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然养生:万行于志,志在圣贤

原创 东华禅 东华禅寺 今天

你有人生定位吗?你想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富有的人?一个有权势的人?一个安于平凡生活的人?一个活出自我的人?一个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没有定位,你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个没有主心骨的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遇到魔你就跟魔走,遇到佛你就跟佛走,遇到贪财的人你就变得贪财,遇到贪色的人你就变得贪色,遇到好吃懒做的人你也变得好吃懒做……

总之,遇到谁你就跟谁学,碰到谁你就跟谁跑。

人生需要高度

有的人说:“我是一个随缘的人,不刻意追求。”

实际上,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人生修炼的整个过程,才有资格说“我是一个随缘的人”。

如果你的定位是在三界之外,你的人生就有了高度,就不容易被世俗所染污。你再去行愿,你的人生就有了广度,你何愁心量、格局打不开?何愁没有护法?

谁愿意追随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谁愿意辅佐一个满肚子贪嗔痴、心胸狭隘的人?

谁都愿意追随一个胸怀天下,忘我无我,大格局、大愿力的人。

你追随明星,是不是也想当明星?你追随当官的,是不是也想当官?你追随有钱的人,是不是也想发财?你追随明师,是不是也想开悟开智慧?你追随佛菩萨,是不是也想成佛菩萨?

你追随什么类型的人,你就渴望什么。因此,我看你追随什么样的人,就知道你的人生定位,就看清了你内心的欲望。

学佛的人本应该很有智慧、很有主心骨,人生有明确的定位才对。

可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学佛的人整天到处跑,给人的感觉他们内心很渴望道,一会儿追随这个名师,一会儿追随那个名师。

如果你的人生真的有定位,你就不会到处跑了,因为越往外跑,意味你的心越散。

一个人能在一个地方住三年、五年、十年,说明他的心已经收回来了,安静下来了,安住在当下了。

服务众生,功德才能圆满

在座的佛弟子们,你们认为你们学佛以后脱离社会了吗?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脱离当时的印度社会了吗?

他是不是一直跟普通出家人一样,到各个村落、城市去托钵化缘,与众生结缘,为众生说法,足迹遍布整个印度?

假如有一天我们成佛了,我们也一样不能脱离社会。

只有融入社会才可能功德圆满,才可能功成名就。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众生,永远不可能功德圆满,永远不可能功成名就。

从古至今是不是有很多独觉佛?可是,你们能说出几个独觉佛的名字?只要是独觉佛,我们肯定不知道他;只要知道,他就不是独觉佛。

所谓独觉佛就是自了汉,他没有融入社会,没有与众生结缘。尽管他明心见性了,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但是他的功德并不圆满。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那一刹那,只是明心见性了,但他的功德还没有圆满,在下山弘法四十九年之后,他的功德才圆满。

因此,未来我们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现在的人生定位和愿力,取决于我们当下的努力,取决于我们服务了多少众生。

独善其身,无法启用佛法

本来,在我们学佛人的身上体现出的应该是智慧和爱心,可是,我们总想独善其身,只把自己的身口意管好,不愿意和别人有关联。

久而久之,我们就脱离了团体,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亲友。

你越脱离团体,越脱离社会,越脱离人群,你的思维就越狭隘、越偏激。

当有一天你想启用的时候,你的想法、你的行为方式与团体、与社会已经不吻合了。

但是你察觉不到,你认为自己修得很好。可是遇到事情时,你处理得并不圆满,这说明你并没有开智慧,佛法在你身上并没有启用。

如果你心中装着佛,与佛融为一体了,你一定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你的人格魅力自然会散发出来。

但事实上,你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都是先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遇到好事,你就跑上前去邀功,遇到坏事,你就后退,推卸责任,你哪里像一个学佛的人呢?

因此,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应该感恩,感恩这件事情让你原形毕露,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假如没有事情发生,你怎么认识自己呢?

志在圣贤,你才会成为圣贤

有些人做事之所以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就是为自己考虑得太多,太自我了。

就像寺庙里的这些弟子们,总怕做错事被师父骂。

如果你真的一心为寺院做事,就算做错了,师父骂你几句,领导骂你几句,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是正好借此机会检验你的心,检验你是否有修行?

如果你真的把寺庙当成自己的家,还会在乎做对做错吗?还会在乎家长的责备或赞美吗?

如果你到一个地方,与它融为一体了,你还会感觉到自己在流浪吗?还会没有安全感吗?

我们已经是佛弟子了,就应该用佛弟子的价值观和标准来为人处事。

可是,我们还没有成贤人,就想当圣人了,整天想着开悟成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所谓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指你的心中没有世俗的财色名利、荣辱得失,达到了忘我、无我的境界。

可是你还那么在意荣辱得失,你的我执还那么重,你怎么跳出三界外呢?

你念在凡夫,你就是一个凡夫;你志在圣贤,你才会成为一个圣贤。

别在意一时的得失

大家学佛之后,千万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其实,“失”何尝不是一种“得”?“得”又何尝不是一种“失”?

譬如,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既没有升官也没有发财,更没有成名,但我们是自由的,健康的,在时间上能做主,这难道不是一种“得”?

你们看那些有名利地位的人,在时间上做不了主,在健康上做不了主,在很多事情上都身不由已,那是得还是失?

在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在三界内,有得就一定有失,有失就一定有得,成败、荣辱、是非、功过……什么都存在,因为三界是个二元对立的世界。

但是,如果你跳出这个时间、空间去看,你会发现得也是失,失也是得,因为得与失是事物的一体两面。

当你超越了这个层次,站在三界之外看,站在道里看,你会发现,既没有得,也没有失,成败、荣辱、是非、功过……什么都不存在

(0)

相关推荐

  • 第三十回

    受苦恼蟒蛇求忏悔念恩情梁主觅高僧 词云: 业堕贪嗔悔已迟,可怜一旦换毛皮.新尝苦恼难消受,旧日姻缘望舍慈. 思色笑,想恩私,何心忍见血淋漓?急开妙典求消灭,速向人天忏脱离. 右调<鹧鸪天> ...

  •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俗话说:大事难事看担当,争让之间见襟怀. 人生在世,"争让"两字. 争与不争,让与不让,自证其心. 一人争抢两人丑,一人谦让两人皆大欢喜. 大争之世,退 ...

  • 人到中年,看淡这些,心里就舒坦了

    以温情的笔触,抵达心灵的远方 --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这是张爱玲写在<天才梦>结尾处的一句话,起初并不怎么理解,如今人过半生,才从中读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凉. 这世间,车马喧 ...

  • 德然养生:无养则亏阳,阳缺则病生

    ​ "阳气不足,阴邪内生"是生癌之本 "天人相应"-癌症阳虚,与自然现象相通.自然界中有些物质,若置于没有阳光照射.阴暗潮湿的地方,天长日久,局部会发生霉变.长 ...

  • 德然养生:净心正性也是除垃圾

    ​很多症状都是垃圾毒素堵塞导致,以下6个信号告诉你身体"垃圾"已超标 1.  便秘:肠道"垃圾"超标. 从食物进入消化道到最终排出,需要大概1~2天.如果排便的 ...

  • 德然养生:磨与熬可以成就好

    ​磨,可成世上最好的修行,可以去楞去角,去粗去糙,呈现精细和光亮:熬,可以煲出人生最浓的滋味,品出最醇香的味道!当然,磨也好,熬也罢,都是补修行的功课,如果觉醒觉照觉悟,一切的转化都是"一气 ...

  • 德然养生:自修自得,量变质变

    ​古人说,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福气,家庭美满,事业有成,一帆风顺. 但人的福气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求来的,或者说,是自己修来的. 上善若水 <道德经>有云: 上善若水, ...

  • 德然养生:快乐智源

    德然养生自主康宁,美容心灵化妆生命. 修德养性净心正性,德道合能无所不能. 永不逞能康宁一生,一旦逞能比丢功能. 防病治病自在其中,增智开慧幸福从容. 人人向往快乐,个个渴望快乐,你可知道,快乐究竟从 ...

  • 德然养生:康熙家训,养生养家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此外,他对家教非常重视,所施行的方法也比较成功,从他之后即位的雍正.乾隆等有作为的皇帝身上,可以看到其家教思想的影响. 康熙 ...

  • 德然养生:过用,则病

    ​生病起于过度 每天都在讲要养身,要有规律的生活,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呢?平常的哪些行为会损伤身体,试从出汗这个角度给大家讲讲. 我们每个人都会出汗,西医只知道这是调节体温的方式,但是真的是那么简单吗?吃 ...

  • 德然养生:真爱即阴阳互养,彼此成就

    ​德然养生:真爱即阴阳互养,彼此成就                         1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感情?感情应该怎样去维系才能长久? 在相处中,我们可能常常会用自己的标尺 ...

  • 德然养生:最大遗憾,我本可以

    ​                         1 我曾在一个写作班带过一个中文系研究生,她文笔非常好,我对她抱有很高的期望.刚开始时,她积极完成听课和写作,而且能明显看到她的进步.然而学期进行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