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纯粹是感觉上的事儿
写作,和恋爱一样,说到底是一件凭感觉的事情。
谈恋爱,俩人对眼,彼此有感觉了,一拍即合,牵手终生;不来“电”了,外人怎么撮合也不抵事儿,即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写作,完全也是这样的节奏,灵感来了有感觉的时候,文章就写得很顺溜,也满意。那些为任务而挤出来的文章,写得艰难,读起来艰涩。一句话,写作坚决不能“来硬的”。
关于昨天的文章《合影》,其实这个主题构思了很久,但一直感觉不好,断断续续地写。可以说,写得很艰难很艰涩,跟挤牙膏一样,现在回头来读,发现很不理想,有一种负罪感:辜负了这么好个主题。
我是一个啥事儿都“跟着感觉走”的人,尤其在写作方面,更是如此。我现在喜欢散步,因为散步的时候身体很放松思想很自由,猛然就会有很好的念头或者灵感跳进你的脑海,记下来加以整理,就成了文章。很多我自己感觉还算满意的文章,其实都是诞生在路上的;很多“早安寄语”,也是这样沿路顺手拾来的。
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大把的时间,但坐在桌前对着电脑屏幕的时候,脑子里却是一片茫然,一个字也蹦不出来,脑子里跟下了雪似的。
你看,没感觉的时候就是这样,这也是我最近一两个月的状况。好多熟识的朋友就打探:最近有点懒惰啊,没见写东西啦!
怎么办?毕淑敏在她的《星光下的灵魂》里有这样一句话,很给我慰藉:“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写作也是这样的道理,跟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急不得,老人们常跟我说:“种庄稼,等待就是在抢时间。”所以,在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我只有老老实实读书做笔记,在蓄积里等待,在等待中历练并期望与感觉碰撞。
前天刚刚立冬,冬天来了。跟其他人不太一样,我对冬天有着别样的情愫:我暗地里特别喜欢这个季节,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沉默蓄积的季节,远比繁花丛开的春天更有意义。——当你不能开花的时候,那就安心沉下身子静静地积累。须知,“太着急的花儿花期短。”
最近看过的书里,《瓦尔登湖》和《肖申克的救赎》,很好的安慰着我。
正如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瓦尔登湖》这本书,静不下来是读不进去的。虽然我读的懵懵懂懂,但我知道自己比以往“静”了,不那么急躁了,而且时常告诉自己:“向别人学,跟自己比”。——我现在的状况,也只能这样了。
《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我还在看。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时间是用“秒”、“分钟”、“小时”或者“天”来计量的,但对于安迪,时间却是以“十年”甚或“几十年”来计算的。——为了一个机会,我们可能需要等待一生,就是这样。
正如前边所说,冬天已经来临,都是我所企盼的好日子。即便一个冬天都没有感觉来写东西,那又有什么影响呢,我正好可以像田野里的小麦一样,在地底下慢慢吸收营养,慢慢生长。我想起了《瓦尔登湖》里的一句话,“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春天一定会来,但必须得在冬天的后面。
在这个文章绊绊磕磕临近结尾的时候,我还是没有什么感觉,所以这篇文章注定跟《合影》一样,纯属充数而已。目前,除了等待和忍耐,我别无选择。
卢梭说,“忍耐是苦涩的,但它的果实却是甜蜜的。”为了那一丝甜蜜,我只能这样等待,等待感觉的到来,那时候的花一定很美,也很香!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吃麦饭》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