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十)
昨天中午下班回家,路过土地局门口那个百姓厨房的时候,周围没有人,老板一个人坐在那里,高声诵读着古诗:“袅袅东风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海棠》诗,她读的声音很响亮很入情,幅度不大地摇晃着脑袋,脸上挂着那种因为是真的喜欢才有的认真和专注。简直旁若无人,深深的自我陶醉着。
这老板我上下班经常见,三四十岁的年纪,皮肤粗糙黝黑,是典型农家妇女特有的那种肤色。个头不高,也不是很低,微胖。经常围着个大红围裙,戴着厨师们配置的白色帽子,一张大口罩罩住了庐山真面目。
她这个点儿生意一般,所以她时常比较清闲。偶尔,没人的时候她会转出来,在人行道上有节奏地跳跳舞,活动一下久坐的身体。
她手里的书,是老旧的泛黄的简装书,应该不是诗词鉴赏词典,要么是一本学生课外读本材料,或者就是一本老版本的诗集。
因为没有顾客,她没有开灯,里面光线有点暗,我不是能看得多么清楚。但是,她朗读的声音和那副神情着实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个生意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清的小摊主儿,放在一般人身上肯定是整天头疼的。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很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觉得比给人打个工都比这个强。可是她,却能够把一切看得如此风轻云淡,研究起了中国古典诗词。——她是个不简单的人,起码看问题跟一般人不一样。
我这人走路喜欢四下里看,又喜欢胡乱想。中央电视台有个诗词大会栏目,我偶尔看过几眼,兴趣不大。都是些中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古诗词,几个大学教授在那里吧嗒吧嗒地讲解,居然被观众们奉若神明。我一直琢磨:大学教授出来搞这个,那么还要中小学教师来干什么呢?
社会的分工,就是各自干好各自的职分。大学教授,就好好搞你的学术研究,多出一点钻研成果。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子了:“教授像个商人,商人像个专家。”电视是个舞台,大家争着发红。电视台有了宣传平台,教授出尽了风头。——这么闹闹哄哄的,还不如我们小城里一个百姓厨房的小摊主,她身上的那种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喜爱,才是发自骨子里的喜爱。天地虽小,人和人的差异很大;僻远之地,也藏匿着这样的大境界之人。
小城里现在风行摇火车,都快摇疯了。听说都争着要当火车头,那样可以增强出镜率。前几天,我的朋友李茂辉给人看病的时候,居然鼓励他的那些患者们也去摇火车。
他说,“一摇火车,就啥都不想了,不抑郁了。”
我知道他是想让他们多到人多的地方放松放松,调整心理压力。可是,那样乱哄哄地闹腾,着实叫人看了不舒服。于是,我就跟他开玩笑,“操心把身体摇好了,把神经摇出毛病着。——你给社会上增添一些身体健康但举止不正常的人,还不是添乱么?”
同样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跟生活较着劲儿。
三球仪的象棋摊子围得更圆了,互怼声音把周末拥挤吵闹的街道上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交警路过这里,还以为有人在闹事儿。伸过头一看,一个一个伸着脖子红着脸手指头互相指着对方的鼻子:“这样走,寻死呢。”
交警咧嘴一笑,“精神大的能把三球仪抱起来转个圈圈儿。”
象棋摊子跟前,永远比看一台戏还热闹。一个不服一个,看棋的比操盘的还急火。辩论声就像浪潮,一阵接着一阵涌动,此起彼伏。
人家下棋,我看下棋的人。象棋盘上,该下手的时候一定不能手软,让势如同自杀。最好笑的是挽花子,把机会丢掉,把自己给挽死的。
我现在每天下午下班,都要在这里看一两个小时看人家下棋。忙碌一天,以此来收尾,倒也蛮有趣味的。
我现在走路,越来越慢悠悠了。街道上,到处都是风景,每一个走过的人,都可能成为我笔下的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