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汪诘搞“科普写作训练营”,业界:无异于“自杀”

最近,我偶然在一个官方群看见某省科技出版社的朋友转载了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关注。这篇被转载的文章,标题叫做《汪老师自我爆料:靠科普写作我能挣多少钱?》,于6月3日发表在汪诘老师担任主编的《科学声音》上。汪诘是中国知名科普作家,业界第一流的作者,他的成名作品包括《时间的形状》《星空的琴弦》《亿万年的孤独:地外文明探寻史话》等等,口碑优异,销量在同类图书中名列前茅。在文章中,汪诘以亲身经历鼓励小伙伴们:“一个科普人可以靠写作,过上干净、体面、受人尊敬的生活。”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来鼓励大家参与训练营,汪诘举了一些具体的例证,比如,他是被评选为“喜马拉雅 FM 2019 年十大最具商业价值主播排行榜的第二名”。他还谈到自己有一些约稿和出版图书方面的收益,“我一般要收到一个字 2 元的价格”“我现在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有出版社想要”“我的每一本书能获得的版税不会低于 20w”。汪诘老师在展示了他的成绩之后,就开始积极推出他的科普写作训练营计划,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可以依赖写作谋生的科普作家。

展开剩余73%

我的朋友在转载了这篇文章之后,非常的感叹。她说,汪诘老师可能是傻啊,他是真傻!他的这个科普训练营,吃力不讨好,不但没有收益,简直等同于自杀行为。

要知道,国内的科普工作其实是一个冷门领域,绝大多数的科普号长期处于公益或者亏损状态,能够盈利的科普号寥寥无几。可以说,科普的这块市场蛋糕,原本就非常的小,汪诘老师能够稍有盈利,其实已经堪称是奇迹。就是这么小的一块蛋糕,现在汪诘老师还要搞科普写作训练营,这等于就是在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一旦这些人成长起来,很有可能瓜分原本就不多的市场。而这,就是业界认为汪诘的行为是在做“自杀”的原因。

汪诘真的依靠写科普文章赚了很多很多钱吗?其实未必是他文章之中说的那样。在之前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汪诘承认因为绝大多数的科普文章是免费阅读的公益性质,所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即使依靠喜马拉雅赚了一点钱,那也是付出无数辛劳之后获得的血汗钱。简单地说,即使是汪诘这样的业界极具威望,水平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依靠科普来赚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汪诘还是义无反顾地追逐他的梦想。他在做什么呢?为了给全国的小学生拍摄科学微视频,宣传科学知识,投入极其巨大,而且都是公益项目,拿不到一分钱。他还在拍摄一部叫做《寻秘自然》的科普纪录片,投入资金高达百万之巨,对于是否盈利他完全没有把握,却依然坚持在做。甚至为了做公益科普事业,他经常把大量的收入投入进去做补贴。

汪诘真的依靠写科普文章赚了很多很多钱吗?其实未必是他文章之中说的那样。在之前的另外一篇文章中,汪诘承认因为绝大多数的科普文章是免费阅读的公益性质,所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即使依靠喜马拉雅赚了一点钱,那也是付出无数辛劳之后获得的血汗钱。简单地说,即使是汪诘这样的业界极具威望,水平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依靠科普来赚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汪诘还是义无反顾地追逐他的梦想。他在做什么呢?为了给全国的小学生拍摄科学微视频,宣传科学知识,投入极其巨大,而且都是公益项目,拿不到一分钱。他还在拍摄一部叫做《寻秘自然》的科普纪录片,投入资金高达百万之巨,对于是否盈利他完全没有把握,却依然坚持在做。甚至为了做公益科普事业,他经常把大量的收入投入进去做补贴。

谈起办科普写作训练营的初衷,汪诘饱含激情的说:“为了实现我传播科学精神的人生使命,我希望能帮助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普写作者的队伍中来,中国太需要科普作者,再多来几万个都不嫌多。”

我想,每一个科普工作者都有汪诘老师的这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通过科学普及工作,盼望民众的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科学知识早日成为社会主流,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淘汰乌烟瘴气,建设健康环境,传播正能量,为国家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我认识汪诘老师也有一些日子了。刚刚开始是拜读了他的作品《时间的形状》,后来担任了编辑,与汪老师也有过接触,对他有所了解。汪诘有他坚定的人生追求,他做科普工作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我看得出来,他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这个世界不缺一流的政治家,不缺一流的企业家,但是缺乏的是像汪诘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实现理想,他敢于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不是顾忌个人的利益,这促使我表达深深的敬意。

作者:怀疑探索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