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阳 | 红色古寨的前世今生

方城县券桥镇沈营村是个颇有故事的村庄,村内的沈营寨在百余年前曾十分繁华,坚固的古寨墙、雕刻精美的古寨门、牌坊远近闻名,战火纷飞年代,群雄逐鹿, 这里成了兵家必争之地。2月18日 , 记者来到该村采访。

据传说,村名源自明初首富沈万三

据民间传说,明初首富沈万三因富可敌国而遭朱元璋打压,为留后路,沈万三将部分家产分为七十二份分布各地,为方便后人能认领财产,便统一起名为沈营。虽为传说,但目前全国各地自然村以沈营为名者有几十个,主要分布在苏皖豫冀鄂鲁等省。

清末,社会动荡,土匪横行,为求自保,券桥沈营几大家联手出资,将沈营四面用土及砖垒砌成寨,东南西北分设寨门,建四座高大石坊,寨内设粮仓、商店、酒坊、烟厂等,当时大户人家就用上了电话,外出骑上了自行车,一时十分繁华。但战争年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沈营历经战乱,逐渐衰败,后仅存寨门、寨墙等遗迹。

战火纷飞年代,中共南阳特别委员会在此成立

据《方城县志》《方城县地名志》记载,1928年 3 月,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团省委书记刘英在沈营村 (聚德堂东屋)主持召开十余人参加的豫西南各县党员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共南阳特别委员会(特委会)。会议分析了豫西南形势,决定发动农民暴动, 加强兵运工作。当年7月,特委会又在唐河县源潭镇召开各县代表会议。改组后的中共豫西南特委会决定 1930 年发动三次起义,一是桐柏武装起义,二是邓县武装起义,三是在杨虎城部队第一旅策动起义。邓县武装起义没有发动成功,桐柏起义在敌人的反扑之下失败。

接着,于当年 8 月在杨虎城部第一旅策动了起义。起义后部队离开舞阳沿澧河而下, 第二天在叶县境内召开誓师大会,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起义部队下辖 3 个支队,向南阳浩浩荡荡进军。

第四天,部队到达赊旗镇(今社旗县城),原定攻下该镇,但是遇到敌军强烈抵抗,久攻未下。起义部队面临追兵,只好向东南方向转移。部队在唐河境内王岗寨遭遇敌军追击, 双方激烈交火,起义部队伤亡惨重。司令员张焕民和中共中央特派员白玉文带领余部继续向东南方向突围,打算把起义部队余部转移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行至泌阳境内遭遇地方反动武装包围,张焕民、白玉文等壮烈牺牲。

传承红色基因,建设富美乡村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当了主人。一代代沈营人走在建设美丽家园,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沈营村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近年来修建了环村公路、中心水泥路和区间道;发展了蔬菜种植、三粉加工等产业,成立了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村内超市、饭店、学校、银行网点等一应俱全;修建了文化广场,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利用村中的空地恢复物资交流会,商贸搭台,文艺展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党建引领、凝聚人心、共建共享、服务党群”为宗旨,把村部升级改造成村党群服务中心。

该村相继涌现出了全国先进工作者李振宇、全国劳动模范潘万福、省级劳模刘玉琴等先进典型,遍布全国各地的沈营人为实现中国梦在不同岗位上默默奋斗着。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升国旗

采访结束时,年逾六旬、有着近 40 年党龄的券桥镇人大代表、沈营村原党支部书记尹荣章告诉记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沈营村的巨变,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生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带领群众建设富美乡村,一起奔向小康。”

· ENJOY ·
📝 全媒体记者 / 史春雷
📝 通讯员 / 赵振国
🎨 编辑 / 刘怡卓
📋︎ 初审 / 黄星 杨东梅
📝 终审 / 王笑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