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 ——是古玉的灵魂
古玉之美,贵在有沁。沁乃自然之恩赐,亦是岁月之见证。浅薄深厚之间,总是让人意外连连;浓凝淡匀之下,又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恩怨。玩古不玩沁,犹如雨过天晴无彩虹,虽给人以清新,却少了绚丽与惊喜。切莫以沁玉为病玉,无沁才真正地恼人。
青玉琮,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玉兽面纹琮,周,故宫博物院藏。
沁生色,色生光,光生气,气生神。古玉之沁,集自然之灵气,借时光之酝酿,自然而生,光气活现,神韵非常。凡古玉真品,可无沁色之表象,但不可无光气神之灵魂要素。今人可仿型料工纹,但难仿其沁;能仿其沁,却不能与光气神达到统一。故古玉鉴定,能看型料工纹者乃是初学;能看沁色者可谓高手;能将光气神烂熟于心者方为高人也。
▲ 商玉龙凤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商代牛首
古玉之沁,神秘莫测。刘大同之《古玉辩》,历数沁色种类,实属徒劳。尔能想到者必有,更有诸多沁色,出人意料,幻化无穷,非言语所能尽述也。受沁之原,一类如同染布,外物之色渗入玉体,致玉色有变;一类如同瓜熟变色,初始浅薄,日久深厚,色变种类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盖为内外之因相互作用之故也。
古玉受沁之过程,乃动态发展之过程。环境、温度、湿度、外围物质无不因时而变。百年,五百年,一千年,虽玉不位移,受沁状态却截然不同。刘大同之《古玉辨》以及当今玉界观点,无不局限于静态。动态过程以静态观之,必然会生许多谬误。譬如,石灰沁,可致黄色,可致肉色,可致红色,可致褐色,可致黑色,亦可使诸色汇集,盖与时间长短、玉器密度高低、玉器阴阳各面小环境有关,而今世人仅知“孩儿面”而已!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
(德国)巴尔先先旧藏
战国至西汉 蒲纹璧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黄玉龙纹璜,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蒲纹玉璧 外径14厘米,内径4.3厘米,厚0.25厘米
1979年长丰杨公战国墓出土 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汉玉剑珌,淮南出土
紫沁黄玉兽面纹佩,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蚕纹勒,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龙纹璜,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龙纹佩,周,故宫博物院藏
春秋(秦式) 龙纹玉璧
陕西省凤翔县河南屯遗址出土
白玉剑首,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谷纹白玉璧 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龙形玉觽 西汉
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
庆阳市博物馆藏
太原金胜村出土
玉蟠螭纹璏,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蚕纹剑首,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玉 镂雕虎形 剑璏,战国末至西汉初,故宫博物院藏,
长6厘米,宽2.6厘米,高2.8厘米
玉 镂雕螭龙合璧,战国, 清宫旧藏。
直径11厘米。
玉云纹 剑首,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外径5.3厘米,厚0.7厘米。清宫旧藏
玉云纹珌,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高6.3厘米,宽5.95厘米,厚2.25厘米。清宫旧藏。
玉螭凤云纹璧,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宽14.2厘米,璧径11.5厘米。
玉勾云纹灯,战国,故宫博物院藏,
高12.8厘米,盘径10.2厘米,足径5.9厘米
旷世之中,唯古玉空灵奇幻。虽不见车马舟楫,却听得古人喧嚣;虽不着只字片语,却读得祖辈心音。把玩摩挲之下,犹如静雅美人在与你喃喃细语,纵有哀愁劳顿,也在一瞬间消失殆尽。品读留连之间,恰似佛传经典,虽不能尽解禅意,却早已物我两忘,感激涕零。盛衰荣枯,万象变迁,只一块古玉,便将古人之遭遇,沧桑之巨变,展现在今人面前。感慨由此生,萦怀如流云,令人欲罢却不能。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