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作与碳中和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自然碳汇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
-
海洋固碳在行动
-- 海洋碳汇--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定义,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分为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海洋碳汇也就是"蓝碳" ...
-
解振华:“1 N”政策体系将确保实现碳中和
解振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 ...
-
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有多强?全球统计、估算与预测 | NSR
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远超陆地和海洋.在最近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的一项工作中,研究者利 ...
-
从六个方面助推草原碳汇发展
韩国栋 李紫晶 李平 金轲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增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2019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浓度.甲烷浓度.三氧化二氮浓度,分别为工 ...
-
海洋如何成为“负排放”碳汇场?
蓝碳即海洋碳汇.蓝色碳汇,指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从大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包括储存在海水和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的碳.实际上,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并且每年清除30%以上排放 ...
-
滨海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现状及推动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的建议
摘要:市场机制是实现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途径,对于发挥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梳理了当前碳市场中蓝碳碳汇项目的发展机遇和项目开发的现状,并就我国蓝碳碳汇项目开发面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数字报——关于自然资源管理促进碳中和的思考
依托国土空间载体推进低碳转型 --关于自然资源管理促进碳中和的思考 来源:央视新闻 高 兵 邓 锋 范振林 强海洋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统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同 ...
-
中国最大淡水湖将易主?青海湖16年来持续上涨,已爆升3.47米
笔者 东邪 众所周知,淡水湖泊.江河是维持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源,不仅陆地上的生物生存需要淡水资源,水中和空中的生物也需要淡水资源.除了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之外,咸水资源其实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
-
依靠自然应对气候变化, 并不只有植树造林
For English version, click 'Read More'. 文 | 曾楠 靳彤 张小全 一个新兴概念试图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系统之间建立协同效应,但仍面临诸多课题. ▲塞内加尔 ...
-
NbS | 近期资讯:指南、政策、交流、合作、会议信息等
中国TNC科学部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2021-05-17 2021年 Vol 1.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讯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Round-up 基于自然 ...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海洋是重要抓手
在2020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明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政策目标的设定是我国对自然生态的郑 ...
-
从自然地理角度看碳中和实现路径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笔者试图从我国地理国情等实际情况出发 ...
-
林伯强:保护和发展蓝碳 助力“碳中和”
中国蓝碳市场处于萌芽状态,需加强蓝碳的研究和利用,采取发展蓝碳的基金.探索标准的蓝碳信用认证和鼓励自愿碳市场等措施. 蓝碳是储存在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中的碳.相较于林业碳汇,蓝色碳汇具有更大的碳吸收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