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经求真》第六编:少阴篇 第四章:少阴病阶段的继发证
第六编:少阴篇
第四章:少阴病阶段的继发证
1、“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按:下利脓血多热利,如白头翁证、肠痈、痢疾等证,本条下利便脓血又以干姜石脂温涩固下之法主治,从而可知不是热利,所谓脓血当是肠粘膜之上皮细胞等物,即后世所谓之肠垢,决非炎证之脓血。同时,少阴病脉微恶寒肢冷若下利,应以四逆汤急事回阳止利。今不用四逆汤回阳而只用桃花汤固涩之药,可知是少阴病阳回肢温后之滑脱失禁,粪便带有肠垢的局部证状。冠以少阴病是继发于少阴,并非有脉微肢厥身疼等表寒之证。前人有以痢疾为解的,是错误的。痢疾多阳性病,其粪便及排泄物多有病理物质,必须代谢于体外,是决不可用温中固涩之法的。
“桃花汤方:
赤石脂223克,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14克,粳米200毫升。
上三味,以水1400毫升,煮令米熟,去渣,温服140毫升,内赤石脂末2克。若一取愈,余勿服。”
按:赤石脂主要成份为含水硅酸铝,性温味甘涩,功能止血止利,粳米利胃止泄利。三味相合有温中止利固脱之功。陆渊雷先生经验:用此方治肠出血,颜面失色,四肢厥冷,脉数疾而弱者。
2、“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剌。”
此条与上条相同。上条以药治,此条以刺法。可刺二字,当含可刺而愈之意。若不然,可刺之病甚多,不可刺之病甚少,何必多此一语。下利便脓血可刺而愈,可温涩而愈,证明决非急性热利,也不是下利脉微四逆的表里寒证。很明显是少阴阳回肢温后之滑利证。文中只言可刺,未言何穴。钱潢说剌少阴之井、荣、俞、经、合穴。常器之说刺幽门、交信。
3、“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本条与真武汤条同是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但本条是肠寒滑利,小便不利是因下利不止吸收障碍。这与真武汤证肾功能衰弱水气不化之病机不同。真武汤证有脉沉恶寒四肢沉重疼痛之少阴表寒证,所以为少阴过程,以附子助阳,佐以通阳利水药。此证无恶寒肢疼之少阴表证。虽二三日至四五日,亦是少阴阳回肢温后肠寒滑利之局部证状。山田氏以为本条是叔和剽窃真武汤条,加以便脓血三字为文。是为误解。
4、“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按: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仲景有明文指示,见第二章5条。此条少阴吐利烦躁四逆则主以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治干呕吐涎沬食谷欲呕局部胃寒证,不能治表里虚寒之危证。此证当是少阴阳回后的胃寒吐利。至于手足逆冷与烦躁欲死是因心下痞塞,气机不利而致。这与少阴阳亡四逆烦躁不同。此证与少阴吐利四逆烦躁之区别,在脉微细与脉弦紧。烦躁不安手足扰动,要看意识清楚与否,或身蜷恶寒肢厥、或乍有厥时等等。总之,要在整体辩证观念中认识病证的真假异同和病理的本质。
“吴茱萸方:
吴茱萸200毫升汤洗七次,人参42克,生姜84克,大枣12枚
上四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400毫升,温服140毫升,日三服。”
按:吴茱萸温中祛寒降逆止呕。人参补气,生姜温胃散寒止呕,大枣和中,共为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剂。
5、“少阴病,下利咽疼,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本条亦是少阴阳回后之继发证。下利不属太阴过程,太阴下利脉弱腹满时疼。因阳气初复,胃有虚热烦满,咽疼因津液虚乏干燥而疼,不是炎证,所以用猪肤白蜜滋阴补虚除烦润燥。
“猪肤汤方:
猪肤220克
上一味,以水20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渣,加白蜜200毫升,白粉20毫升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山田氏以猪肤为猪肉,按猪肉多脂肪,不宜病人服用。猪肤乃猪皮肤,即猪皮。猪皮煮汁掠去浮油。李时珍说:“甘寒无毒”。此物最能滋补津液,调大肠。白蜜为白色蜂蜜。蜂蜜之色随花而异,入药白色春蜜为佳品,白密气味甘平,解毒止疼,除心烦,止肠澼。功能滋阴补虚除烦,止肠澼下利。
6、“少阴病,二三日,咽疼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此亦是少阴阳回肢温后的局部证状,不是急性炎证咽喉红肿发热痰浊脓血之证。本条甘草汤证咽疼当是一种咽部干燥疼痛的感觉。甘草的功用颇多,如解毒消肿止疼,养阴血利百脉等,若病后阴虚干燥无津之咽疼,服甘草汤自可缓解。如服甘草汤不差,以桔梗汤治。桔梗微温,通气血治咽喉疼痛。
“甘草汤方:
甘草28克
上一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分温再服。”
“桔梗汤方:
即甘草方加桔梗14克,分再服”。
7、“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此条亦少阴阳回后的局部炎证。较猪肤汤、甘草桔梗汤证重一等。文中虽未说咽疼。但咽中伤生疮自无不疼的。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14枚,鸡子1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半夏破成枣核大十四枚,约4克。上苦酒即上等之米醋。鸡子一个去黄,是蛋黄蛋白都去掉,留蛋壳用。《圣济总录》说去黄留白,不对。若仅去黄如何容得下半夏十四枚及苦酒。况且蛋白合醋煮沸即凝成硬块,如何能令三沸,如何能少少含咽。古人已知醋酸性不宜金属器皿,用蛋壳以作加温之容器。意甚浅明,可惜前人未曾说破,按:苦酒消痈肿,杀邪毒,散瘀血。半夏消肿散结,治咽喉肿疼。二味相和治咽中生疮肿疼。
8、“少阴病,咽中疼,半夏散及汤主之。”
本条亦少阴阳回后的局部证状。本条咽疼与桔梗汤条无可区分的特征。半夏、甘草、桔梗治咽疼人多使用,而方中桂枝一药本经用治喉痹,但后世治咽喉炎性肿疼皆斥辛温之药而不用。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灸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一克,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200毫升,煎七沸,内散二克,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按:白饮即白开水。半夏有毒不当散服八字是后人所加。因半夏对咽喉有一种麻辣感觉。但本方所用已经洗制。陶宏景说:“凡用(半夏)以水洗十许过,令滑尽,不尔有毒,戟人咽喉。”李时珍说:“全制半夏惟洗去皮垢,以汤浸泡七日,逐日换汤,晾干切片姜汁拌焙入药。”半夏散及汤中半夏似不宜用姜制。
9、“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本条肘后方作:“大病差后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本条肘后方作:“大病差后心中烦,不得卧”为是。本条证应是少阴病阳回后虚热心烦。若少阴脉微肢厥心中烦不得卧不事回阳而用芩连苦寒之品必促其死。本条应从肘后方大病差后,体虚液少余热不清。以黄连阿胶方合病情。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56克,黄芩28克,芍药28克,鸡子黄2枚,阿胶42克
上五味,以水1200毫升,先煮三物取100毫升,去渣,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140毫升。日三服。”
按:黄连黄芩清热烦。蛋黄补阴解热除烦。阿胶甘平补虚滋阴润燥。芍药益阴补肝血不足,补劳退热除烦。五味相合为滋阴清热除烦之剂。鸡子黄应包括蛋白,参看苦酒汤方按语。
10、“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本条心烦不得眠不是少阴证,下利而渴不是太阴证。从下利而渴,心烦不眠看,显然是阳性过程。从猪苓汤看,此证当有小便不利。猪苓汤乃治水热相结小便不利的方剂。同时咳、呕、渴俱与水热相结有关。真武汤治阳虚水不化,猪苓汤治热结水不化。二者皆为治水气之方剂。阴阳性质不同。真武汤治下利咳呕小便不利而不渴,因阳虚不能化水。猪苓汤治下利咳呕小便不利而渴,因有热而渴及心烦不得眠。真武与猪苓二证下利、咳、呕小便不利皆相同,唯以渴与不渴、脉沉与不沉中分寒热阴阳。本条证不是少阴过程。
猪苓汤方及方解见阳明病篇第五章热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