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关宁军·军制篇23——腰刀和长枪:明军近战兵器的主力
关宁军,晚明镇辽之精锐,纵横关内外二十载,是局势的压舱石,是战事的救火队,但其留给后世的背影却扑朔迷离,耐人寻味。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探秘关宁军'系列文章正式上线,我将以《地形集》《军制篇》《战例考》《人物志》四大板块为纲,全面探寻明末辽东,深度探秘关宁辽军。
本文《探秘关宁军·军制篇之二十三——腰刀和长枪:明军近战兵器的主力》是我'探秘关宁军'系列的第二十九篇文章。
前两期文章,我重点介绍了明军火器生产、装备和使用的真实情况,意在指出:明军并不是一支成熟的热兵器军队,明军的组织和训练存在着“极少数单位超前,大多数部门原始落后”的脱节现象,而且明朝也不想,更不能向更高一级维度跃迁。
洪武年间,明军一个百户所军器的标准配置为:'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其中的近战兵器,腰刀和枪是主力。
腰刀
明世宗在《送毛伯温》一诗中写道: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雁翎刀
腰刀,是明代军官最普及的副武器,如果对标现代军队,腰刀就相当于手枪。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总结过腰刀制法:
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刃芒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
这段文字道出了制刀的要隘:自刀背至刀刃,打磨削平,不留'肩',也就是“凸出”。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出,区分良刀与劣刀,除了选材用料和锤炼铸造,磨刀也是关键环节。
劣刀的打磨往往敷衍,匠役们不肯花功夫将刀肩磨平,'侧锉横出,芒两下有肩,砍入不深,刃芒一秃,即为顽铁矣'。
制腰刀的另一个要隘在于一个字:轻。时人总结道:
'刀要与手相轻,柄要短,形要弯,庶宛转牌下,不为所碍,盖就牌势也。'
我们常听坊间流传着一些故事,夸耀古代武将多么勇武有力,动辄挥舞一百多斤的兵器'马上轮转如飞',其实稍有科学常识就不难识破其中的夸张成分。
有人会一厢情愿地说古人力气大,但细往下追问:什么是力气?他们又无甚可云。
其实,几千年的长度,放在物种进化的时间尺度里,根本不足以改变人类的肌束强度、肌肉张力,何况明末距今也就不到四百年,一二十代人的繁衍,现代人能承受的重量,不会和明朝人有数量级上的差距。
今天,普通人可以拎起一根20公斤的标准奥举杆,杂技演员在此基础上还能'轮转如飞',但若是在全甲格斗赛里,谁敢抡着一根奥举杆就上,肯定输得很惨。
原因很简单:太重。
经验证明,适合大多数普通人单手持续挥砍的最大重量,考虑到兵器长度带来的转动力矩,最大不宜超过3公斤。
明代腰刀属于单手兵器,常规重量也就在1~2.5公斤之间。
明制,1斤(16两)合今天的597克,那么明代一把腰刀重量也就是当时的一斤十一两~四斤三两。
典型的明清时代腰刀
枪
枪乃'百兵之王',以长击短,以远制近,一个普通人也可凭一杆大枪与受过训练的短刀手抗衡。
制枪的要隘,就在枪杆。
《纪效新书》有云:
'枪杆,稠木第一,合木轻而稍软,次之。'
稠木质密且弹性极佳,是制作枪杆的上佳材料。此外,整体劈开成型的木材要比用锯子一点点锯开的好,后者木纹斜断,易折。
一种“高级”枪杆制法——积竹木柲
另一种制作枪杆的常见材料是竹,竹有南北之分,也有整竹和攒竹之分:
'攒竹腰软,必不可用。北方干燥,竹不可用,木杆可用。东南竹木皆可通用。'
戚继光指出,制枪的工匠也应该会使枪,至少知其大意,这样做出来的枪才能合格(方做如彀)。
一个好的枪杆,根部要'粗可盈把',越向枪头越细。反过来,头粗尾细则拿不稳,两头粗中间细则腰软,中间过粗则发硬,都'不如彀'。
'最忌杪(miǎo,指梢端)粗与腰硬,皆不可举,是弃枪也。'
明代冷兵器产能
明代将主力火器垄断在京城的鞍辔局、军器局和王恭厂,由太监主持生产,而常规的冷兵器则摊派各地,所需物料亦由各地军民置办,内陆通常按照'军三民七'的比例分摊,其所造军器,照诸税例,除少量留存外,大部分要输解京城,有时征本色,有时征折色。
至于边方自造的兵器,则经常不够用,需要朝廷支援,例如嘉靖三十七年六月,工部曾发节慎库银10万两给各边修造军器。
成化六年四月,巡抚甘肃右佥都御史徐廷章言:'甘州十五卫所岁造军器所用枪杆、箭杆等料,俱本卫官军往巩昌等处山场采取,所在官司给车辆运送,系是旧例。近年有司不与递运,以致物料经年弃置,官军不得还,边军器由之亏欠'。
明朝军工部门组织上的低能,必然导致军队装备上的落后。明朝并不缺少能工巧匠,但他们都被集中到皇城里,专门为皇帝的禁卫军制造精美的甲胄。弘治时期,鞍、器二局年造盔甲、军器3600余件,而广大外卫军队只能穿着内衬小铁片的棉布袄,或者由纸筋搪塞而成的'纸甲'。
边卫所用冷兵器,大多是由就近府县作为'赋'的一种,制造缴送,规格根本谈不上标准化。一个府县可能要供应数十个卫所;一个卫所也可能接受十数个府县送来的给养。
这种盘根错节的补给制度一旦成型,明廷就再也无法从顶层入手,对补给点和补给线进行改组,以根据形势变化做出合理调整。
在地方,军器主要由都司卫所的杂造局承造,个别地方还令数卫联合设局制造,例如:宁夏镇城内,诸卫设有宁夏杂造局,'每卫匠役六十名,宁、左、前、右共二百四十名,荟萃于局',每年制造头盔640顶,衣甲640副,腰刀640把,弓640张,箭19200支,长枪640杆。
下期文章,我们来聊历史上真实的长枪短兵对战。
作者/首发时间:虎头彻/20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