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状元联话(上)

转:琴逸的博客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状元作为中国科举制度的特殊产物,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从唐武德五年到清光渚三十一年废止科举,
  1300多年中共录取状元596位。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
  “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名时填写资料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
  成绩居首者也因此称为状头,又叫状元。
  中状元要通过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合格后被录取进入府、州、县学,称“入学”、“进学”或“入泮”;入学者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乡试是地方考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一科为恩科。考中者为“举人”;
  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可于次年春进京应会试,即便会试没考取,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会试与殿试是中央级的考试。乡试翌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先应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决定取舍、等第。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后授官。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即“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进士来得快。

  清代的会试,始于顺治三年(1646)丙辰科,终于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共举行112科,其中正科84科,加科2科,恩科26科。共取状元114名(顺治九年和顺治十二年是满汉分科)。

  中状元不仅要殿试能得第一,还要能被皇帝看中。宋朝的王安石,得了第一名,本来可以中状元,只因一句“孺子其朋”不合皇上的口味,被降为第四,让本来第四名的杨寘(晏殊女婿的兄弟,发榜前,晏殊透露了结果。)做了状元。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会试是第七名,对策集英殿时,“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宋史》)。宋理宗大加赏识,钦点第一。

  其它因素也能对中状元产生影响。清朝乾隆六十年浙江举子王以衔与其兄王以吾同年参加会试,主持会试的是和珅的政敌窦光鼐。发榜后,王以吾列第一,王以衔列第二。和珅以兄弟二人答卷中均有相同的“王道本乎人情”一句,诬指窦光鼐与王氏兄弟试前有染,定是收受贿赂,泄露了试题。乾隆偏信和珅而降了窦光鼐的官职,停了王以吾的殿试。但等到殿试结束,乾隆皇帝调阅前十名试卷时,发现这次试卷审阅是和珅主持,没有窦光鼐参加,第一名仍为王以衔。王以衔终于摘桂,王以吾却成了牺牲品。

  状元的姓名也很有讲究,皇上点状元,因为姓名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真是不可胜数。明洪武十八年大比,太祖朱元璋在殿试前夕,梦见宫中有一巨大的钉子钉缀着几缕白丝。过了几日,朱元璋审阅考卷,突然发现一赴试者名叫“丁显”,这姓名恰与梦中那巨大的钉子相符。尽管丁显的考绩平平,朱元璋仍大笔一挥,点了丁显的头名状元。永乐二十二年殿试,进呈第一名孙曰恭,明成祖朱棣因“曰恭”二字联在一起乃一暴字,以为不吉,改点了邢宽做状元。嘉靖二十三年的殿试后,皇帝没有同意考官拟定的名次,而是挑了一个叫秦鸣雷的人做状元,原因是皇上夜里曾在梦中听到轰鸣的雷声,让秦鸣雷做状元,正合了他的梦兆。同治戊辰年江苏进士王国均名字与“亡国君”同音,就贬成了三甲,派到安徽去任知县,后仍嫌不够解恨,又议改为教职,让王国均在山阳当了二十年教谕。这真是十年寒窗苦读,不如取一佳名。

  另外,中状元者为“大魁天下”。状元的书法也有特别要求,清朝殿试主要以应考者的书法来定优劣,举子不仅要有深厚的经史根底,卓越的属文能力,还必须有一手漂亮的“馆阁体”。所谓馆阁体是指应用于考卷上的端正匀整的小楷,朝廷原本只是要求试卷形式上的整齐,以利阅卷者评阅考卷,但是清中期以后过分严格,标举“乌、光、方”三字诀,各人写来,千篇一律,渐渐走向平庸和刻板。康熙帝崇尚董其昌,乾隆帝推举赵孟頫,没有迎合皇上的“馆阁体”是不行的。在康熙三十年,殿试拟吴昺为状元,可是康熙喜欢第二名的戴有祺的字,于是戴有祺便成为钦点的状元了。

  在科举时代,书法的优劣关系着科第名次的高下,尤为士人所重。清代的114名状元中有五、六十人被后世称为书法名家。“状元对子”一直是书画收藏的热点之一,受到不少藏家所喜爱。与状元有关的对联也很有趣。于是就笔者所见,每位选一联,与大家共同欣赏,同时将楹联作者略作介绍。选联时,尽量避开较常见的名联;作者介绍也多注重趣闻逸事。

  ◆山东聊城傅家坟牌坊联

  赫赫阴功,泽庇百年状元后;
  煌煌诰命,同称三代宰相家。
  (本联选自聊城《文史资料选辑 第3辑》)

  傅家坟,在聊城城南偏西二三里,是清朝第一名状元傅以渐家的祖莹,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傅氏先莹大门东边不远是“傅状元莹”,路两旁有石碑各一,文曰“文行忠信”,
  “清正廉明”书法端健有力。
  傅以渐(1609~1665)山东聊城人。字于磐,号星严。清顺治三年(1646)丙戌科状元。傅以渐是清朝第一个状元,康熙的老师,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曾充任《明史》《太宗实录》纂修及《通鉴》总裁。著述有《诗经礼记春秋题说》、《中规篇》、《贞固斋四书制义》等。

  据《聊城县志》记载:他在朝中虽然居官显耀,却以简朴无华而著称。在朝为官期间,别的文武官员都骑马坐轿上朝,他却始终坚持以驴代步,来往于官廷之间。一日,清世祖顺治皇帝见到他骑驴上朝,大笑之余,亲自为他画了一幅骑驴小像,并题《云龙山下拭春衣》诗一首,改末句的“马”字为“驴”字,即“状元归去驴如飞”,一时传为佳话。

  ◆江苏昆山徐氏祠堂联

  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
  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
  (本联选自梁章钜《楹联丛话》)

  上联指昆山徐氏传是楼藏书之富,海内知名。下联中的“解、会、状、榜眼、探花”指徐氏三兄弟;徐乾学,康熙庚戌探花,著有《读礼通考》;徐秉义,康熙癸丑探花,著有《经学识馀》;徐元文,顺治己亥状元。其实并无解元、会元、榜眼可言。梁章钜评论此联:“亦不过浑括言之。然三兄弟并登鼎甲,并列崇班,不可谓非难能可贵耳。至上联所云,语乃质实可风。”

  三兄弟中的状元是徐元文。
  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初冒姓陆,出仕通籍后恢复徐姓。清顺治十六年(1659)己亥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与兄弟徐乾学、徐秉义以文名显于世,世称“昆山三徐”。顺治帝称徐元文为佳状元,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恩宠有加。徐元文与兄乾学相代为相,海内咸以为荣。历充《明史》、《孝经衍义》、《政治训典》、《方略》、《一统志》总裁,著有《含经堂集》。

  徐元文廷议时数与满大臣抗争,屡招报复,乃上疏力求归里。辞朝之日,舟过临清,关吏借故盘查,仅搜得图书数千卷而已,人人皆赞叹其为清官。

  《槐厅载笔》亦载:“昆山徐太翁……三子,长乾学,次秉义,三元文,皆鼎甲八座。其门对一联云:‘侍郎、尚书、都察院;状元、榜眼、探花郎。’”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记其厅事一联云:“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加以外甥宅相,女婿门楣,人人得第;子午卯酉辰戌丑未,兼于丁巳乡闱,己亥会试,岁岁登科。”

  ◆缪姓楹联

  一瓢画稿传名远;
  三畏书院被惠长。

  上联讲明代诗人、画家缪仲藇,著有《一瓢稿》。下联讲清代缪彤创立三畏书院,以教学者,所造就甚多。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乡里以循规蹈矩闻名,被乡人荐为遵循封建道德规范的楷模。他热衷科举考试,渴望中式夺魁,先后五次北上应试,终于在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成为清代第十二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九年充会试同考官,不久任侍讲学士。后畏仕途之艰难,以家丧辞官回归故里。从此脱离宦海,不问时事,以教书为业,创办“三畏书院”,为乡里培育人才。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为此,他刊刻了曹月川的《家规》、蔡虚斋的《密箴》、刘念台的《人谱》等书,以教求学者。缪彤从事教书约五十年,人称“状元先生”,著有《双泉堂集》。

  ◆无题联

  云龙盛际为时栋,
  辰象中台仰德华。
  (本联选自梁国治墨迹)

  作者梁国治(1723~1786),字阶平,号瑶峰、一号丰山,会稽中塘(今属上虞)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广东、江西乡试主考,安徽、江苏学政,吏部侍郎等职。乾隆三十年,因家人贪污仓米被革职。后重新起用,官至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平生居官清廉俭朴,治事慎密,从无疾言厉色,但决不徇私情,更兼好学爱才,受到百姓的爱戴。

  梁国治是清代名臣和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得力于唐人,即所谓“堆墨书”。时人将他与钱塘梁同书、毫州梁巘并称为“三梁”。诗文亦工,曾奉旨修撰《国子监志》、《热河志》,著有《敬思堂文集》。乾隆五十一年卒,加太子少傅,谥文定。其弟闻讯亦殁,梁同书撰联挽他:“天北掩台垣,闻说槐音中夜断;江东失宗衮,心伤荆树一时摧。”

  ◆题瞻园·东山楼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茶熟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清江宁布政使司衙门,原为明代人府第,取欧阳修“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之意,名其园曰“瞻园”,秦大士题此联。

  秦大士(1715~1777),江苏江宁人,字鲁一,号涧泉。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包世臣将当时书人分为五品、九等,秦大士行书,列为“佳品下”,
  南京学宫 “东南第一学”门匾即由大士题写。
  乾隆十七年(1752),为庆皇太后六十大寿特设恩科,涧泉大魁天下,授职翰林院修撰。相传涧泉曾入庙求签,得句云:“静来好把此心扪”,不解何意。殿试时题为《松柏有心赋》,一时疏忽,竟忘了押“心”字,但文字绝佳。诸阅卷大臣也未留意,列为一等。经乾隆看出,对阅卷大臣说:“尔等阅卷,乃不用目细看乎!”
  各人均磕头请罪,自认瞎眼。乾隆说:“朕有一联,尔等对得,则不深究耳。句云:‘状元乃无心过。’”
  震恐之下,众人皆不能对。乾隆说:“朕代尔等对之,曰‘试官少有眼人。’今后留意可耳!”众复叩头谢过。

  秦大士与袁枚、李葂(字啸村,扬州八怪画家)等名士交好,曾为《啸村近体诗》作序。一日游秦淮河,咏“淮水而今尚姓秦”一句,自夸秦姓,一时脍炙人口。某日游西湖、过岳坟,见秦桧夫妇像,羞愧难堪,同游的袁枚代吟道:“人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杭州市志》此联作秦涧泉题)。

  ◆题网师小筑·花影亭

  鸟语花香帘外景;
  天光云影座中春。
  (本联选自苏叟《养疴闲记》)

  作者庄培因(1723~1759),江南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本淳。清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庄培因科被称为“名榜”,因为此科出了榜眼王鸣盛,后来成为考据大师;二甲四名纪昀是大学问家,清代名臣;二甲第四十名钱大昕为一代学问宗师。

  庄培因少时颇自负才华,不作第二人想。乾隆十年,其兄庄存与榜眼及第时,他赋诗调之云:“他年小宋魁天下,始信人间有弟兄”。后果中甲戌状元。”(见《履园丛话》)乾隆二十一年,庄培因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其兄存与亦出任浙江主考官,路过家乡,同归省亲,人皆以为荣。培因文思敏捷,书法精妙。随御驾出塞时,于行帐中录章奏事,有时急宣不能据案,即手执一匣,疾书而工整。平生重情谊,言出必行,待人谦和有礼,被其容接者,如坐春风。为官兢兢业业,取人以礼义为先,校阅考卷必亲自审定甲乙,常至漏尽更残,至以积劳成疾。同僚劝其少作休息,培因曰:“吾敢以身故负官耶?”乾隆二十三年,出任福建学政,次年病死于任上,年仅三十七岁。父庄起元(万历进士)闻噩耗至,不胜悲哀,归家一恸而卒。庄氏遗墨不多,仅于庄氏家谱附录中见之。著有《虚一斋集》五卷,有光绪间刻本。

  ◆自咏联

  苍松翠柏看颜色,
  秋水春山见性情。
  (本联选自毕沅墨迹)

  作者毕沅(1730~1797),字秋帆,一字梁蘅,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历官陕西﹑河南﹑山东巡抚、湖广总督。

  毕沅自幼聪明好学,文武兼修,登第前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会试,榜上有名,能否点元,须看殿试。殿试前一夜,他与诸重光、童凤三在军机处当值。诸、童二人今科会试也名列前茅,他二人想早一些回去准备第二天的殿试,便对毕沅说:“我二人书法好,可望夺魁。你书法稍差,今夜就替我们代劳吧。”于是毕沅独自当值。是夜,陕甘总督黄廷桂奏折下转军机处,毕沅一看是“新疆屯田事宜”于就详加研读。翌日,殿试开考,策问正是新疆屯田事宜,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他楷书虽不是最好,但立论高深,倍受读卷大臣的关注,列为第四。乾隆帝在中和殿听读毕沅卷时,极为欣赏,擢为一甲第一名。

  毕沅好学爱士,“江左人才半归幕府”,著名学者邵晋涵﹑程晋芳﹑洪亮吉﹑孙星衍﹑章学诚等名士云集身边。乾隆三十七年,开始主编《续资治通鉴》凡二百二十卷,历时二十年,四易其稿始成。公余著述等生,尤长考据。著有《音同义异辨》﹑《山海经校本》﹑《关中金石记》等。

  毕沅是清代楹联大家,名联很多,如:“恩纪金鱼,永镇东山棨戟;祥呈玉燕,常绵北海簪缨。”
  (题孔府六厅)“莺花尚恋霓裳影;环佩空归月夜魂。”
  (题陕西兴平马嵬坡杨贵妃墓)
  “花草旧香溪,卜兆千年如待我;湖山新画障,卧游终古定何年。”
  (题江苏吴县灵岩山馆)
  “战士久无家,赤壁清风苏子赋;佳人犹有冢,黄陵芳草杜鹃啼。”
  (题岳阳小乔墓)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题武汉太白亭)
  “湘灵瑟,吕仙怀,坐览云涛人宛在;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题岳阳楼 )

  ◆自咏联

  松窗翠绕凌云久,
  兰畹香馨得露多。
  (本联选自王杰墨迹)

  作者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园,一号畏堂,室号葆淳阁,陕西韩城人。天资颖悟,八岁即能挥毫染翰,早年负笈关中书院;后入陕甘总督尹继善幕任记室参军,掌管章表文书等,继由尹继善荐入陕甘巡抚陈宏谋幕府。乾隆二十五年举于乡,次年(1761),庆皇太后七旬万寿恩科,会试中第十名进士,殿试名列第三,同科第一名原为赵翼。乾隆过去在阅读尹继善的奏折时,深喜其书法,便问是谁所书;得知是韩城人王杰,并知其人品也很出众。王杰的书法和人品早已在乾隆皇帝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今科名列前茅,乾隆以陕西百余年来未有状元,将他拔至第一,授翰林院修撰。

  王杰历事两朝,为相十载,名冠朝班四十年,以忠直深得皇上信任。当时权臣和珅把持朝政,朝臣无不侧目,唯王杰不买其帐。嘉庆年,和珅倒台,王杰出任主审官,以其严明执法,使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受到严惩。王杰老病乞休归里,清仁宗以御制诗送行,其中两句“直道一生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就是他一生为官的写照。年八十一岁卒,赠太子太师,谥文端,入祀贤良祠。著有《惺园易说》、《葆淳阁集》、《读易札记》及《读论语孟子录》等。书法工行楷,与张照、曹秀先齐名。

  ◆江西南昌状元桥联

  三十年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也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民间传说戴衢亨才华出众,可是县官有眼无珠,使得他三十岁还没考取功名,捐了个秀才去乡试。八十天当中,他从乡试到殿试,连中三元,衣锦还乡。戴衢亨感慨之余,在故乡一座桥旁写下了这副楹联。此联显系好事者伪托,戴衢亨7岁能诗文,17岁中举,在天津向乾隆帝献诗;中状元时是24岁,“三十年”之说无稽。清代连中三元者仅钱棨与陈继昌,再无第三人。

  戴衢亨(1755~1811),字莲士,一字荷之。大庚(今江西大余县)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主江南、湖南乡试,曾随乾隆帝南巡。任军机大臣达15年,又拜体仁阁大学士,在清代汉人官员中屈指可数。他一生办事谨慎,为官清正,深得嘉庆帝信任,嘉庆初年,凡大典须撰拟文字,皆出自其手。他曾辅佐嘉庆帝除去和珅,清除其余党。整顿吏治、财政,减赋税,受到百姓称颂。卒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南安诗草》。

  戴衢亨与其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被誉为“西江四戴”,人称
  “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赣南有名菜叫做“荷包胙”,以荷叶包米粉、猪肉蒸熟而成,又名“状元菜”。据说是戴衢亨中状元,宴请乡人,他让来客宴席后,每人带一只荷包胙回家,孝敬老人,因此得名。

  ◆赠岚峰大兄联

  举要治繁垂帷制胜 ,
  标清务远同时酌和。
  (本联集《文心雕龙》,选自钱棨墨迹。)

  作者钱棨(1734~1799),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初名起,字勋楣,一字振威,号湘舲。幼以孝闻名乡里,其母病重,割臂肉和药以进。乾隆四十四年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四十六年(1781)进京会试,得中第一名会元;紧接着在殿试中,又摘得状元桂冠,从而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赵翼贺以诗云:“累朝如君十一个。”谓从唐朝开科取士以来,登三元者,有唐代张又新、崔元翰,宋代王曾、宋庠、冯京、王岩叟、孙何、杨寘,金代孟宗献,元代王宗哲,明代商辂,(另有黄观,洪武解元,会试、廷试皆第一。但《明史》未记载。)共十一人。钱棨三元夺魁以后,举国欢庆,乾隆皇帝也认为是太平盛世的大喜事,亲笔挥毫作《三元诗》:“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暾,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此诗曾刻碑树立于苏州文庙内,至今拓片犹存。副主考官翁方纲还将数百人的赞颂诗编辑成《三元诗集》。钱棨荣耀非常,授翰林院修撰,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曾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广东乡试副主考官,升中允、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当时和珅权倾朝野,欲将钱棨网罗入其门下,被钱棨断然拒绝,直到和珅倒台后,钱棨才擢升为内阁学士。

  ◆赠友联

  论德乃是花之杰,
  此心犹与物为春。
  (本联选自茹棻墨迹。)

  作者茹棻,字稚葵,号古香,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卒于道光元年(1821)。幼而颖异,举止端凝,二十三岁中举,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大魁天下,时当而立之年,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三年,出任山东乡试正考官;次年,视学山东,拔举真才,端正风俗,以图报效。乾隆五十六年,先后回乡丁父母忧。归里时,倡议捐钱兴修三江应宿闸,对家乡大有裨益。服除,授职赞善,历任山西乡试主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奉天府丞兼奉天学政等职。过去奉天学子很少凭优行举士,茹棻到任后着意启迪培育,其后所贡举的皆是文质彬彬的举子;任满三年,升为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尚书,道光元年卒于任上。著有《使兖诗草》、《使晋诗草》、《使楚诗草》、《使南诗草》、《使沈诗草》等。书工行楷,深得赵松雪、董其昌之神髓。

  ◆赠联鸾坡二兄

  道德清光温润玉,
  文章和气吉祥云。
  (本联选自胡长龄墨迹。)

  作者胡长龄(1758~1814
  ),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字西庚,号印渚。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代科举,中状元者以江苏人为多,正、恩112科,江苏进士夺魁者49人;如加上乾隆博学鸿词科状元刘伦和万松龄,清代江苏状元共有51人。但江苏状元多出在江南,江北鼎甲者仅五人,南通即占其二。

  据说胡长龄中状元,也沾了姓名的光。当时乾隆年近八旬,正企盼长寿,翻阅殿试卷时,一眼看中胡长龄的名字,随口道:“胡人乃长龄耶?”结果这吉祥之名,便写到了榜首上。乾隆五十六年,大考二等,提升为侍讲学士。历任武会试副考官,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职。胡长龄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反对趋炎附势,曾多次智斗和珅。一生唯嗜读书,过目成诵。住京都时,每夜燃烛数寸,用以读书。他遍阅经史,工诗赋,史学造诣尤深,与马有章、李懿曾并称“江东三俊”,又与山阳汪廷珍合称为“汪经胡史”。由于操劳过度,不幸死于回乡途中,享年57岁。著作有《三余堂存稿》。

  胡长龄最出名的对联是流传于人口的“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贺联

  琴瑟在御,百年偕老;
  凤凰于飞,五世克昌。
  (本联选自石韫玉墨迹)

  作者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号琢堂,又号花韵庵主人,晚号独学老人,江苏吴县人。清文学家、杂剧作家。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八旬“万寿恩科”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武英殿协修官、日讲起居注官、四川重庆府知府、山东按察使等职。嘉庆十二年因事遭劾,改为编修,遂称病辞官。晚年曾在杭州紫阳书院、江宁尊经书院、苏州紫阳书院等地掌教。道光年间曾主持编修《苏州府志》。于苏州沧浪亭创建“五百名贤祠”,亲笔撰定像赞。诗文颇有隽才,曾在《兰亭序》基础上颠倒其文,重作兰亭新序,世称《颠倒兰亭序》。又惟好古人金石文字,文集中以碑版题跋为多,著有《独学庐诗文稿》。所作杂剧九种,合称《花间乐府》,又名《花间九奏》,包括《伏生授经》、《罗敷采桑》、《桃叶渡江》等。

  平生持身清谨,律己甚严,以文章名世,居官典学,一秉公诚,实无愧于道学中人,他的对联有:“汤盘禹鼎有述作
  , 刘略班艺供研搜 。”(墨迹)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墨迹)后一联为许多学子所传诵。另有题济南趵突泉观澜亭联:“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亦为传世之作。

  ◆赠映山五兄联

  窗生竹色炉生篆,
  座有芸香架有书。
  (本联选自潘世恩墨迹)

  作者潘世恩(1769~1854),初名世辅,小字麟,字槐堂,号芝轩。江苏吴县人,祖籍歙县大阜,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吏部待郎及工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潘世恩是清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享年86岁,官登极品,经历乾、嘉、道、咸四朝,人称“四朝元老”。俗语说“苏州两个潘,占城一大半。”潘家为苏州望族,儿孙也多有功名,孙潘祖荫,任兵部、工部尚书。咸丰年间有人戏撰一联,不知可是实有其事:“刘位坦三位令坦,乔松年、吴福年、黄彭年,刘家女待年而字;潘世恩累世承恩,癸丑科、乙丑科、辛丑科,潘氏子逢丑成名。”
  上联说刘位坦有三位嘉婿,刘家女是有“年”字才肯许配。刘位坦是清代人,曾住孙公园(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孙承泽的别墅。)乔松年是清朝重臣。黄彭年是晚清大学者,吴福年不详。下联说潘家逢丑年都有人考中进士。

  钱咏《履园丛话》载:“潘芝轩尚书未第时,与其兄树庭中翰,咸为名诸生。其封翁云浦先生索余楹帖,云:‘老苏文学能传子;小宋才名不让兄。’后芝轩中乾隆癸丑状元。树庭颇恶此联,为易去之,亦诗兆也。”

  潘世恩名联有:“畿辅为屏,越五百里;科名盖代,第十三人。”(赠陈继昌,嘉庆二十五年陈继昌连中三元,下联说历代至今,登三元者,到陈继昌总共十三人。)
  “甘雨时零,亭成志喜;嘉禾善养,岁庆占丰。”(题石梁雨来亭)
  “四海具瞻,尊为山斗;同朝钦羡,望若神仙。”(赠阮元)

  ◆咏苏秦游六国联

  一领黑貂裘,当时谁怜苏季子?
  万斛黄金印,而今方识洛阳侯。
  (本联选自《太湖文史资料 第3辑》)

  作者赵文楷(1760~1801),安徽太湖人。字逸书,号介山。清嘉庆元年(1796)丙辰科状元。该科为庆祝嘉庆帝登基特开恩科兼正科。赵文楷幼年即聪慧超人,读书目能数行,日熟千言。牙牙学语时,邻人投柬,封皮有“相公”二字,父授之,后凡遇此二字,立能辩读无误。六岁时依唐诗原韵作《咏百舌鸟》:“桃花红未了,百舌闹春晓;能做百般声,枝头压众鸟。”

  据《太湖文史资料》:赵文楷十八岁中江南乡试第二名,然而考进士,三试不中。福建藩台以千金重聘,赵文楷辞之:“吾岂能以砚田终老耶!”赵文楷赴京应试不取,怨愤而归,灰心仕途,到戏班学戏。因他有文才,每演出一剧,就剧情写一对联,悬挂于台口。一次演出苏秦游六国,他咏此联,正巧被原来批阅赵文楷试卷的主考见到,称赞不已。问赵文楷为何不去应试,赵文楷把应考的情况和文章的内容告诉主考。主考回想,是见过这文章,批阅时,没有细心审阅,认为文字不通,未予录取。他劝赵文楷来年再去应试,并说象你这样定能得中,只是是因为考卷文章没有使用标点而造成的疏忽。赵文楷再次应试,果然得中状元,嘉庆帝曾专门赋诗赞美他,“……文楷嘉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

  嘉庆四年奉旨出使流球,深受中山国臣民的爱戴。将出使期间的诗作编成《槎上存稿》,收入《石柏山房诗存》。

  ◆巧对

  金不换,
  石敢当。
  (本联选自梁章钜《楹联丛话》)

  此联讲清代官场趣事:名翰林郭尚先,居编修十二载不迁调;蒋立镛在馆修撰十年,未任一官。清代编修戴金顶,修撰戴白石顶。故京师人戏称郭尚先为“金不换”,蒋立镛是“石敢当”。《楹联丛话》的作者梁章钜说“金不换”对“石敢当”,真是绝对。

  蒋立镛(1782~1842),字序东,号笙陔,湖北天门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科状元,是科二甲四名便是禁烟名臣林则徐。蒋立镛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史馆协修及纂修,朝考阅卷官等。由于蒋立镛性格耿直,不喜逢迎拍马,故仕途不畅。

  ◆无题联

  深院任从明月转 ,
  高门巧纳好风多。
  (本联选自吴其浚墨迹)

  作者吴其浚(1789~1847),字瀹斋,号云娄农,河南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早年以举人,捐纳为内阁中书;中状元后,皇帝亲赐“状元”匾。先后出任广东乡试主考官;督湖北、江西学政。历任湖广、云贵总督、湖南、云南巡抚,又调福建、山西,兼管盐政。

  吴其浚一生做官,宦迹半天下,却致力于植物学的研究,他的两部著作《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为我国十九世纪主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并有发展和提高,参考文献达800多种。体例仿照本草,分类方法也和《本草纲目》相似,共分38卷,12大类,计植物1714种,比《本草纲目》增加了519种;所述植物广及我国19个省。《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描述了植物838种,对于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叙述颇详,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所附植物图,大部分是在植物新鲜状态时绘下的,非常逼真,而且其中很多都是根、茎、叶、花全株绘制,比以前任何书都精确,对近代植物学的研究有较大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本书的附图都很重视,德国人毕施奈德认为其
  “刻绘尤极精审”,“其精确者往往可以鉴定科和目”。

  ◆赠宝康仁兄联

  景丽三春天台柳,
  祥开百世金谷花。
  (本联选自陈沆墨迹)

  作者陈沆(1785~1826),
  清文学家、书法家。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四川道监察御史。能诗,其《扬州城楼》云:“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穹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轮。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他的诗学理论很被后世看中,其专著《诗比兴笺》经常被学者们所引用。平生交往,注重真才实学,不以身份、地位取人,在魏源还未中进士之前,陈沆已经是大魁天下的状元了,但陈沆还是不顾闲言和魏源交往。还将自己的文章拿给魏源看,向魏源请教,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陈沆的名联有题湖北浠水县回归庄:“义聚三千九百口,人间第一;庄分七十二郡州,天下无双。”
  陈沆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推崇,创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平遥城南大街
  “日升昌”
  票号,是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记”的金字招牌,即为陈沆亲笔所书。所著有《简学斋诗存》、《近思录补注》、《诗比兴笺》等。

  ◆赠永和二兄

  茶亦醉人何必酒 ,
  花能傲雪况于松。
  (本联选自陈继昌墨迹)

  作者陈继昌(1791~1849),广西临桂人。原名守叡,字哲臣,号莲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庚辰科状元。由于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连中“三元”,声名大振;后来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四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个“三元”
  号称“古今第十三人”。陈继昌是乾隆年间名臣陈宏谋的玄孙,当时有联云:“高祖当朝一品;文孙及第三元。”
  林则徐亦赠以联:“南士渊源承北学;秋曹门馆坐春风。”
  最传诵于人口的是潘世恩的赠联:“畿辅为屏,越五百里;科名盖代,第十三人。”
  桂林至今尚有“三元及第”石牌坊,是时任湖广总督的阮元为陈继昌所立。

  陈继昌曾为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作序。梁章钜说:“在桂林时,每得一联,辄与陈莲史、余小霞、陈海霞、桂舫诸君子赏析之。”陈继昌有关楹联的逸事不少,其一则说:清初,江南文风极盛,进士、状元多为江南人。陈继昌以三元及第任江苏主考,江南举子颇轻视之。考前正逢苏州关帝庙落成,陈题一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郭韵泉卒于广西任上陈撰联挽之:“知医却老,执法忘劬,看尘牍丹炉,晷影苦无清暇候;优许养疴,殊荣晋秩,缅匡庐庾岭,星文竟堕碧云间。”
  《楹联丛话》说:“陈莲史所作楹帖,语多古异”,“暇中辑有五七言旧句三百余联”。书中收录了一百多联。如:“云霞成伴侣;冰雪净聪明。”
  “石壁开精舍;瑶华振雅音。” “虚舟任所适;飞鸟相与还。”
  “海石分棋子;江波近酒壶。” “诗情逸似陶彭泽;勋业终归马伏波。”
  “守道还如周柱史;著书曾学郑司农。”
  “自把新诗教鹦鹉;戏拈秃笔扫骅骝。”

  ◆对朱探花联

  戴老者一头土气,(朱士彦)
  朱先生半截牛形。(戴兰芬)
  (本联选自《天长文史 第一辑》)

  作者戴兰芬(1781~1833),字畹香,号湘圃。安徽休宁人,寄籍天长。他少怀大志,勤奋攻读,六岁即能赋诗属对。十八岁中秀才,主考汪廷珍目为鹤立鸡群。二十八岁乡试中举,打破了他家祖辈十四代都是秀才的记录,但连续多次会考,每次都名落孙山,直到第七次才终于圆了状元梦。他感叹道:“书生面目原无异,我到长安已七回。”道光二年(1822)为清宣宗登基,开设恩科,阅卷官原本将他列在第九名。但刚登基一年的道光皇帝在御览前十名的试卷时,见排在第一位的是高邮县史求,不由得直皱眉头,“史求”与“死囚”谐音,不吉利。继续翻阅试卷,一连好几份没有他满意的,直看到第九名戴兰芬,才龙颜大悦,心想,籍贯天长,姓名戴兰芬,位列第九,正应
  “天长地久,代代兰芬吗?”于是御笔一挥,戴兰芬便出人意料地成为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福建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著有《望湖轩诗赋》。

  泗洪地区有一则传说:戴兰芬进京面圣,路经双沟镇,早闻双沟玉鳖和挂面的名声,特命人取双沟淮河玉鳖熬汤三日,取其汤汁,制成鳖汤挂面,带进京城,献给皇上,道光帝食后,大加赞赏。从此,将玉鳖汤挂面列为皇室贡品。

  戴兰芬最著名的一联是:“炭黑火红灰似雪,麦紫麸黄面如霜。”宝应探花朱士彦(时任兵部左侍郎),见戴兰芬中状元时已经四十多岁,和他开玩笑出一上联,
  “戴老者”三字均系土字头;
  戴兰芬对以“朱先生”,三字都系牛字头。

  ◆题邓香泉书室联

  守东平王格言,为善最乐;
  遵司马公家训,积德当先。

  作者林召棠(1786~1873),字爱封,号芾南,广东吴川人。少年随父攻读。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嘉庆四年状元)称赞他是“海滨俊才”。道光三年(1823)癸未科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皇帝阅其卷末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当传胪唱名时,因过分激动,竟没有听到
  “林召棠”三字,多亏主考官大声叫他上前谢恩,他才回过神来,几乎犯了欺君之罪。主考官为其辩解说:“此乃重听”,从此,林召棠得了一个“废状元”名号。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选拔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张芾、牛树梅等人,后皆颇有成就。次年,他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后受聘肇庆府端溪书院主讲15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与召棠书信来往。并赠联:“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林召棠为人尚气节,淡仕宦,爱廉洁,重工农,怜贫苦。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贫民。为县倡议举办“宾兴”(奖学基金会),并作《吴川宾兴刍议》一文。

  广东流行的“及第粥”相传和林召棠有关,林召棠喜欢用猪肝、猪腰子和猪肚子煮粥而食。一日,一位退居的老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刚巧林状元正在吃粥,便连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诱人的香味儿,便问他吃的是什么粥。林状元知道老御史盼望他儿子能科场高中,此粥由猪肝、猪腰、猪肚煮成,因此回答:“及第粥。”老御史闻之满心喜欢,及第粥后,回到家里便命厨人依法炮制,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他的儿子果然高中状元。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因此,及第粥便广为流传开来。

  林召棠59岁丧母,从此,居家不出,在村边“金莲庵”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联曰:“海潮江月自今古,园鸟林花同笑言”。著有《心亭亭居诗存》、《文存》、《笔记》等。谥文恭。(邓香泉书室在香港新界屏山村,于道光十三年落成。)

  ◆赠次清二叔联

  红杏在林幽鸟相逐,
  碧桃满树清露未晞。
  (本联选自朱昌颐墨迹)

  作者朱昌颐(1784~1855),浙江海盐人。字吉求,号朵山,著名学者朱希祖的族祖。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梁章钜《楹联续话》载:“朱朵山殿撰昌颐未第时,见其叔父虹舫阁学侍儿名多多者,心悦之,未敢请也。适此婢索书楹帖,因信笔制一联云:‘一心只念波罗蜜;三祝难忘福寿男。’为阁学所见,欲以婢赐之,婢谓:‘九郎若中状元,吾当归焉。’明年,朵山果大魁,阁学为成其事。当时传为佳话云。”此为“嵌名联”,上联借佛家“波罗蜜多心经”隐一“多”字;下联“三祝”指“多福、多寿、多男子”
  亦隐一“多”字。朱昌颐墨迹有行书联:“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等。

  ◆题安庆大观亭联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作者李振钧(1794~1839),字秉亭,号仲衡,又号海初。安徽太湖人。道光八年(1828)乡试举人,道光九年(1829)己丑科会试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钦授翰林院修撰。其父李长森是乾隆四十九年二甲一名进士,官至布政史,颇有善政;胞兄李振祜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李振钧自幼随父宦游,足迹遍天下,博见广闻,其才情、性格逼似其父。自幼聪颖过人,五岁入学,即能解辩四声。七岁受业,日课五绝诗一首,如《题山水画》诗:“水绕前村绿,山横远树青。诗人工著笔,添个小茅亭。”状元及第以后,著有《瀛洲草稿》一卷,刊行并载入《县志》。李振钧不仅诗文有成就,而且书法超逸,逼似米南宫。“笔势峭劲秀丽,自然流畅”,人争宝之。

  李振钧的一生,性情鲠正,语言憨直,常与权贵相忤,不合于时。二十三岁丧妻,寂寞潦倒。他点元以后,除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功臣馆纂修等职以外,从未任过外官,点元以后的第八年,才出任了一次临时指派的顺天乡试同考官。他对官职的去留,毫不介意,不愿奔走于公卿权贵之门。道光十九年卒,终年四十六岁。著《味灯听叶庐诗草》二十集,原稿现存太湖县图书馆。

  ◆对塾师联

  红日满窗人未起,(塾师)
  青云有路我先登。(汪鸣相)
  (本联选自《彭泽县文史资料选辑 第1辑》)

  作者汪鸣相(1794~1840),字佩珩,一字朗渠,号珏生。江西彭泽人。幼称神童,八岁入塾,五天读完《论语》,九岁即能写洋洋千字文,长于吟诗作对,尤擅骈体文。相传汪鸣相幼时,一日,厨房烧火煮饭,米在锅中翻滚,塾师即景出一上联:“罐滚汤开,红火炉中三尺浪”,汪鸣相见塾外村民正放炮玩灯,脱口便对:“烟冲炮响,青云顶上一声雷。”塾师啧啧赞叹,夸他是难得的“神童”,日后必成栋梁之才。

  汪鸣相乡试连年失利,38岁才中举人,中举后正值中秋之夜,在南昌客栈,题写《中秋》诗一首:“战罢文场笔阵收,客邸不见又中秋。月明银汉三千界,人醉金风二十楼。竹叶酒浮豪士兴,桂花香满少年头。今朝亲与嫦娥约,来日蟾宫任我游。”第二年,即道光十三年(1833)癸巳科,汪鸣相大魁天下。该科原应在道光十二年举行,为庆道光帝五十寿辰改十二年为恩科,正科推迟一年。没想到,中状元后正遇孝慎皇后归天,不能举行庆典,为皇后带了27天孝后,才草草授职。接着,父亲病逝守孝三年;随后母亲病逝,又守孝三年。掐指算一算,这期间他除任过顺天和西乡试考官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空耗在披麻带孝上了。(据《曾国藩家书》:“现任广西藩台汪朗渠于道光十二年入学,十三年点状元。”
  汪鸣相应任过江西布政使。)
  1840年初春,母亲孝期将满,汪鸣相受聘主讲赣南书院,此时收到催促他返京复职的文书,但他居然在当夜悬梁自尽了,年仅46岁。究其原因,相传是:他曾在某王府讲授经史,有一丫鬟,请他画扇,他画墨菊一幅,背面题《中秋》诗。不久,此女被选入宫,扇子被太监发现,硬把诗中那两句,
  “今朝亲与嫦娥约,来日蟾宫任我游”,作为他们私通的铁证。结果,那宫女惨死。此事朝廷虽未追究,但汪鸣相负疚,终日惶恐不安,终于自尽。著有《云帆霜铎联吟草》、《新安汪氏宗祠通谱》。

  ◆题鹭洲书院联

  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
  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
  (本联选自《永丰文史资料 第1辑》)

  作者刘绎(1798~1879),江西永丰人,字詹岩,又作瞻岩。少时以文章闻名乡里,清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出任山东学政。不久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

  在山东督学时刻“劝课条规”,著《崇正黜邪论》,以整饬教育、促进学业、鼓舞善类。回归乡里后,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三十余年。给生徒讲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以检查所作所为重,以省察躬行为本。

  刘绎曾论述鸦片之害,渭“洋烟之害,官吸之则废事,兵吸之则废守,富者败家,贫者丧身。”并提出禁烟的具体方法。

  刘绎擅长书法,供职翰林院时,宣宗曾命他书屏条一幅,悬于内廷,也曾应曾国藩之请书写对联。主讲鹭洲时,撰书“鹭飞振振”一联,镌刻于门侧石柱。隔江钟鼓楼的匾额“青原台”亦是他的手迹。其他名联有题赣州八境台:“千里江山控南服;一城图画咏东坡。”
  题乐安学署:“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

  ◆正谊书院联

  中原士气扬旗鼓;
  左海文章射斗牛。

  作者林鸿年(1805~1885),字勿村,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恩科状元。当时所的取十名殿试卷中有湖南道州何绍基。何绍基精于书法,又是阮元的门下,按说状元桂冠唾手可得。但偏有读卷大臣卓秉恬与何家不睦,见了何绍基的卷子,便吹毛求疵,说何绍基试卷头两格没有留空,犯了欺君之罪。主考官潘世恩(状元出身),为息事宁人,把何绍基的卷子抽走,不予进呈。这样何绍基虽然免了一场杀身之祸,但于状元无缘了。最后经主考官讨论圈定,前三名为闽县何冠英、山东苏敬衡、侯官林鸿年,道光帝把林鸿年列为第一。林鸿年中状元后,授修撰,出任山东乡试副主考官。历充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方略馆纂修、广东琼州府知府、云南按察使、布政使、云南巡抚。道光十八年被任册封琉球国之正使,与高人鉴合著《福建往琉球针路》载于赵新《续琉球国志略》。

  ◆集李贺诗句联

  呼龙耕烟种瑶草,《天上谣》
  踏天磨刀割紫云。《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本联选自李承霖墨迹)

  作者李承霖(1808~1891),字雨人,号果亭。江苏丹徒人。37岁举“经魁”(乡试前五名举人);道光二十年(1840),
  庆皇帝六旬寿辰特设恩科,38岁的李承霖一举夺魁,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二十二年,出任广西乡试主考官,后提督广西学政。他入仕不久,鸦片战争爆发。当时官场腐败,考场也十分混乱。李承霖发现广西试场作弊成风,
  “枪替”公然入场,他着力整饬考场秩序,申明纪律,亲临监场,使科考条规得以执行,风气大大好转。他事必躬亲,害了眼睛还坚持阅卷,结果弄成慢性目疾,到了晚年更加严重,几近失明。道光二十六年,差满回京,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入值南书房,教皇五子(后来的惇亲王)读书。咸丰初年,母死,回乡守制,从此未再出仕。著有《劫余仅存》。

  李承霖任广西学政时,曾经取洪秀全为秀才。镇江故老相传:李承霖闻洪杨起义,吓得弃官不做,隐姓埋名。还说,洪秀全曾召请他到过天京。又有一说,李承霖在太平天国时躲在泰州,太平军知道天王的先生在此,竟未攻打泰州。

  ◆赠南禄四兄联

  东山书卷南州榻,
  西极云璈北海樽。
  (本联选自龙启瑞墨迹)

  作者龙启瑞(1814~1858)号翰臣,字辑五,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与朱琦、王拯、彭昱尧、吕璜并称“岭西五家”。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顺天、广东乡试同考官,道光二十七年,察考翰林詹事列二等,升为侍讲,出任湖北学政,后任江西学政、布政使。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籍开办团练。著有《经德堂诗文集》、《小学高注补正》、《经籍举要》等。

  龙启瑞常与一班文人在桂林杉湖诗酒留连,留有《杉湖十子诗抄》传世。他的书法,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昔尝阅桂林龙殿撰启瑞大卷,专法鲁公,笔笔清劲。”
  湖南省黔阳芙蓉楼中,有一座“玉壶碑”,是龙启瑞所书。他巧妙地将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组成一个“壶”字,堪称是字画结合。

  ◆题京师长郡会馆联

  同科十进士,
  庆榜三名元。
  (本联选自吴恭亨《对联话》)

  此联为曾国藩所作。道光二十五年会试,湖南萧锦忠中了状元,孙鼎臣朝考第一。这一科湖南八进士全是长沙府人,又有贵州进士黄辅相、黄彭年叔侄,原籍亦属长沙府。在京的湖南恭贺长沙府人才荟萃,尤其是萧锦忠的状元,更令万目艳羡。清代的状元大半出自两江,湖南在此之前,仅衡山人彭浚得此殊荣。萧锦忠独占鳌头,实为湖南省、为长沙府争得莫大的脸面。于是在京长沙籍官员合资在长郡会馆摆酒演戏,隆重庆贺。刚迁升的曾国藩,正是才华锦绣、仕途得意的时候,是公认的长沙府后起俊秀,大家推他撰一副联语作纪念。

  萧锦忠,生卒年不详,湖南茶陵人,初名衡,字史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该科是为道光帝母后钮祜禄氏七旬寿辰特设恩科。

  萧锦忠中状元后,曾因与某亲王争一妓女结怨,后来他任山西学政时,被那亲王参奏,受谴回里,晚年居云阳山寺,卖文鬻字为生,郁郁而终。相传他是在除夕围炉饮酒醉卧,致裘引着火,被煤气窒死。

  萧锦忠写过一首长达二百五十字的挽妓联:“试问十九年磨折,却为谁来?如膏自焚,如茧自缚,没奈何罗网横加,曾语余云:子故怜薄命者,岂惜一援手耶?呜呼!可以悲矣!忆昔芙蓉露下,杨柳风前,舌妙吴歌,腰轻楚舞,每览酡颜之醉,频劳玉腕之携;天台无此游,广寒无此遇,会真无此缘。纵教善病工愁,拌他憔悴,尚恁地谈心遥夜,数尽鸡筹,况平时袅袅婷婷,齐齐整整。岂图两三月欢娱,便抛侬去?望鱼常渺,望雁长空,料不定琵琶别抱,然为渠计,卿果昧夙根哉,而肯再失身也。噫戏!殆其死欤!迄今荳蔻香消,靡芜路断,门犹雀认,楼已秦封,难招红粉之魂,枉堕青衫之泪。女蜗弗能补,精卫弗能填,少尹弗能祷。尚冀降神示梦,与我周旋,更大家稽首慈云,乞还鸳帖,或有个夫夫妇妇,世世生生。”

  ◆赠剑秋四兄联

  笔老诗新疑有物,
  水清石瘦亦能其。
  (本联选自张之万墨迹)

  作者张之万(1811~1897),字子青,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张之洞从兄。四岁开始读书,十八岁进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丁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工诗词,善书画,富收藏,精鉴别,书法雄峻秀逸,画得王时敏神髓。同治元年偕太常寺卿许彭寿等,汇辑《治平宝鉴》。年八十七岁卒,谥“文达”,入祀贤良祠。张之万楹联墨迹有《赠金门》:“久知世界一泡影
  ,
  醉看参月半横斜”。《贺修圃亚元》:“德行人间金管记,姓名天上碧纱笼。”

  ◆赠次溱联

  玉局书珍鸾凤体 ,
  金猊香试鹧鸪斑。
  (本联选自陆增祥墨迹)

  作者陆增祥(1815~1882),字魁仲,号星农,一作莘农,江苏太仓人。清道光三十年(1849)庚戌科状元。此科进士293人中,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如第二甲第十九名俞樾,后来成为经学宗师。陆增祥大魁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充任“丙辰科”会试同考官、累官庆远知府、湖南巡抚湖等。在任上,缉捕奸贼,安抚民人,政绩卓著。后因病辞归田园。

  陆增祥少时致力研习考据学,读书不辍,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学问巨匠。退出官场后,他潜心治学,“以一人之力,积廿年之功,成百卅卷书。”编辑《金石补正》100余卷,著有《三百砖录》
  、《筠清馆金石记目》 、《篆墨述诂》 、《楚辞疑异释证》
  、《红鳞鱼室诗存》等。
  晚年陆增祥竭尽全力撰著《古今字表》,可惜书还没完成,便病逝了,享年67岁。

  陆增祥楹联墨迹有《赠莲江大兄》:“
  蹈规履信立德隆礼,根道核萟抱诚守真。”

  ◆赠竹舟仁兄联

  慎言语节饮食,
  蓄道德能文章。
  (本联选自章鋆墨迹)

  作者章鋆(1820~1875年),字酡芝,号采南。浙江鄞县人。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科状元及第。章鋆少好学,擅长诗文。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次年,侍奉上书房。官至国子鉴祭酒。曾视学福建。咸丰五年出任四川乡试主考官。咸丰九年,充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章鋆生平最信服宋五子,视学福建时,收集先儒事迹撰成《审儒学则》一书。著有《望云山馆诗文稿》等。

  章鋆的名联有:题杭州崇文书院联:“大庇寒士皆欢颜,欣夏屋重开,纵观地有湖山美;净洗甲兵长不用,听和声共谱,鸣盛文成雅颂音。”

(0)

相关推荐

  • 湖南历代状元盘点

    科考入仕,直到现在还是底层往高层走的唯一通道.虽然科举制度备受诟病,但是不得不感谢有科举制度,因为,有了科举才能让社会阶层有突破的可能,不会固化阶层.同时,通过科举考试把先贤智慧代代传播下去,从而维护 ...

  • 看28位清朝状元的书法,惊呆了

    清代帝王大都雅爱书画,科举考试中亦非常重视书写.清初的蔡升元.戴有祺诸辈,皆因楷法工整而高中,清状元书家由此而产生.以书取士之风,清初稍为平静,自嘉道之后,此风愈演愈烈,历来阅卷大臣中,"学 ...

  • 【大美黄梅】商宏志:黄梅清代进士名录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意即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公元605年,隋朝首开进士科,被视为我国科举的开端.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当时凡 ...

  • 刘定逌

    刘定逌(1720-1806),字叙臣.叔达,号灵溪.壮族.太平乡葛阳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博闻强记.清雍正二十年(1734年)应县试,考取案首(第一名),进入学宫,继续攻读.乾隆六年(1741年)考选贡 ...

  • 清代状元联话 (下)

    转:琴逸的博客 题琉璃厂德宝斋古玩铺 德比圭璋儒所贵, 宝兹彝鼎古为徒. 作者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一字均斋,号叔平,又号瓶生,别号井眉居士.松禅.瓶庐,江苏常熟人.他出生名门,家世显 ...

  • 清代状元书法对联 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陈继昌及其联墨鉴赏

    清代状元书法对联   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陈继昌及其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缛采欎云霞,逸响振金石: 量腹进松术,度形衣薜萝. 此幅书法对联是陈继昌所作.陈继 ...

  • 学联必看 独家出品(3)——联话清联十大家(上)

    联话清联十大家 作者:三少爷的微笑 网络联坛关于清联的研究,较早始于网友钟华一先生在2000年编撰出版的<清联>1万副.后现实方家李学文在2004年编撰出版了<清联三百副>,并 ...

  • 人间联话(80) 刘可亮 从著名“联话”看古人的对联格律观(上)

    [作者简介]刘可亮,湖南双峰人,就职于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湘潭市楹联家协会学术委主任.潜心对联理论研究十余年,著有对联理论集<无情对论><对偶破缺论>,领 ...

  • 人间联话(59)刘可亮 湘潭史上联家“借对”应用赏析(上)

    [作者简介]刘可亮,湖南双峰人,就职于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湘潭市楹联家协会学术委主任.潜心对联理论研究十余年,著有对联理论集<无情对论><对偶破缺论>,领 ...

  • 微妙斋联话之一 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微妙斋联话之一            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赵刚 这幅对联始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高僧佛印,他们是朋友,经常坐在一起谈经 ...

  • 中山联话(上)

    自序 中山书隐,河北青县人也,以居处旧有中山,故名.年逾不惑,将知天命.数十年蠹口分食,志在温饱.贩书之余,偶有所记,春思秋兴,辄发为吟咏,纸墨遂多,渐为人知.师友之命难违,不免驰驱酬应,些许浮名虚衔 ...

  • 【燕赵联话】纪晓岚联语辨讹(上)

    燕赵联话 第四期 责任编辑/潘洪斌 杨茂东 图文制作/林红芝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zlh006@163.com 纪晓岚联语辨讹(上) 摘自<纪晓岚联语辑证>第十一卷 文:孙建 伪托之 ...

  • 人间联话(14) 王国仲先生 反复在对联中的体式及效用(上)

    [作者简介] 王国仲, 1955年生于拜泉县.网名何分伯仲.退休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曾任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大庆市楹联家协会副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