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 文真 梦在

纯白的底色中间,悬挂一幅窄窄的小画,梅兰菊之类的国画风格,右侧“蓝烛光”三个墨字规整又略带飘逸,像几点烛火在静默中摇曳。这是《蓝烛光》的封面设计,清新典雅,有种“清水出芙蓉”的脱俗感。可惜这样用心设计的刊物2018年元月停刊了,一个招呼都没有,相处多年的朋友就这么突然消失了,心里空落落的,不好受。2009年它选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点燃我对文字的一份挚爱,陆陆续续,我为自己开辟出一亩三分地,五年时间笔耕不辍,每隔一个月我都记着发一篇过去,已经形成了习惯。没有一分钱的稿酬,但我很满足,因为它给我提供了一个锻造的舞台,一个与心灵对话的机会。刊物没了,由它培植起来的对文字的那点兴趣还要吗?文学刊物本已寥寥,有谁愿意接纳并倾听一个寂寂无名者的絮絮叨叨呢?

一段时间我懒得动笔,也懒得翻书,闲下来,我感觉堵得慌,心里像长满了一堆杂草。不能任由它们恣意蔓延下去,否则我的自留地很快就会成为一块荒地。正好文联群里推荐出一组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品,也正好有人在群里发布了《人文前川》的征稿信息。《人文前川》这刊物第一次听说,但几位文稿编辑都是我慕名已久的勤耕者。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找到了锻造的圈子,一份动力,一份信心,如水般注入心里。看完鲁奖作品《李海叔叔》,我写了一篇读后感《面子与人情》,试探性地发给了邓主席。一天,学校叶主任远远地向我招手走来,“看啊,有你文章。”他把一本杂志递给我,“一位熟人托我转交给你,上面你的文章我已经拜读了,恭喜恭喜,能坚持写是好事啊。”几个同事从旁经过,叶主任赶忙抽出杂志,朝他们扬了一扬,说:“《人文前川》上有咱们赵老师的文章。”“《人文前川》?黄陂还有这样的刊物?”同事接过杂志,迅速翻阅起来。

2018年第4期,这是我首次拿到的一期,绿色背景,红色刊名,白色拼音字母,色彩明丽,搭配和谐。中间镶嵌的那帧照片似乎就在我们东堤上拍摄的,黄昏时分,大桥安静了,滠水河安静了,它们披着金色霓裳,沉浸在甜美的氛围里。河边条椅上,坐着的爷孙俩也安静了,他们歪着脑袋,被橘黄的天幕上那轮圆润透明的夕阳勾摄了魂魄,日头搁置在前川城的上方,书写出一个“旦”字。整个画面祥和唯美,看上去亲切,富有诗意。封底是书画走廊,刊登的是王学文老师的四幅《马》作,我不懂画,但马高昂的头,飘扬的鬃,飞溅的蹄,带给人的是萧萧嘶鸣,威威雄风,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奔腾之势。单是这装帧设计,看来就费了不少心思,封面封底,从动静两个角度展现了前川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欣赏了书皮,我又阅读了里面的文章。内容挺丰富的,既有前川各社区的工作动态,又有城区前景规划政策解读,有老年天地也有新蕾绽放,还有年轻人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散文《小镇时光》满满四个版面,我静静读了一下午,每读一段,思绪就不自觉地飘回了从前。作者张萍说秋日的萝卜甜脆鲜嫩,多汁,我完全感同身受。在我的家乡,稻谷收割完了,田地的农活闲下来后,几户人家相约,开上拖拉机,垒起高高一车稻草,去河贩地换萝卜。河贩地专种菜卖,他们需要稻草烧灶喂牛,我们需要萝卜过冬做菜。河贩沙地种出的萝卜都是圆溜溜肉墩墩的,生吃脆如梨,甜津津的。配上滑肉,在沙罐里熬煮,端到桌上,腾腾热气弥漫出一股甜香,一阵温暖,整个冬天沙罐炖萝卜,人都不嫌腻。作者还讲述了当年看《射雕英雄传》万人空巷的情景,这也让我深有感触。《射雕》风靡时我念初三,是决定将来穿皮鞋还是穿草鞋的关键时刻,一向乖巧的我听老师的话,规规矩矩上自习,只是笔记本的上下角都贴上了黄蓉的大头像,班上也悄悄刮起了射雕风,很多同学都有了绰号,而且都是《射雕》里的人物名字,两个拍拖的同学一个叫穆念慈,一个叫杨康,从大家的称号里我大约知道了剧中人物关系。

阅读果真就是一场对话,《小镇时光》带我穿越时空,和作者一起走在那个僻远幽静的小镇上,一起聊起过去我们许多相同的记忆,我越发坚信文字的温度与力度。不久,文联组织了一次“抒写三风助力乡村振兴”的采写活动,忙活了两天,我写出了一篇人物通讯《梦牵木兰步生情》,可惜与“三风”的主题不沾边,只得重写,可我又舍不得丢弃这篇通讯,毕竟是我冥思苦想孕育出的一个孩子,于是我鼠标轻点,把它投给了《人文前川》。没几天,编辑丽丽老师申请加我好友,她是特意找我商量这个稿件的,“你发到《人文前川》的稿件,我们拟下期使用,因为上期有你的文章,希望理解。”一篇弃置不用的文章竟得到这样的礼遇!编辑的真诚与尊重,让我后悔起当初轻点鼠标的草率,怀疑那篇文章是否值得刊用。后来,丽丽还是在第五期刊发了,我知道,他们是在竭力满足投稿人的愿望,可我未免有点自私轻率,特别是在我发现刊物属季刊时。你想,一年才出四期,如果不是高质量的稿件,刊印出来,不是浪费了人家的版面吗?

2018年一晃就到了年底,一天,我收到丽丽老师发来的一则消息:“本周六(元月12日)上午九点,恭请您出席《人文前川》2019年年会,地点杨园社区(六中旁边)。”那一刻我受宠若惊,本来我应该感谢《人文前川》,是它,鼓舞我重新拿起了笔,让我的文学梦得以延续,可现在,它竟给了我尊贵客人的荣耀与骄傲,而且仅凭两篇文章。

仅仅一年,我感觉我与《人文前川》已是彼此信任的朋友,2019,我应更加努力。一次,我挑了一篇随笔《等你回家》发给了《人文前川》,没多久文章就刊登出来了,并且还在互联网上进行了推送。他们推送到文联群里,恰好被之之主席看到了,当天她联系到我,说这篇文章她已经转发给了《湖北日报》的主编,让我再把文章正式发送一遍,之之主席还附上了主编的个人邮箱。一篇小文章,没想到得到一圈子人的鼎力相助!特别感谢之之主席,总是不遗余力地为文友们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用伯乐之眼发掘新人新作。

2020年,一场疫情,我们沉寂了半年之久。暑假的一天,坐在电脑前我惦记起《人文前川》,它还好吗?我投寄一篇小文权作问候一声。三年时间,它已成为我心中的《蓝烛光》,在这小小刊物上,我感受到文友们围绕文字抱团取暖的赤诚与温暖,一篇篇书画文章里流淌的是大家拥抱生活的激情与真意,因此,在它创刊十五年之际,我相信我的文学梦会在这里继续燃烧,每个文友的才情会在这里贲张,而《人文前川》,定会和着城市腾飞的节奏唱响时代的凯歌。

(0)

相关推荐

  • 【第867期 : 小讲堂《夏日小区》点评老师:柯向阳/亦鸣】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点评老师简介: 柯向阳,笔名:亦鸣,男,1959年5月生.为中华诗词学会及各级学会会员.2018年获全国第二届老年书法比赛入围奖.2019年获南京栖霞山征联比赛一等奖.201 ...

  • 【总第1025期】方向丨父亲的情结

    父亲的情结 父亲今年已是渡过61岁的小老头了,退休后的生活,安逸.平静,但在他的内心总有许多割舍不下的情结. 几十年来,不管父亲走到哪里,爱搞阵地,爱办刊物.当年在农村劳动时,他就牵头成立了<坷 ...

  • 喝火令•清风绕花梦,烛光对影长

    一 淡云幽谷过,弯月似琴弦.骤雨频频侵江南.见那莺来燕去,雾散天更蓝. 岸柳轻摇动,水中映碧莲.长笛和曲荡漾纨.难写缘字,难写相思篇,难写情长义重.觅那旧时欢. 二 山青弯溪绿,柳摇更姿柔.碧荷行间荡 ...

  • 陶明国:韶华旧梦——我的背后,站着如男

    韶 华 旧 梦 --我的背后,站着如男 安徽  陶明国 在怀宁师范任教期间,我布置学生一学期写三十多篇作文,篇篇必改,而与此同时,我又连篇累牍地在全国各地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这让县教育局的桂松林局长感 ...

  • 【总第320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回忆录:我与《风穴文艺》

    [郭进拴原创]  我与<风穴文艺>  我今年已经是60岁的小老头了,即将告老还乡.     几十年来,我不管走到哪里,爱搞阵地,爱办刊物.当年在农村劳动时,我就牵头成立了<坷垃> ...

  • 《左云报》《左云文艺》《左云文史》和我的缘分

    <左云报><左云文艺> <左云文史>和我的缘分 郭宏旺 写下这个标题时,其实我心里很是纠结. 标题看上去,好像我与这三种报刊关系很密切,应该有着挺大的交集,实际上完 ...

  • 文未刊出稿费至——再赞《安平文学》

    我这个人胸无城府,有话我不想憋着, 有事我不想掖着, 虽心直口快,但心眼不坏.做人,我活得就是真性情. 我曾经对<安平文学>有过看法,也写过文章,有人曾告密王彦博老师,王老师也对我误解,批 ...

  • 2017楹联作品盘点No.130【严习文联集】

    No.130[严习文联集] 作者简介 About of author 作者简介:严习文,网名:烟波钓客,广东梅州人.酷爱书法.诗.联. 1.题王伯大 从仕无私担大任: 留耕有道著华章. 2.题文天祥 ...

  • 【记忆回响】随笔︱陶少鸿: 我与《桃花源》

    编前语: <桃花源>杂志创刊于1980年,迄今已走过四十年历程,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杂志立足本土,面向全国,曾创下单期140万册的发行记录,刊发过省内外众多名家的作品,为回顾历史,总结经 ...

  • 我的《铜川文艺》/ 刘新中

    我的<铜川文艺> 刘新中 1990年铜川市文联成立,<铜川文艺>移交文联,这是编辑部全体人员合影,左五为主编陆炳寰,左六.七为副主编姚晓舟.刘新中. 再度和你握手,你依然以不可 ...

  • 浓浓尊师意,款款爱生情——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庆祝第37个教师节新闻稿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让老师感受到职业的光荣感与幸福感.画川高级中学面向全体高二学生开展了庆祝第37个教师节征文活动. 本次活动以"浓浓尊师意,款款爱生情&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