数的配合,张理解释与陈抟不符。对此争议甚多。
九、太乙九宫占盘
中国古代占盘。一九七七年,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出土。至迟为西汉时期文物。其正面按八卦位置和五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九宫的名称和各宫节气的日数与《灵枢·九宫八风》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过圆心划四条分线,在每条等分线两端刻“一君”对“九百姓“,“二”对“八”,“三相”对“七将”,“四”对“六”,与洛书布局完全符合。“九上一下,三左七右,以二射八,以四射六”,也与《易纬·乾凿度》相合。今有人认为太乙占盘的出现,说明洛书至迟于西汉时期已经形成,从而结束了持续九百年的河洛真伪之争。
十、九宫八风
洛书九宫与八风、八卦、节气、方位等相配合的学说。《黄帝内经》载其图式。认为“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 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灵枢·九宫八风》)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太乙(北极星)之位恒居北方,并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准,以北极星围绕其旋转的位置为指针,按季节依次移行。从冬至日开始指向正北方叶蛰宫,主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计四十六天;期满之后下一天交立春,移居东北方天留宫,主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计四十六天,余类推。太一游九宫共计三六十六日,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的概数。古时据太一徒于中宫,朝八风,以占吉凶。“太乙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大弱风,从西南方来名谋风,从西方来名刚风,从西北方来名折风,从北方来名大刚风,从东北方来名凶风,从东方来名婴儿风,从东南方来名弱风。认为“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乃能病人”。并具体介绍了八风伤人的各种情况。
十一、杨子玄图
①西汉扬雄《太玄》篇名。②后人据《太玄》所定之图。图见清胡渭《易图明辨》。《太玄·玄图》:“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晋范望注:“一与六共宗,在北方也;二与七共朋,在南方也;三与八成友,在东方也;四与九同道,在西方也;五与五相守,在中央也”。《太玄·玄数》:“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五五为土,为中央”。其奇偶相配与东汉刘歆、郑玄五行生成数相符,惟五不配十。北魏关子明以此为龙马所授伏羲之数,北宋范谔昌以此为伏羲重定生成之位,刘牧以此为洛书,南宋蔡元定以此为河图。清胡渭认为此为数家所言:“皆用太玄而加以地十,然玄虽拟易,实老子之学,本名玄图,非河图也。安得附会《大传》旨为圣人之所则哉?”(《易图明辨》)
十二、易维九宫说
《易纬·乾凿度》及郑玄象数学说。“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乾凿度》)认为太一取阴阳之数即从一到九的次序,运行于九宫之中,九宫有四正和四维,其数相加,皆为十五。郑玄注:“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而终于离宫”。按此说太一(太乙)在九宫中运行,始于坎宫一,其次入坤宫二,其次入震宫三,其次入巽宫四,然后入中宫五休息;而后又入乾宫六,其次入兑宫七,其次入艮宫八,到离宫九结束。宋朱震解释取七、九、六、八之数:“一与八为九,一与六为七,三与四为七,七与二为九。阳变七为九,阴变八之六,七与八为十五”。(《汉上易卦图》)《乾凿度》九宫说在于阐明阴阳二气的运行及同八卦的关系。一般认为《乾凿度》九宫说是京房八卦卦气说和明堂九室说明结合的产物。《管子·幼宫(玄宫)》、《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均以为天子在一年四季,轮流居于九室,反映古代明堂九室制度。《大戴礼记·明堂》始终将九室配以九个数目:“明堂者古之有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郑玄将九宫同卦气相联系,以太一行九宫说明一年四季变化。
十三、太乙行九宫
亦称“太乙游宫”、“太乙行九宫”、“太乙”亦作“太一”,为北辰之神,一说指北极。前人认为北极为体,北斗为用,以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北斗绕北极而旋转,就是北极星帝乘车临御八方之象。根据太一游宫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若根据《灵枢·九宫八风篇》说:“是故太乙入徒,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易纬·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郑玄注:“太一者,北辰之神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适也。自此而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入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天一、太一之宫,而返于紫宫。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阳数按一、三、五、七、九递增;阴按八、六、四、二递减,“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易纬·乾凿度》)以八卦名加之中宫为九宫名。《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即言以北极星围绕太一旋转的位置作为指针,按季节依次移行。太一游宫计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的概略日数,此九宫之名,代表不同时序。倪仲玉说:“坎宫名叶蛰宫者,冬令主蛰封藏,至一阳初动之时,蛰虫始振,故名曰叶蛰。艮宫名天留者,艮为山,正而不动,因以为名。震宫为仓门者,仓,藏也,天地万物之气收藏,至东方春令而始震动开辟,故名仓门。巽宫名阴洛者,洛书以二四为肩,巽宫位居东南;而主四月因以为名。坤宫为玄委者,坤为地,玄,幽远也;委,随顺也,地道幽远柔顺,是以名之,兑宫为仓果者,果实也,万物至秋而收藏成实,是以名之。乾宫名新洛者,新,始也,洛书戴九履一,一乃乾至始也。此九宫之位,应于八方四时,各随时而命名也”。九宫名称有另说。如《南齐书·高帝纪》认为“九宫者,一为天蓬,以制冀州之野;二为天芮,以制荆州之野;三为天冲,其应在青;四为天辅,其应在徐;五为天禽,其应在豫;六为天心;七为天柱;八为天任;九为天英,其应在雍、在梁、在扬、在兖”。太一游宫依据天文观测而来;洛书九宫由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与八卦阴阳变化有密切关系。
十四、图九书十
亦称“九图十书”、“九河十洛”、“河九洛十”。北宋刘牧对河图、洛书的认识。刘牧将宋初陈抟龙图易第三变所得两个图式,即五行生成图和九宫图加以区别,称五行生成图为洛书,九宫图为河图。因五行生成图天奇和地偶各五数,共十数,故称“书十”;因九宫图共九数,故称“图九”。此说为南宋蔡元定所反对,南宋以后争论不休,一般不取此说,而以蔡氏“图十书九”说为通行。
十五、图十书九
亦称“十图九书”、“河十洛九”、“十河九洛”。南宋蔡元定对河图、洛书的认识,与刘牧“图九书十”说相反。蔡元定认为刘氏把河图和洛书颠倒了,主张以河图之数为十,洛书之数为九,即以五行生成之十数图为河图,称为“图十”;以九宫九数图为洛书,称为“书九”。认为:“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书锡禹。关子明、邵康节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盖《大传达室》既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惟刘牧臆见,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托言出于希夷,既与诸儒旧说不合,又引《大传》以为二者皆出于伏羲之世,其易置图书,并无明验”。(《易学启蒙》)此本于邵雍、关朗说。北宋邵雍认为:“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牺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尚未明言图十书九。北魏关朗《关氏易传》:“河图之文,七前六后,八左九右,圣人观之以画卦。是故全七之三以为离,奇以为巽;全八之三以为震,奇以为艮;全六之三以为坎,奇以为乾;全九之三以为兑,奇以为坤。正者全其位,偶者尽其画。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以十为河图,以九为洛书。朱熹认为《关氏易传》是伪书,可能是北宋阮逸所作。以九宫为洛书文,唐代已有之;以河图为五十五数,陈抟龙图亦有此意,均非阮氏创见。以邵雍河洛说为十河九洛,则是蔡元定的解释。朱熹赞同蔡说,并录其河洛图式,其《周易本义》又将之载于卷首,遂成为南宋以来流行说法。
十六、刘氏河图
北宋刘牧称九数为河图。图见其《易数钩隐图》,南宋朱震《易卦图说》同此。刘氏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和洛书的两种图式,而以河图为龙马所负之图,即龙图。认为:“昔宓羲氏之有天下,感龙马之瑞,负天地之数,出于河,是为龙图者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腹心,纵横数之,皆十五。盖易系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也。太皞乃则而象之,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数。以阳气肇于建子,为发生之源;阴气萌于建午,为肃杀之基。二气交通。然后变化,所以生万物焉,杀万物焉”。(《易数钩隐图》)图中白点为奇数,黑点为偶数,奇数之和25,偶数之和20,纵、横、斜相加皆15,共45。刘氏认为此数合于大衍之数和天地之数五十,减去五为隐而不显。宗刘歆和孔安国说,进一步说明八卦源于河图。“且天一起坎,地二生离,天三处震,地四居兑,天五由中,此五行之生数也。且孤阴不生,独阳不发,故子配地六,午配天七,卯配地八,酉配天九,中配地十。既极五行之成数,遂定八卦之象,因而重之,以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此圣人设卦观象之奥旨也”。(《易数钩隐图》)其说来源于汉卦气说、五行说和汉唐九宫说。刘氏将五行生成说同九宫说加调和,以说明河图为八卦之源。
十七、刘氏洛书
北宋刘牧称十数图即五行生成图为洛书。本于刘歆以《尚书·洪范·九畴》为洛书的观点。刘牧认为《洪范》第一畴,即论五行的文字,为洛书神龟所负之文,其它八畴乃大禹所增。《洪范》五行文字包括《周易·系辞》所言天地自然之数,即五十五数,《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数即五行生数,且包括五行成数。“夫洛书九畴惟出于五行之数,故陈其已交之生数,然后以土数足之,乃可见其成数也”。以此解释龙图易中第二变的图式和《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认为天象和地象二图式相合即为洛书。南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说》载相合图(即洛书图式),并解释“右洛书,刘牧传之。一与五合而为六,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十即五也”。认为洛书体现了天地之数中阳奇和阴偶相配合的法则:“此乃五行生成之数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数也。如此,则阳无匹,阴无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 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于是阴阳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谓之成数也”。刘物洛书说是对“天地之数”郑玄注和孔颖达疏的发展。
十八、蔡氏河图
南宋蔡元定称十数图为河图,与刘牧相反,其与朱熹合著之《易学启蒙》对此作了详尽解释。认为《周易·系辞》“天地之数”一节,“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始终,无不管于是焉。故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已······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为五十有五”。此即河图之全数。推崇五行生成图,认为此图体现了五行相生的顺序,始东次南、次中、次西、北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东也。由东始左旋,东到南为木生火,由南到中为火生土,由中到西为土生金,由西到北为金生水。认为河图之数以生数为主,即以一二三四五,统率六七八九十,生数居于内,成数成于外,中者为主,外者为客。其方位:一六为水居北方,二七为火居南方,三八为木居东方,四九为金居西方,五十为 土居中央,反映了一年之中阴阳五行之气相为终始的过程。以卦气说解释五行生成图,企图从此图中直接引出八卦之象,进而说明卦象来源于天地之数、河洛之数。认为河图与洛书具体与用、全与变的关系。“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主全,故极于十,而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然后见其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九,而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奇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然后阴阳之数均于二十而偏耳”。(引自《易学启蒙》)蔡氏所定五行生成图(十数图)为河图,成为后世流行之说法。
十九、蔡氏洛书
南宋蔡元定称九数图为洛书,与刘牧说相反。其与朱熹合著之《易学启蒙》认为:“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书锡(通'赐’)禹。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认为洛书之数以奇数为主,居四正之位;而偶数则居四维之位,受制于奇数。正者为君,偶者为臣,体现了阳主阴辅之理及五行相胜的顺序。“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北面一六为水,西面二七为火,南面四九为金,东面三八为木,中央五为土,从北始右旋为相克关系。洛书与河图为用为体、变与常的关系。以天地数、河洛数解释八卦之象的来源。蔡氏所定九宫图(九数图)为洛书,成为后世流行说法。
二十、万氏河图
清万年淳所定外方内圆之河图图式。其《易拇》说:“盖河图外方而内圆,一、三、七、九为一方,其数二十也;二、四、六、八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数,中十点作十方圆布,包五数在内,此外方内圆,而五数方布在中者。中一圈即太极圆形,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在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旧洛书二、四、六、八皆两折,不知河洛本二四六八平。亦宜平铺”。“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此图六合一为七,二合七为九,三合八为十一,四合九为十三,五合十为十五,总数为五十五,皆为阳数。与洛书对位相合,皆阴数相对,御之以中五,则皆为阳数,说明阴阳相抱、阳生于阴、阴统于阳之理,是对《周易》扶阳抑阴思想的发挥。近人杭辛斋认为“万氏之图,较仅改形式而无意义者,自高一筹。然两数之体用分合,固极明晰,不必改作,意自可见”。并论述万氏河洛的关系:“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为后天,河图为体而体中有用,洛书为用而用中有体,此即万氏图中分圆分方、方含圆、而圆又含方之意也”。(《易楔》)
二十一、万氏洛书
清万年淳所定外圆内方洛书图式。其《易拇》说:“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其外,一、三、七、九为一方。二、四、六、八为一方,仍然河图之体,比又圆中藏方,洛书包裹河图之象,而中五又方中有藏圆之妙”。
“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此图对位相合皆为十,一九合十,三七合十,二八合十,四六合十,总数四十,皆为阴数。而御之以中五,则纵横上下交错皆为十五,总数四十五,皆为阳数。表明阳生于阴、阴统于阳、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理。近人杭辛斋认为万氏河图和洛书为体与用、先天与后天的关系。“河图为体而体中有用,洛书为用而用中有体。此即万氏图中,分圆分方,方含圆,而圆又含方之意也”。(《易楔》)
二十二、河图主常、洛书主变
又称“河图为体,洛书为用”。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以五行生成图(十数图)为河图,以九宫图(九数图)为洛书。认为河图之数为十,数至十而全,为数之常、数之体;洛书之数为九,数之变始于一而终于九,为数之变、数之用。其《易学启蒙》认为:“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而肇其变,数之用也”。“河图主全,故极于十,而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然后见其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九,即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然后阴阳之数均于二十而无偏耳”。认为河图体现五行相生次序、洛书体现五行相胜次序。河洛二图生数一、三、五所处方位皆同,二、四所处方位不同,因而其成数七、九所处方位亦不同。洛书生数二居西南,四居东南,河图二居南、四居东。“盖阳不可易,而阴可易,成数虽阳,固亦生之阴也”。河洛主要用以解释八卦的来源。
二十三、河圆洛方
北宋邵雍及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认为河图象天,为圆形;洛书象地,为方形。
二十四、河静洛动
南宋蔡沉河洛观点。认为河图为偶主静,洛书为奇主动。“天下之理动者奇而静者偶,行者奇而止者偶”。(《洪范皇极·内篇》)“数者,动而之乎静者也。象者,静而之乎动者也。动者用之所以行,静者体之所以立。清浊未判,用实先焉。天地已位,体斯立焉,用既为体,体复为用,体用相仍,此天地万物所以化生而无穷也”。(同上)以邵雍先天图解释河图,认为河图讲阴阳对待,属于静的范畴,静基于偶;以邵雍后天图解释洛书,认为洛书讲五行流转,属于动的范畴,动出于奇。
二十五、河方洛圆
南宋蔡沉关于河洛的观点。认为河图“体圆而用方”,洛书“体方而用圆”。以作用言,则河主洛圆。其《洪范皇极·内篇》:“数之方生,化育流行。数之已定,物正性命。圆行方止,为物终始”。认为洛书之数方生于一,由一而三,由三而九,主流行;河图之数已定于二,由二而四,由四而八,主定性。“圆行”指洛书,其用为圆,表示万物起始;“方止”,指河图,其用为方,表示万物终止。
二十六、河奇洛偶
南宋朱熹、蔡元定关于河洛的观点。其《易学启蒙》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二十七、河偶洛奇
南宋蔡沉关于河洛的观点。其著《洪范皇极》以为河图之数为偶,“体圆而用方”;洛书之数为奇,“体方而用圆”。与《易学启蒙》河奇洛偶说相反。“河图非无奇也,而用则存乎偶。洛书非无偶也,而用则存乎奇。偶者阴阳之对待乎,奇者五行之迭运乎!对待者不能孤,迭动者不能穷。天地之形,四时之成,人物之生,万化之凝,其妙矣乎”!“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洪范皇极·内篇》)以二者作用立论。河图之数虽有奇,但奇偶之数的排列,皆以阴阳相配,显示其用为偶;洛书之数虽有偶,但其奇数或居正位,或居中位,体现五行相生、相胜顺序,显示其用为奇。由于河图之用为偶,故天地万物皆接阴阳之家相互对立;洛书之用为奇,故天地万物又接五行顺序相互流转。
二十八、河象洛偶数
南宋蔡沉河洛观点。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卦象出于河图。九畴出于洛书;河图讲阴阳之象,洛书言五行之数;阴阳之象为偶,五行之数为奇。河图为《周易》系统,《周易》讲象,基于偶数;洛书为《洪范》系统,《洪范》讲数,基于奇数。河图主偶,偶为象之始;洛书主奇,奇为数之始。“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五行之数也。象非偶不立,数非奇不行。奇偶之分,象数之始也”。“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数。数者始于一,象者成于二。一者奇,二者偶也。奇者数之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二而四,四而八,八者卦之象也。一而三,三而九,九者九畴之数也。由是重之,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洪范皇极·序》)认为河、洛互为经纬,象、数殊途同归。“数之与象,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则同。不明乎数,不足与语象;不明乎象,不足与语数。二者可以相与,不可以相无也”。(《洪范皇极·内篇》)继承其父象数传统, 又从数学观点研究河洛,将洛书视为数的本原和万事万物的基本原则。其讲河洛象数在于说明天地万物形成和变化规律,较《易学启蒙》以河洛说明象数及筮法来源更进一步。
二十九、九九圆数图
南宋蔡沉说明一年节气变化的图式,图见其《洪范皇极·内篇》。以洛书之数主动,效法邵雍后天方位图式,按九宫图横式推衍出此图。认为洛书为《洪范》系统,而《洪范》之数的变化,由一而三,由三而九,由九而八十一。故按九九歌顺序,将一年中的二至、二分、四立分别纳入图中。冬至为一一,立春为二二,春分为三三,秋分为七七,立冬为八八。“一数之周,一岁之运也。九数之重,八节之分也。一一阳之始也,五五阴之萌也,三三阳之中也,七七阴之中也。二二者阳之长,八八者阴之壮,九则阴极矣”。(《洪范皇极·内篇》)此图式左半圈为阳气上升过程,右半罪状为阴气上升过程,既体现五行相生次序,即冬至春为水生木,春至夏为木生火,夏至秋为火生土,土生金,秋至冬为金生水;又体现五行相克次序,即奏为金克木、木克土,夏天为火克金,秋天为水克火,冬天为土克水。“相生则水木火土金,相克则水火金木土。出明入幽,千变万化,四时之运,生克著焉”。(《洪范皇极·内篇》)反映了蔡氏重视数的地位,以数为万物秩序和变化规律的思想。
三十、内外合为河图
解析河图来由的图式。宋朱升认为:“一数至十,环列为图”;“一起寅方,五居正午,十数旋用”;“交午取而五位,内外相合,则图也”。一至十数,左旋依次排列,五十纵线相连,其余皆斜线相连。以相对内外数相合,一当六合,二与七合,三与八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则成河图数位。
三十一、八宫交为洛书
解析洛书来由的图式。宋朱升说:“平衡取而八宫交午,相对则书也”。一至十数,左旋依次排列,以横线相连,可成四组,五十不连,故隐去,剩八数,以相连的数交对排列,一九为纵,三七为横,二八、四六为斜,则成洛书八宫数位。
三十二、张氏九宫图
元张理九宫洛书图。图见其《易象图说》,此图奇圆偶方、奇外偶内与伏羲大圆图内合外分、内静外动相同,又以九州分布九宫。阳顺用三,既奇以三乘,表示“参天”之义;阴逆用二,即偶以二乘,表示“两地”之义,顺而逆生,自九而七;阴之生数,逆而顺生,自二而四;阴之成数,逆而逆生,自八而六。张氏认为:“一、三、九、七,天数也。天数奇,奇之象图,参于三,其数左旋,始于一,居于正北。一三如三,故三次于正东。三三如九,故九次于正南。三九二十七,故七次正西,三七二十一,而复于一。二、四、八、六,地数也。地数偶,偶之象方,两于二,其数右转,起于西南,二二如四,故四次于东南。二四如八,故八次于东北。二八十六,故六次于西北。二六十二,而归于二。此阴阳左右运行自然之妙,而二、七、四、九易位,与河图不同者也”。(《易象图说》)九宫数中,蕴含两仪、四象、八卦。阳唱而阴和、阳实而阴虚,仪虽二而实三,象虽两而实五,卦虽八而实九,表示天地万物非阳不生,非阴不成。洛书之数位以阳数逆而乘之,则以七乘阳数之积右旋排列;以阴数顺而乘之,则以八乘阴数之积左旋排列,接转四隅之数,以八乘而转。一顺一逆,无数不合,符合天地之道,为自然造化之本原。
三十三、河洛卦位合图
解释河图、洛书卦位的图式。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采此图。图右边为河图之卦位,相传谓之先天,由乾至坤,自南而北,数往者顺,为消;左边为洛书之卦位,相传谓之后天,起坎穷离,自北而南,知来者逆,为息;中央为左右卦相合之数,上四卦相合各为十,下四卦相合各为九。说明河图原十合九,洛书原九合十。
三十四、河图奇偶合图
河图数理图式。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采此图。其图上列一、三、五、七、九,积二十五,故奇乏;下列二、四、六、八、十,积三十,故偶赢。奇之位五,偶之位五。体现河图与奇位与偶位相合之理。来氏认为:“然皆位与数之一定不可易也。真悟其生克之理,则图书不同者迹,末始不同者理”。(《易经来注图解》)河图与洛书之分,体现了分阴分阳之理,两者循环无端,不可拘泥于一定位数。
三十五、洛书奇多偶少图
洛书数理图式。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采此图。其图上列一、三、五、七、九,积二十五,下列二、四、六、八,积二十。奇之位五,偶之位四。体现洛书奇多偶少之理。
三十六、河图天地交
关于河图的认识观点。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载有图,来氏认为:“河图一、三、七、九,阳也,天之象也;二、四、六、八,阴也,地之象也。即奇偶位次,而天地之交见矣”。(《易经来注图解》)河图除中五、十,则外数三十,径一围三故圆,故渭图为天之象;而洛书除中五,外则四十,经一围四故方,则亦可谓之地。同时河图又为日之象,洛书又为月之象,说明河洛体现天地交泰、日月交济的道理。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亦载此图。胡氏认为:“初生之阳在内,震之一阳在北内,所以为天根;初生之阴在内巽之一阴在南内,所以为月窟。不从数之散布处着眼,而在气联贯处着眼,是通《易》理者。变天地而言日月,河图则天地定位之象,是先天也”。(《周易函书约存》)
三十七、洛书日月交
关于洛书的认识观点。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载洛书日月交图。来氏认为:“洛书一、三、七、九,阳也,日之象也;二、四、六、八,阴也,月之象也。即奇偶位次,而日月之交见矣”。(《易经来注图解》)来氏还认为洛书之数四十有五,其数偶而乏,为月之象;河图之数五十有五,其数奇而盈,为日之象。同时洛书又为地象,河图又为天之象。说明河洛体现天地交泰、日月交既济的道理。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亦载此图,胡氏认为:“日月则坎、离正位之象,是后天也”。(《周易函书约存》)
三十八、河图阳动阴静
用阴阳数分析河图起源的观点。与“河图阳静阴动”相对。其图载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两数(除五、十外)居同位。自天位而起,以左旋而定。阴数二、四、六、八不动,阳数一、三、七、九对换,即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河图。因阳数动,阴数不动,故名“阳动阴静”。《启蒙附论》:“《大传》言河图,曰一二、曰三四、曰五六、曰七八、曰九十,则是以两相从也”。“是故原河图之初,则有一便有二,有三便有四,至五而居中。有六便有七,有八便有九,至十而又居中。顺而布之,以成五位者也”。“若以阳动阴静而论,则数起于上。故河图之一二本在上也,三四本在右也,六七本在下也,八九本在左也”。“阳动阴静者,如乾生而坤藏也,君令而臣从也。夫行而妇顺也,自上而下,以用而言者也”。这样阳数动而交易,阴数静而不迁,则成河图之数位。
三十九、河图阳静阴动
用阴阳数解释洛书来由的观点。其衅载清李光地《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三数为一组,自天位起,自上而下分三层排列。阴数二、四、八、六不动,阳数一、三、九、七对换,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洛书,《启蒙附论》:“《大戴礼》言洛书曰二九四,曰七五三,曰六一八,则是以三相从也”。“原洛书之初,则有一二三,便有四五六;有四五六,便有七八九;层而列之,以成四方者也”。“洛书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本自上而下也”。阳数动而交易,阴数静而不迁,则成洛书之数位。
四十、洛书阳动阴静
四十一、洛书阳静阴动
用阴阳数解释洛书来由的观点。其图载清李光地《启蒙附论》、胡煦《周易函书约存》。原图相邻三数为一组,自地位起,从下而上分三层排列。阳数一、三、九、七不动,阴数二、四、八、六对换,即分别转一百八十度而成洛书。《启蒙附论》认为,如以阳静阴动而论,“洛书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本自下而上也”。
四十二、先天卦配河图
先天八卦与河图相配的图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南宋朱熹、蔡元定《易学启蒙》认为:“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义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河图中生数一二三四,各加以中五为六七八九,即为四象老阳、少阴、少阳、老阴之数,为四象之数。四象生八卦,分北方一六之数为坤卦,分南方二七之数则为乾卦;分东方三八之数则为离卦;分西方四九之数则为坎卦。其余各居四隅之位,则为兑、震、巽、艮四卦。艮卦之数由一六北方分出,兑卦之数由二七南方分出,震卦之数由三八东方分出,巽卦之数由四九西方分出。表明乾、坤、离、坎四正之位,左方为阳内阴外,阳长阴消,右方为阴内阳外,阴长阳消,像二气之交运。以邵雍先天八卦方位说解释五行生成图。然其卦象与五行相配,存在矛盾之处。
四十三、先天卦配洛书
先天八卦与洛书相配的图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南宋朱熹、蔡元定《易学启蒙》认为:“洛书而虚其中,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二仪也。一二三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也”。洛书中一与九相对、二与八相对,三与七相对,四与六相对,其合数皆为十,故一含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此为四象之数。四正之奇数生乾、坤、离、坎四正卦,四隅之偶数生兑、震、巽、艮四隅卦。所配方位为效法河图所生之八卦方位。直到洛书九数,而虚其中五,以配八卦。阳上阴下,故九数为乾,一数为坤,因自九而逆数之,震八、坎七、艮六,为乾生三阳,又自一而顺数之,巽二、离三、兑四,为坤生三阴也。以八数与八卦相配,则与先天之位相合。清江永认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先卦序是虚数,“卦之实数,乃是乾九、兑四、离三、震八、巽二、坎七、艮六、坤一,顺而数之,则为坤一、巽二、离三、兑四、艮六、坎七、震八、乾九,应乎父母男女之次第者也”。(《河洛精蕴》)乾与坤,兑与艮,离与坎,震与巽,其和数都为十,同洛书之数正好对应。
四十四、后天卦配洛书
后天八卦与洛书相配图式。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洛书九与离卦配,一与坎卦配,三与震卦配,七与兑卦配,二与坤卦配,四与巽卦配,六与乾卦配,八与艮卦配。火上水下,故九数为离,一数为坎。燥火生土,故八次九而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为兑、为乾。水生湿土,故二次一而为坤。湿土生木,故三、四次二而为震、为巽。以八数与八卦相配即符合后天之位。“后天图之左方,坎、坤、震、巽;其右,离、兑、艮、乾,以艮、坤互而成后天也”。(《启蒙附论》)
四十五、后天卦配河图
其图见清李光地《周易折中·启蒙附论》。河图二七配离卦,一六配坎卦,三八配震卦,四九配兑卦、乾卦,五十配坤卦、艮卦。“图之一六为水,居北,即后天之坎位也。三八为木居东,即后天震、巽之位也。二七为火居南,即后天之离位也。四九为金居西,即后天兑、乾之位也。五十为土居中,即后天之坤、艮,周流四季,而偏旺于丑未之交也。盖所以象五行之顺布也”。(《启蒙附论》)
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以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