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苏轼《南歌子》(二)
熙宁八年十月,苏轼经过楚州,知州周豫在州府设宴招待,并让府中舞姬出场表演。苏轼写了两首《南歌子》,并附有题记:“楚守周豫出舞鬟,因作二首赠之”。
其一:“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轻盈红脸小腰身。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 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实写舞鬟即跳舞的小丫环的妆容,“绀绾双蟠髻,云敧小偃巾”,是从头部开始观察。在中国古代称雪青色为“绀”,绛色为“绾”,“绀绾双蟠髻”就是用青绛二色的丝帛系着盘起的发髻;“敧”的意思是斜倚,“偃”的意思是往下披,“云敧小偃巾”就是发髻上斜披着云彩般的丝巾。第三句“轻盈红脸小腰身”,给出了一个整体的形象:盛装的舞女,朱颜细腰,步履轻盈。最后一句“叠鼓忽催花拍、斗精神”则写其舞姿,正在轻盈起舞的时候,鼓声忽然加强加密,又时而快缓交错,而舞女随着节奏变化,时而轻步漫舞、含情脉脉,时而玉袖生风、神采飞扬。下片称赞其舞技轻盈,堪称一流。前两句“空阔轻红歇,风和约柳春”以自然现象的联想,来形容其舞姿轻盈。犹如红色的花瓣从空中慢慢飘落,又像春天的柳枝在丽日和风中摇曳。后两句“蓬山才调最清新。胜似缠头千锦、共藏珍”,则是主观评价,“蓬山”指仙人洞府“蓬莱山”,这些舞鬟应该都是神仙中人,才会有这般清新绝妙的才情,比赏赐的千匹彩锦缠头更加珍贵,值得珍藏。
其二:“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只应飞燕是前身。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 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鸳鸯翡翠两争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这首词换了一个观察角度。上片写的也是舞鬟的妆容和舞姿。前两句“琥珀装腰佩,龙香入领巾”,是从服饰用品的奢华来写妆容:闪亮的琥珀佩件挂在腰间,领巾应是用龙涎香熏过,散发着幽香。第三句“只应飞燕是前身”,再来一个恭维性的猜测,她的前身应该是汉朝的美女赵飞燕吧!第四句以其舞姿来佐证猜测:“共看剥葱纤手、舞凝神”,看她挥动嫩如葱白的指尖凝神起舞,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下片也是称赞其舞技,并且不着痕迹地恭维了主人。前两句“柳絮风前转,梅花雪里春”,也是以自然现象来比喻其舞姿轻盈灵动,如风中的柳絮,似雪里的梅花。第三句“鸳鸯翡翠两争新”仍然是评价:这样的妆容和舞姿能与艳丽的鸳鸯与翡翠争新斗艳了。最后一句用典,“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只要能得到周郞顾盼指点,就比得到十斛珍珠都要珍贵。既称赞舞鬟对主人的崇拜依恋,也恭维主人有高雅的品味。“周郞顾”典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即周瑜自小就精通音乐,即使酒过三巡,只要曲子弹错一个音符,他都能听出来,听到那个乐手弹错,他就看他一眼。“珠珍”则是指石崇用十斛珠买绿珠作妾的故事。“周郎”一语双关,典指周瑜,席指周豫;“珠珍”也是如此,典指绿珠,席指舞鬟,不言自明,皆大欢喜。两首词都通过描写舞鬟的妆容和舞姿,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和对主人的恭维。
在密州任上,苏轼实行的是“选贤任能,依靠人才,身不下堂,鸣琴而治”的为官之道。他在《超然台记》中说,在密州“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虽然身处穷乡僻壤,他主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仅“修补破败”就能使自己愉悦,就算是再普通平凡的事物,他也能从中找出其中的美感,从而使自己心情愉快,“无所往而不乐”。在和知交应酬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时用一些夸张语言称赞友人及其拥有的事物,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