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过于高产不正常! 抗灾减灾,强过地邻才真强!
吹嘘某个玉米品种高产的人,要么是“真糊涂”(对科技不太懂),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别有用心的故意忽悠别人)。
因为,只要是合法审定的同生态区的同类型品种,产量都是“差不多”的!
任何一个“鼓吹的多么多么高产”的品种,大家可以对这个品种的审定公告“看上1分钟”,就可以真相大白!——也不过是比对照品种“增产几个点”嘛,而且同一批审定的品种基本上“都是这个增产幅度”,产量表现也都和别的品种“差不多”嘛!
请注意:品种审定公告中的产量数据是最权威的,几乎不存在“帽大一尺”的所谓的高产品种!
那么,玉米品种的“高产把戏”或者“高产猫腻”有多少呢?种植户和种子经销商又如何避开别人的忽悠呢?真正的玉米“高产高效益”或者“低成本高效益”又如何实现呢?
1、真正的好品种 ≠ 过于高产!
把多个观点放在一起看,最有意思,也最有收获。
李少昆博士早在十几年曾编著了《玉米抗逆减灾栽培》一书,可见抗灾减灾是多么重要。
赵久然研究员在2021年伊始说:抗灾减灾品种是当前的“迫切需要”!——言外之意,当前市场上的品种绝大多数不是“抗灾减灾的品种”。
咱们再想想,韩俊强先生说过“真正的优势品种,永远是稀缺的”,以及杨大海先生撰文指出的“真正的好品种,百里挑一也很难”!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品种“鼓吹高产”或者“吹嘘超高产”啦!——因为,99%的品种没有与众不同的优点,在抗灾减灾方面“没有优点”可以成为卖点——他们“不得不”吹嘘高产!——“吹嘘高产”是一些抗灾能力不强的品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戴景瑞院士讲过:抗性,就是产量!——解读:没有良好的抗灾能力,就没有产量。
美国唐纳德·杜维克(Donald Duvick)博士认为:产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耐逆性的提高!——解读:只有抗灾能力(抗逆能力或耐逆能力)的提升,才能提升产量,不然,减产的风险巨大。
河北农科院杨利华研究员讲过:有可能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的,存在潜在缺陷的品种,就是孬种!——解读:正如被张世煌先生严厉批评的“黄淮海区域推广美系红轴,会导致抗倒差、抗病差、结实性差”,某些人把“美系血缘的东北品种”到黄淮海区域销售,“三差”的风险多大呢?
中国农科院佟屏亚研究员说:品种的优劣,抗性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
今日头条三农作者“十星科技”认为:所有玉米种都有缺点,都有减产风险,只有2个不同类型的品种“白加红”或“红加粉”混播混种,才能更加安全,更加高产!——解读: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品种”,正如山东农业大学任寒硕士、董树亭教授的联合科研报告,证实了2个不同品种间(混)作,耐高温热害的作用强过了单一品种的种植。另外,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的多年实践,证实了2个品种的混播效果>间作效果,因为可以在9大抗灾能力方面都有所提升。
下图这个所谓的“密植高产的品种”,农民实际种植,不但没有什么高产,而且14排籽粒的棒子,也发生了穗腐!
请注意,据农科院有关部门的测定,4个所谓的“高产又脱水快的品种”,穗腐病比例竟然占80%~100%!这些品种在市场上的忽悠,让一些“不明真相的种植户”损失惨重,也让一些“自作聪明”的经销商或种业公司“赔的提不上裤子”——如某种业公司老板搞了几年“套包的”仿美系的红轴品种,遇上了连续三年的高温热害,被骂、被打、被扣车、被告,仅外债就达1000多万元。
2、玉米的产量,从哪里来呢?
据美国弗雷德教授的科研结果:玉米产量的27%来自气候的影响,26%来自氮肥的影响,品种对产量的贡献占19%,其它因素综合占比28%。
另外,据李少昆博士的玉米著作介绍,每生产100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氮磷钾分别为2.28斤、0.78斤、2.25斤(折合成100%的纯养分计算)。或者施肥,或者土壤肥沃(土壤中有大量养分留存),玉米植株必须吸收这么多的养分,才能形成产量。
由此,能让你明白什么呢?
可以明白的道理之一: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氮肥 <气候。也就是说,所有玉米的产量,80%以上来自于技术!
可以明白的道理之二:这个品种,那个品种,如论如何吹嘘高产 “都不如一点尿素管用”!——因为,最优质的氮肥就是尿素。
可以明白的道理之三:证明了更多的“高产记录”或者“超高产典型”,都是“巨量施肥”和“精细化管理”的结果!——因为,人家或者是为了报项目,领奖金,或者是为了推销品种,是可以“不计成本地投入”——甚至是“超出产值的投入”(种一亩田,亏着几百元或上千元钱的高产)。
例如,某个农业专家在电视上面对记者“脱口而出”:他创造的高产记录的地块,一亩多投入1000元(是比正常投入,额外增加1000多元的投入)。这个高产记录,很多人都“玩不起”的。
据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十星科技”团队对全国玉米用氮肥21年的几百件公开资料的分析汇总,一般每一株玉米需要尿素不低于7克,不超过12克尿素(越密植,单株玉米的用肥量越大,因为是“肥料报酬率递减”的原理)。要么是你土壤肥沃的耕地里有大量养分留存,要么是你大量施肥,不然,任何一个品种“都不会高产”。
咱们再说美国。据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NCGA)的数据,不管美国的高产典型如何搞的“花样百出”和“什么世界纪录”,但是,美国玉米2019年平均产量698公斤(美制167蒲式耳/英亩)、2020年平均产量是679公斤(美制162.4蒲式耳/英亩)。——请注意,美国的玉米如同东北区域一样,是“一年一季的春玉米”,不同于黄淮海区域“多收一季小麦”的夏玉米。
因此,要和美国玉米比产量,是东北人的事(气候条件相似),美国的玉米和黄淮海的夏玉米比效益,美国输了。
可以说,不管美国还是中国,“高产纪录”和“超高产典型”,都是极个别人“玩的”,对于实际生产上的意义不是太大(所谓的“高产纪录”或“超高产典型”对于普通种植的作用微乎其微)。如同马云是中国首富、世界前十富豪,马云的个人财富需要他没有节假日地、不停地每天花掉1000万元以上,坚持100年以上才花完!可是,马云的钱对于你的“买房贷款”有啥用呢?
以上的内容可以证明:同样一个品种,巨大的产量差距,来自技术!
也许,任何品种的“高产记录”只有做到4点“才算的上真实有效”:一是必须由第三方进行种植管理;二是必须有多个对照品种共同参与(至少2个对照品种在左右两侧);三是必须有当地农民参与的“实打实收”(可以对多个品种隐藏名称,编号来对比产量);四是以上程序要在多个地方反复验证几次。
要是这样的“高产记录”,才如同“一张桌子四条腿”那样,稳稳当当的具有可信度。
3、种植户多么高产“不管用”,要看一亩赚多少钱
“不要单一看亩产多少斤,要看生产一斤玉米能赚多少钱,而不是傻乎乎地追求多么多么高产”——这是李少昆博士一直强调的“籽粒生产效率”的观点。
是啊,比如河北省沧州黄骅,“张家”、“王家”和“李家”都是亩产棒槌3000斤,都是一斤棒槌0.50元(田间地头直接出售),都是一亩折现1500元,但是,“张家”一次性施肥每亩120元一袋肥,“王家”每亩施肥用半袋尿素50元,“李家”夏播玉米完全不施肥,而是借用了前茬小麦的肥料养分留存而“一肥两用”(他家前茬小麦底肥35斤二铵+35斤氯化钾+30斤尿素=57%氮磷钾百斤110元,追尿素50斤=23个纯氮50元)。
这样,就等于“王家”一亩地多赚了70元,“李家”一亩多赚了120元——而“张家”一亩损失70元以上,他的损失是“复合肥厂家+卖复合肥的+厂家业务员的提成+复合肥的广告费用”。
再听这2段录音对比:
某包地大户连续几年“密植品种+复合肥110元一次性施入”,亩产棒槌2000~2500斤,每亩折现1000~1200元。这样的比“李家”一亩地损失250~500元。
某县一女代理商推广“稀植大棒品种+减半施肥”,很多种植户夏播玉米一亩折现1600元。比以上的包地户一亩多赚450元到650元。
为什么“减半施肥,更加高效”呢?大家看看下面的附图就彻底明白了:
上两图,美国一年一季的春玉米,也是只用氮肥,磷肥和钾肥都是间隔2~3年才使用一次。而且,美国的玉米所用的磷肥主要磷酸二铵,美国的玉米所用的钾肥主要是氯化钾。
上面多图,就是伪劣复合肥泛滥的一个小小缩影,“一袋肥料坑农50元”或者“一袋肥料坑农80元”屡屡被曝光(具体内容可翻阅《玉米种子:毁于伪劣复合肥》一文)。这样肥料扣除“肥料厂的暴利+业务员提成”之外,让玉米吸收的养分真的不如半袋尿素,甚至不如“啥肥也不用”呢(夏玉米只要是“根系发达,活秆成熟”的品种,完全可以不用肥)。
而且,山东农科院专家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夏玉米用尿素合适”。附视频。
4、别人家玉米家减产时,你家玉米不减产“就是大赚”
除了前面讲的,同样的产量,少施肥或者不施肥,就是胜利者。
更为重要的是,不管任何年份,永远“强过地邻”才是真正的农民精英。
比如:丁的玉米倒伏了,甚至茎秆折断了,甲的玉米没有倒伏或者倒伏轻微,那就等于甲一亩地多赚了200~1500元。
又如:丁的玉米茎腐病严重而早衰,甲的玉米“青枝绿叶,活秆成熟”,那就等于甲一亩地多赚了300~800元(因为仅仅一个“活秆成熟”就可以强过地邻20%左右)。
再如:丁的玉米高温热害严重,空秆、秃尖、缺粒,甲的玉米基本没事,那就是丁的损失=甲的大赚。
这就是差别。
玉米产量的差别、玉米效益的差别,80%属于技术上的差别,但100%属于个人的科技素质差的别——因为,科技素质低的人,从选种到密度,从施肥到打药等等,都是“低人一等”或者“差距几个档次”呢!——不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种植户永远没有高效益。
而且,再好的玉米品种也有固有的缺点,这就是减产隐患(你现在不能预测几个月后8~9月份会发生什么灾害) ,所以,“高人一等”的有智慧的种植户,会采取2个“最不坏”的品种(根系发达,综合抗灾能力相对较强,活秆成熟,没有早衰隐患=叶片数量18片以上,生育期不早于郑单958),进行“白加红”或者“红加粉”混播混种,可以相对其中任何单一品种增产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