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语境和心境之间的一致性
正因为此前没有人研究过哲学常识化转向于终极自圆其说的可能性,所以我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既然已经系统建构成功,在没被一贯保守于创新难的哲学界最终验证之前,就无法排除这个理论体系具有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可能性,至少在我的小范围实践过程中没人像我否定别人,包括旧哲学,一样地否定我,因此这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一旦成立,并且常识化普及开来,便意味着任何局限文明条件下的人都能因此而成为终极文明之人。若果真如此,那么相对于局限文明条件下曾经知行合一地不能自圆其说于知行不一的非终极文明人而言,我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在显化世人无知于不真知的心境方面,将像一面魔镜一样,让任何身处文明局限的人都能用它照见导致自己无知的逻辑内因,而且是旧哲学所从未常识化解析清楚的逻辑内因,比如旧哲学设立了逻辑概念,却从未正确定义逻辑,而我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却定义逻辑是人的主观存在本体,基于进化的因果一致性承袭于自然规律在地球文明演进的因果一致性,这相对于西方哲学一贯不可调和的本体论冲突,无异于希望之光的闪现。这样一来,在利用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这面镜子清晰显化了自身的认知缺陷后,任何人就都可能通过自我意识所内涵的自洽功能的有效启动,通过自我放大的自圆其说能力而有效克服旧有的认知缺陷,直到终极自圆其说于无困于心境界的最终实现。现在看,通过一系列自上而下的视角的常识化解析,我的进度已经进入到用自上而下视角解读知行合一命题上,这意味着我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通过基础命题之间的一致性显化语言文字在认知的泛化机理上又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基于同构的一致性,下面我将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所常识化解析的诸多基础命题之间的因果一致性关联予以前所未有的集中阐述。第一,我发现,人的文明之所以可以最终诱变哲学能终极自圆其说于主观成熟,是因为主导文明发展的文化语境一直有一条趋向于终极自圆其说的逻辑主线,实际全部体现在构成“知行合一地不能自圆其说于知行不一”这个语境的三个关联命题中,其中对应于“知行合一”的,既是相对客观的人的文明存在的局部情境,对应“不能自圆其说”的,是局限文明条件下人的全部语境,对应“知行不一”的,是局限文明条件下自己和他人对曾经一贯不能自圆其说的知行合一人生所做的价值判断,是心境,三者是同一人生状态的三个不同侧面,他们之间的因果一致性关联就是通过思辨语境把相对客观的人生情境向心境人生投射,进而通过放大的自圆其说能力改善人的生存境遇,无奈不可知论认为人的文明存在无法通过文化手段摆脱充满局限的窘迫,但可知论认为,只要时间成本足够,人的文明存在能够通过文化手段摆脱一切窘迫。作为终极可知论,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旧哲学之所以根本不可能终极自圆其说于常识化普及,原因就在于有限的语境表达能力束缚了包括哲学家的所有人的想象力,因为类似设立了逻辑命题却不能正确定义逻辑这类现象很多,这种现象多了,就形而上学地集成为设立哲学命题却不能正确定义哲学的哲学无定论,不反其道而行地终极瓦解哲学无定论,不可知论就一直有机会利用文明局限浑水摸鱼。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正因为哲学思想在基础概念层面存在太多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错觉,所以人的文明要想在文化层面通过语境建设实现主观思想成熟,从基础命题上开始正本清源于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是终极摆脱不可知论困扰的正确路径。也就是说,只有这样实现了情境人生、心境人生因语境人生而无障碍沟通于三境合一,让人的价值判断心境再没有知行不一的困扰,人的文明始称得上不再有文明局限的终极主观成熟,因此所谓文明局限即沟通情境和心境的语境不成熟于终极自圆其说不能的结果。换言之,所谓文明局限,即人的文明存在暂时不能通过可终极自圆其说的语境终极常识化解构人的整体生活情境,进而导致人们始终在做价值判断的心境人生一直整体失落于不能自圆其说的知行合一人生。之所以强调文明局限的暂时性,是因为人的语境建构能力一直在随着时间的历史性推进而趋向成熟,这是一个常识化趋势,其中所谓的历史性推进,特指人的经验一直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持续堆叠换代,它的发展极点就是人的认知常识化进步趋势的极点,具体表现为作为思想载体的语言文字运用技术的成熟极点,也可以说是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极点,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称之为语言文字在认知上的泛化机理的终极显化。这里提示一下,西方语言哲学在诱变计算机科学之后,就又整体迷失了进步方向,但相对于西方语言哲学的整体迷失,自以为已然具备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现,旧哲学之所以一直无法常识化普及,表面上看,就是因为有客观文明局限未能突破的原因和结果,但其实,一件事情如果在一个语境中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说明这其中有旧思想界均未发现的因果一致性,因此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现,任何文明局限看似客观,但其实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直接相关,所以任何看似客观的文明局限于人而言,都具有主客观一致性,因此缺乏明确的主客观一致性命题是导致人的语境始终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真正逻辑内因之一。正因为旧哲学语境既缺乏明确的因果一致性命题,又缺乏明确的主客观一致性命题,所以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发现,任何身处文明局限的人要想摆脱曾经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文明局限,就需要通过一次个体性常识化转向摆脱这个与认知相关的文明局限,原因就在于,任何有整体一致性的情境人生与主客观一致性心境人生都需要由因果一致性的语境来衔接。无奈西方哲学有主观与客观认知,却没有主客观一致性认知,这既是导致西方哲学无法通过主客观一致性基础命题进而循序渐进建构因果一致性和整体一致性两个基础命题的逻辑内因,又是导致西方哲学始终无法调和本体论冲突的逻辑内因。正因为西方哲学一直无法自行修复这种与本体论相关的逻辑断裂,所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一体三面的认知视角的情况下,只要不能常识化建构终极本体论,终极认识论和终极方法论就始终无法常识化建构成功,正因为没有脱离方法论的认识论,所以只要没有终极方法论,终极认识论就无法形成,人的文明存在因为没有可终极自圆其说的思想指导,就只能知行合一地活在知行不一的文明局限中。这样再看情境、语境和心境三者之间的因果一致性关联,恒定不变的是人的心境的主客观一致性,而语境的因果一致性作用却一直在因应情境的整体一致性在历史性延展于同步清晰化,但旧思想界却均未论及这其中的一致性关联,因此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认为,最终化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间冲突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常识化厘清已知与未知之间此消彼涨的极限就行。顺着这个思路,一言以蔽之于一切的中国传统道命题当中,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在找到了诱变终极哲学的新灵感,然后通过基础命题之间的一致性思考,把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体系持续推进至今。综上,正因为所有情境、语境和心境皆以有主客观一致性的人存在为基础,所以人通过语言文字所建构的任何情境、语境和心境都有与人这个因素相关的主客观一致性,因此通过终极自圆其说的语境知行合一地建构人的终极主体性,只是世人通过哲学常识化转向摆脱文明局限的认知新起点,不是终点,因为通过哲学的常识化普及实现人的文明的整体主观成熟,只是进而谋求用更多人力物力资源谋求人的整体客观成熟于人的物种可遨游宇宙的永生的前提,因为只要时间成本足够,人的主客观一致性存在可以循着因果一致性常识化厘清一切现象背后的本质,而一切现象就是包括人本身的整个自然现象,用一个字概括,是道或在,用两个字概括,是存在或在者,这种通俗化的演绎,就是语言文字在泛化中趋向于通俗的趋势,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要显化的,就是语言文字的泛化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