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1
民谣“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1
这首《打铁歌》,是民谣,有些地方将之编入了儿歌。在南方尤其是西南流传较广。基本词句是: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
我不歇,
我要回去学打铁。
此谣究竟始于何时,似不可考,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打铁歌》已经问世,李介的《天香阁随笔》卷二中有载:“天启时,南直有童谣曰:'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还要回家去学打铁。’皆连臂而歌,手作打铁势。”(李介《天香阁随笔》,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9页)
文中的“南直”,即为现在的江苏和安徽一带。近年从彭山县江口镇岷江中发现张献忠沉银等文物已逾数万件。其中发现的大量银锭上都刻有铭文,铭文所刻的州府名称有四川、湖南、湖北和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两省)各州府,与张献忠进军路线完全吻合。
李介指出的说唱动作,回忆起来,我在儿童时代也是这么做的啊。两个孩子相互拍手而高歌,手舞足蹈,无休无止。据道德家解释说,具有“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的含意”。是否如此呢?
民间传说中,认为《打铁歌》另有深意:张,指张献忠;李,指李自成。一种流行说法是张献忠幼年因为学过打铁,他要高举造反大旗时,他姐姐劝他说:“你造起反来我们还能活吗?”张献忠说:“姐姐不用着急。唱《张打铁》歌可免难。”于是这首歌便传散开来了。起义时,会唱此歌的即为义军,可见这首民谣原初的名字就叫《张打铁》。但历史上没有关于李自成曾经学习过打铁的记录,只是有李自成成年后偶然展示打铁记述的传说。趁热打铁,铁匠之身,他们像打铁一样打人、打天下,渴望锻造铁打的江山。
徐珂的《清稗类钞》中载“张李者,即献忠、自成之谶。”(《清稗类钞》(第10册),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4693页)近代学者朱天民在《各省童谣集》中也指出“'张打铁是指张献忠而言’,'李打铁是指李闯而言’”,但他也认为可以“姑且不管”。
第二种说法是歌中“姐姐”应读作“孑孑”,为清代某皇帝的乳名,此歌预示了明末张、李起义后明亡,满人做了皇帝。
第三种说法是“姐姐”暗指清朝,欲招降张献忠、李自成,二人不肯“歇”,且“继续回去学打铁”,再与清朝决一死战的意思。
第四种说法更为笼统,认为民间的俗话有“张李半天下”,意思是说姓张、姓李的人口众多。信手拈来作为比附也是很自然的,比如“张三李四”,“张家长李家短”(张献忠在成都时,还听军队探子汇报过这个俗语),尤其是唐朝“张公吃酒李公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