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只要你不认怂,生活就没法撂倒你
1930年冬天,当罹患肺结核的玛塞尔·索瓦热奥独自一人在小城特奈欧特维尔疗养时,收到了爱人的分手信。遭遇身心的双重打击,她写下一封封没有寄出的信,记录这段无望爱情带来的苦痛,对易碎的男女情感关系作出了冷静剖析。这些书信集结成《我选择独自一人》,成为其生前出版的唯一作品,为法国女性文学留下了一个孤独而决绝的身影,被誉为突显女性自主意识的尊严之书。
偶然间看到这本书,法国女作家创作与1930-1934年间,年代久远,却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在她29岁那年,她常常去巴黎看望热恋中的男友,幸运的是一年后自己也到了巴黎工作,当上了中学语文老师。结束异地恋情,和男友订婚,这本应该是一段甜蜜的故事。可好景不长,到巴黎后没多久,她感染了肺结核,被迫独自一人搬去疗养院修养。开始男友还去探望,由于她缠绵病榻,康复无望,男友渐渐失去了耐心。开始不耐烦,脸上也经常挂着嫌弃之前,一段的冷暴力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抛弃她的男友选择和别人再次订婚。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四年后结束,但还是勇敢地选择了独自一人。写出来一封封给男友没有寄出的信,其实更像是一段段内心独白,从痛苦,失落,到决然坚强。
玛赛尔生于1900年的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颠沛流离。这个年代的女人,即使一身才华,也难以有施展的机会。她们更多的是在为物质生活而奔波。一个好的出身,再嫁给一个体面的男人,保证有个衣食无忧的生活,才是她们需要担心和算计的。对,那个年代不敢谈感情,只要安稳,依附于一个男人所带来的安稳。
这让我想起了茨威格书写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高尔基在写给茨威格的信中曾说“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毫不感羞耻的哭了起来。”是啊,小女孩的世界是纯洁不含杂质的,她没有一个成年女子那么炙热的爱情,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欲望和贪念。所以,对于她而言能见到自己心仪的人、能在他生活的周围就已经很满足了。然而,一生只有爱情的女人都是悲剧的,男人完全不将她放在心上,也从来都没有认识过她。
在一部电影《在云端》里关于爱情,20多岁的女孩和30多岁的女人想法迥然不同。20岁时对自己是模糊的,但对对方是具体的,向往着一份美好的爱情;而30岁时对方越来越模糊,自己却愈发清晰,经济独立,知性有条理。可能成长就是渐渐学会放弃依赖只靠自己来到达理想的生活。
所以,当你学会独自承受,痛苦随着时间不药自愈,无畏孤独,不在自怨自艾。一个人,可以穿着高跟鞋在早高峰的地铁上为生活奋斗,也可以在短暂的假期享受来之不易的阳光,不会因为一份看不到结局的感情患得患失,晒太阳的同时还能喂一喂院子里的流浪猫。从不妥协,从不将就,我就是我。
玛赛尔很像民国四大才女的萧红,同样身为旧时代的女子却才华横溢,同样生活在战争年代,为生活四处奔波,同样患有肺结核,香消玉损。玛赛尔那个年代的女性多半依附男人生活,出父家入夫家才是最好的归宿。为了生存而依附于男人,毕竟爱情又不能吃。玛赛尔是不幸的,当她生病住院需要经济支持和精神支撑时,男友选择了无情的抛弃。但是,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坚强地独自面对了生活最险恶的一面,孤独而决绝。像沙漠里的依米花,用七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积聚养分,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在某个清晨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所以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自己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这是一个年轻女性骄傲的灵魂。她坚信自己能够恢复健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做教师的收入和可能有的一些遗产,用来支付医药费。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她不仅一个人承受疾病的折磨和无人陪伴的孤独,还完成了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工作。她自始至终都活出自己,没有依附任何人。这一点,即便放在当代,又有几个女性能够做到呢?
“您离开了我,但我却找回了自我,相比于追寻您的日子,我反而不那么孤单了。我与自己重逢,并将同自己一道,努力活下去。”
面对破碎无望的爱情,一封又一封寄不出去的信,玛赛尔还是走了。她对情感、对自我、对生命的剖析,完整地呈现了一个细腻、敏感的知识女性形象,让我们得以深入到这位早逝天才的文学世界。我们读她,感受她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珍惜以及实现自我的梦想。
“我试图在您之外寻找一个支柱,这样当您不再爱我时还有所依靠。这小小的支柱,不是另一个人,也不是一个梦,一个幻象,而是您所谓的我的自私与骄傲。在痛苦中,我想找回的是自我。我想紧紧抱住自己,带着痛苦、疑虑和信念的缺失而独处。”玛赛尔。
希望每一位选择独自一人的女性都能如此,不妥协,不将就,找寻自我,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