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选款、组货
如何才能组好一盘货?
不少设计师都会涉及组货能力,买手就更不用说了。那组货难吗?你可以说难,但也可以说不难。
我只能说无论是设计开发,还是企划制定,或是选款组货。其底层规律都是相同的。
打个比方,设计开发、企划制定、采买组货。这三类工作的底层逻辑都得先分清楚两个概念:
1.刚需板块(哪些是常规的)
2.随机板块(哪些是季节的、流行的)
你看,是不是都一样?类似例子,枚不胜举。
所以,先理清思维是前提。
一. 组货必备思维
1.季节变化思维
组货最先要考虑的就是季节因素。
(图源企划课)
2、比例分析思维
选款只需要确定哪些款就可以,而组货是涉及具体货品数量的。所以数量比例极为重要。组货组的怎么样,很大程度是看比例分配的合理性。
比如:
1. 货品结构比例
2. 高、中、低价格比例
3. 颜色比例
4. 货品的季节比例
如果你对产品企划熟悉,相信把控比例方面是游刃有余的。
3、销售分析思维
有了专业的依据,才能给组货提供有理有据的支撑。
特别是电商组货、市场组货,销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关键。
比如,通过销售可以分析出:
哪种大类颜色销售好?
哪种印花款式销售好?
哪种大类有滞销?
面对这样的数据,就可以根据数据或店铺的款式进行规划。
比如:本周波点印花长裙销售不好,我们可以多组一些卖好的其他品类(或款式)与之搭配,增加波点款式的销售机会。
可以根据销售,重新组合大类。
4、色彩系列思维
从感性层面,色彩是重中之重,特别是线下店铺。
而按色彩去组货,一定要注意:
色彩本身要有组合感,搭配性,既能统一调性,又有节奏感,跳跃感,使得组来的货品不至于沉闷没有生气。
根据色彩组货一定要结合元素和图案,否则组出来的货品容易单调空洞无物,只有颜色没有其他内容了。
5、风格系列思维
一定要了解产品本身的设计特点,以及面料特点。在组货的时候才能保证风格统一。
虽然现在讲究混搭风格,但有的风格实在是不能乱入乱搭的。
如果有混搭,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美感、是否是市场趋势的主流、是否有市场接受的基础。
在组货的时候,很容易忽略风格本身的形色质规则,造成不协调的视觉,也会给顾客造成视觉混淆,主题不明的感觉。
6、设计元素思维
组货的元素一般有花型图案、工艺细节、结构等等设计元素进行组货。
尤其是在面对新款的时候,更需要通过印花和图案进行组合,让货品有系列感,也能通过视觉强调品牌主打的款式。
小节一下,我整理了一份思维导图:
1.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组货前一定要先做本公司产品的定位分析。由产品定位决定的是品牌的主流顾客群体定位,主要包括顾客群体的年龄、收入、职业、学历等。而顾客群体定位则决定了品牌的市场定位,线下的话,主要包括区域定位、城市定位、店铺地段地位和店铺面积定位等。
这时,你要将所组的货做个分类。
组货来讲,产品类型一般是以下四种:形象款,利润款,长线款,狙击款。
利润款:就是你指望它给你赚钱的主力款。
长线款:也叫经典款,销的慢,但可以持续销售。
狙击款:你竞争对手也会推出的款,但你故意把它的价格稍低于你的竞争对手,只求微利以抑制竞争对手。
然后就要开始做陈列预演。在组货的时候,脑子里是一定有陈列意识的。
选款后和确定采购量前这个阶段,一定会模拟卖场做陈列预演。
比如,以霓虹色系为主题的挂杆陈列,那么,你就要针对每个色系仔细考虑。
比如其中的霓虹色系:要想清楚以霓虹色为展示主题的挂杆有几个?面积是多少?应该摆放多少个款?这些款由几个系列组成?以什么元素为线索组合?每个系列有几个款是霓红色?辅助的色彩是哪些?有多少个款?
产品结构的宽度和深度,这些都要思考并计算清楚并通过陈列预演的检验。
9. 确定产品结构宽度与深度
组货宽度是指你一共要采购多少个款,我们常用SKU来代表产品宽度;产品深度是指你每个款你要采购多少数量,我们常用QTY来代表产品深度。
这点原理上设计企划与组货是想通的。
(图片来自企划课)
比如需要采购500件,列出了两种采购方案,一种方案是:采购100个款,每个款采购5件;另一种方案是:采购20个款,每个款采购250件。
那么前者的产品线是宽而浅,后者的产品线是精(窄)而深。
10. 分配货量
货品需求结构、产品定位都确定后,下一步就是分配订货量。
采购工作都是采用期货制,多是遵循二八法则来分配订货量:
利润款和长线款的采购款占总数的20-30%,但采购量要占到70-80%。
而狙击款和形象款则相反,采购款占总数的70-80%,但采购量要占到20-30% 。
顺便提一下,有的公司会把产品按照ABC做类型分类,其实组货思路都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同。
小节一下,我整理了一套思维导图:
最后的话:
引用资深服装人@摇滚探花 在我一篇文章下的留言做结尾吧。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学习方式?
比如要学陈列,那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直接去店里多观察、多记录,多个店去对比。再结合课程去思考。
学产品结构也是如此,没有哪个课程、或者学校或者平台,有市场上切实去体验去观察得来的有效果。
工作其实也是如此,工作是做实事,而不是工作本身二字。”
正如他所说,看任何文章、学任何课程,如果没有沉浸其中,没有进入角色真正去实操,没有切身体会,都是徒劳。
所以,行动起来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