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留痕|夏日林壑美 山居纳清凉——贾墨清和他的《富士山居图》

贾墨清出生在山东省临朐县城东郊的一个小山村,他自幼受其堂叔好友李达源的影响,酷爱画竹。李达源是当地有名的画竹高手,他画的竹子枝干劲挺、生机盎然、趣味横生、独具一格,往往布叶寥寥,却觉林荫一片。李达源与贾墨清的堂叔是至交,二人常常聚在一起谈文弄墨,相互交流。贾墨清与其堂叔住在一个院子里,每当李达源来时,贾墨清总会留在他们身边,如此耳濡目染,使他获益良多。
在贾墨清堂叔客厅的墙上,四面挂满了李达源的书法和墨竹作品,而李达源每次到访,还都会为好友更换新作,这些作品深深地吸引了贾墨清的目光,令他钦佩不已。贾墨清曾说:“我开始对画竹产生兴趣,是源于在不同距离欣赏作品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刚一进门看到的就是几竿惹人喜爱的竹子,到近前时却发现它们原来是用毛笔画出来的。看似随意的几笔,却能达物象形,我顿觉其中奥妙无穷。国画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贾墨清与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他家的家庭条件不好,买不起笔墨纸砚,贾墨清便拿筷子蘸水在桌子上画,日复一日,刻苦用功。父母见他如此痴迷,也没拦着他,还鼓励他好好画,并对他说:“画得要像李叔叔那么好。”
如果贾墨清这么一直画下去,也许还真能成为一个画竹好手,但他生性爱玩儿,更爱沉醉于山水之间。贾墨清喜欢在河里洗澡、摸鱼,喜欢到棉槐丛或树林里捉迷藏,山村的角角落落,他都玩儿了个遍。他生活的地方虽然没有深山大壑之雄奇,但山沟小坡,绿树成荫,房舍石桥,旁有清泉,真的如图如画,别有趣味,这些在贾墨清的眼里是美不胜收的。“树上有鸟鸣,水中小鱼行。幽幽绿色里,稚子放歌声”,从他后来写的这首诗中,我们便可看出他对家乡山水的迷恋之情。正是由于这份迷恋,才使贾墨清爱上了山水画。
为了学好山水画,贾墨清四处寻师访友,不断学习。1993年,贾墨清去北京进修,师从国画大师潘天寿入室弟子、著名画家高冠华。此后的几年里,贾墨清多次找到高冠华,当面向他求教,高老被他的执着所感动,每次都是倾囊相授。高老除了将自己的花鸟画技法和感悟传授给贾墨清外,还将恩师潘天寿的生平事迹、作画主张和山水画技法讲给他听。贾墨清每次都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认真地听、认真地记、认真地想、认真地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贾墨清长期地临摹、写生与创作,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将生活感受融入笔墨之中,在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实际,有感而发,创作出一幅幅有着自己风格的国画作品。
“笔墨当随时代”,贾墨清说:“我们处在一个国富民强的新时代,我决心追随前人的足迹,讴歌、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贾墨清曾七上沂山,四进石门坊,晓行夜宿,足迹踏遍了临朐的山山水水。
2019年6月,贾墨清第八次去到沂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望着满眼的绿色,他的心情格外舒畅。特别是看到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山中各处新增的别墅、亭台、小桥、回廊、旅社、酒家,贾墨清更是感慨万千。今天人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爱往城里聚”到现在的“爱往山里钻”,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人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位,纷纷前往山林筑巢安居,修养身心。有感于此,贾墨清思忖良久,之后一幅意境深远、引人入胜的《富士山居图》(见下图)诞生了。画面里,松下、林边、山脚、峰腰,树茂云深中房舍隐现。其时正值盛夏,观之若闻蝉鸣鸟啼,凉意顿生。
贾墨清的这幅《富士山居图》,林壑幽美,夏意浓厚,而其中房舍这一点睛之笔又让人有避暑之感,加之画面浓淡的渲染,使得云霭弥漫,虚实相生,意境深远,很有感染力。作品中,画家用笔豪放恣肆,皴、擦、点、染驾轻就熟,构图也较严谨。
“妙手从来思虑多,常将世态细琢磨。情丝千万注神笔,画里才学富五车”,贾墨清谨记高冠华老师“做足画外功夫”的嘱托,在文学上下了苦功。他对诗词、散文、小说进行过深入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画外功。他的这首七言绝句,写的就是他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并将生活的感受倾注于笔端的日常生活状态、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以及重真情、不虚伪的人生态度。
我还见过贾墨清的另外一幅作品《富人幽居图》,上面写有“囊内盈余车马足,听惯嘈杂与艳曲。爱山居,纷向山林造别墅”的句子,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富士山居图》中虽无题诗,却也蕴含诗意,且更加贴近生活,读罢令人回味无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