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年后雨水,糖友请重振抗糖精神
今天是正月初七,春节假日已近尾声。虽然有“不出正月,都是过年”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拜年的说辞。今日又时逢雨水节气。而这一天,则代表着万物复苏一年的开始。在这百花待开、大雁将归的时日,万物开始复苏,勤劳的农民也已经开始备肥春耕,期盼一年的生机勃勃和丰收的美景。大地经过严寒的洗礼,慢慢释放春天的气息。自家小院年前种植的小葱、菠菜都已长出了嫩叶,墙角下的香椿树也泛着绿色,鼓满芽孢。传说中的大年就这样即将过去,糖友也应该重新规划新一年的健康行程了,她来住院。在刚刚过去的这十几天的“年”中,欢歌笑语的喜庆伴随着国人。而作为糖友呢,也可能就是成为不幸之人的特殊时期。饮食,不可能再像自己以前的那样精心规划:吃多少主食、多少蔬菜、多少肉奶副食。每日的进食习惯也从原来“日出而起、日落而坐”的刻板而变得毫无规律,孩子要早晨10点才起床,那就只能跟随到那个时间进餐了;夜晚孩子把控着电视遥控,又怎能不陪孩子多呆一会儿呢?运动,变成了陪孩子打麻将。儿孙觉得过年了,这样能多陪一会父母,而父母也只能揉着朦胧的眼睛,捶捶坐累的腰。“七家长八家短”的儿女情长,或许是哭诉一年的不易与思念,却也会勾起父母不安的心情,“喝酒就不要开车啊!!!”明知不管用的话,还是要唠叨到儿子心烦。还有糖友,过年吃饺子,就不想扎那针胰岛素了,大过年的不吉利!更别说测血糖了,更不想让孩子担心。记得2018年春节的时候,我是陪老母亲在医院过的年,那一年老妈妈轻微脑出血。后来才知道,因为知道我们全家要回家过年,腊月26日妈妈就为我们晒被子,把已经打扫的房间又重新整理了一次,还忙着炸丸子、炖肉、蒸年糕。或许就是这些过度操劳,80岁的老妈妈血压升高,一侧肢体感觉明显乏力,就住了院。
记得几年前就有位糖友老张,侄男外甥女都来拜年,忙活了一大上午的饭菜。中午饭前,一大队的子侄辈轮流磕头,说着过年吉利话。发完红包压岁钱,就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大聚餐:推杯换盏吹牛皮!等到下午快2点上饭的时候,老张因为低血糖乏力,跌倒了,导致了大腿骨折。还有因为自己停用3天胰岛素,出现高渗性昏迷被送来急诊的的72岁王阿姨。
还好,今天已经是正月初七,我还没有听到这样的不幸事。今天来住院的糖友,在2月15日化验尿中就有酮体,血糖19.9mmol/L,只是因为春节“忙”,没能住院。现在还好,她神志清楚、没有昏迷。初七,很多回家过年的人,大部分已经踏上归途。外地的打工者,也开始一年中新的规划,重新整理行囊。明天的秦皇岛抚宁,将迎来白天最高15摄氏度的“春”之吻。冰河融化,水中的鱼儿也以感知天气的变化而纷纷上游;南飞的大雁,业已梳理羽翅,动身北归。走出那曾经“欢聚”的“一堂”,去品尝大自然混有青草味的空气,聆听润物的春雨声。监测,记录,让健康在安全线中跳跃,让生命在和谐中永生。姑且不论“治国、平天下”,但就“修身”而论,也是非常难的事。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作为糖友,要想“修身”,求得好的血糖管理,也必然有一个顺序: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也就是说,抗糖,必须端正思想,摆正态度,力求努力的意愿,而这些都来自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致其知。如何致其知?在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糖尿病的诊疗是一个系统,系统中有几大部分组成:饮食、运动、药物、血糖和并发症的相关监测、以及不断的学习本身。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都要细究,这就是“格物”过程,而结局就是追求“知至”。很多人不想系统学习饮食,却一味儿希望我能提供一个食谱----太难了。
物有本末----糖尿病的病因是啥?血糖高低的原因可能是啥?事有始终----抗糖之路,何为基础治疗?抗糖求糖还是求健康?当知事有轻重缓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格物而后知至,知至后意诚,意诚后心正,心诚后身修。此,不成抗糖达人都难!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始。对于糖友,想吃水果而不知如何吃?吃多少?什么时间吃?
大年过去啦,把糖尿病自我管理找回来吧!抗糖成败的关键,就是不断的学习与提高,并坚持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