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脉诊心得(下)脉诊入门心法以及常见脉象病理解析

陈潮祖:

我在初学医时,以脉学请教于族兄崇先。崇先兄云:“辨证须要四诊合参,不能单凭脉象,以免误诊。濒湖脉学以二十八脉辨证,论述虽详,但有许多脉象都颇相似,很难分辨,不仅初学难于掌握,即使从医多年亦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叹。吾弟只须谨记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大小滑涩,有力无力分虚实则大纲在握,要言不烦。当然上述只言其常,未及其变,如数脉虚证也能致此,知其常,达其变,诊脉之要,无余义矣!”今以此语奉献读者作为参考。

切脉只是四诊之一,有些病变不是单凭切脉就能作出诊断,应该四诊合参,并宜结合现代检测手段才能全面认识疾病。如果片面强调切脉能知病变所在,会将学者引入歧途。脉的形态很多,令人难以掌握,兹将常见脉象的病理略述如下。

[浮脉]

风寒束表→卫气为御邪侵,充于肌表→脉随气浮于外轻按即得谓之浮脉。

八纲辨证定位、定性:属于表证、虚证、实证

[沉脉]

病在脏腑→脉位深藏,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谓之沉脉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八纲辨证定位、定性:属于里证、寒证、虚证、实证

[迟脉]

阴盛阳衰→心功减退,搏动迟缓→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谓之迟脉。阴盛为寒,阳衰为虚。八纲辨证定性:属于寒证、虚证

[数脉]

(1)表卫闭郁气郁化热,或(邪气)由气入血,气血两燔→心动亢进→一息六至,多于常脉→谓之数脉。

(2)亦有心气虚衰→搏动无力→每次输出血量不足,心动加速以求代偿→成为虚数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热证、虚证、实证

[弦脉]

(1)肝肾阴虚→水津亏损,脉失津濡→脉络紧张→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谓之弦脉。

(2)少阴阳虚,气化失常→水停三焦充于脉内及其夹层→脉络为之紧张,触之如按琴弦→谓之弦脉。

(3)肝胆气郁→脉为气束,不能舒张→如按琴弦→亦可成为弦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实证、本虚标实

[紧脉]

(1)风寒束表→脉络收引→脉形如索,轻按即得→谓之浮紧脉;

(2)寒中三阴脉络收引+其形如索重按始得→谓之沉紧脉。

八纲辨证定位、定性:属于表证、里证、寒证、实证

[细脉]

气血两虚,阴虚偏甚气虚则输出量少→加之血虚脉失血充,则脉细如线→谓之细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虚证。

[濡脉]

(1)水湿阻滞→脉因受湿而弛按之无力,如帛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谓之濡脉

(2)气血阴阳亏损,生化无源→脉无血充→亦呈濡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实证、虚证

[微脉]

阳气衰微气血俱虚脉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谓之微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虚证。

[弱脉]

气血两虚→气虚无以鼓动血行,血虚无以充盈于脉→极软沉细按之乃得,轻取难寻→谓之弱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虚证。

[实脉]

三焦实热或腑气不通→心动亢进→搏指有力→谓之实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实证

[洪脉]

气郁化热,气分热盛→心功亢进→按之洪大有力→谓之洪脉。若大而虚,按之无力是壮火食气,心气已虚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实证、虚证

[滑脉]

痰食妊娠,停阻经隧→所阻部位脉络紧张→血流受阻聚集如珠,流于脉内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谓之滑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实证

[涩脉]

气滞、血瘀、痰凝→脉络传导受阻,微痉挛→血流不畅按脉犹如轻刀刮竹→谓之涩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实证

[脉]

突然大量失血→脉失血充→形如葱管,按之中空→谓之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虚证

[结脉]

心系阴阳亏损→脉络痉挛传导阻滞脉律不匀,时有止歇→谓之结脉迟止定期,谓之代脉。亦有气机阻滞→脉络微挛→形成结脉

八纲辨证定性:属于虚证。

【延伸阅读】

编者按:脉诊一道奥妙非比寻常诊法,编者学识有限仅推荐一些有特色的脉诊专著书籍以供读者延伸阅读参考

一、脉诊经典书籍

《濒湖脉学》明·李时珍

以七言歌诀形式作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将各种同类异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脉象的相应病证,都编成歌诀,朗朗上口,简明扼要、易于背诵,为学脉者必背之经典,后附有崔氏的《四言举要》。但限于体裁,言简意赅,理难详述,证难尽括,推荐国医大师李士懋的《濒湖脉学解索》以作参考深入学习之辅助。

《诊家枢要》元·滑寿

本书篇幅短小,要言不烦,相比濒湖脉学,更多了诸如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脏四时平脉、男女小儿各自脉象特色,脉诊方法手法,判断预后等内容,是常与濒湖脉学一同出版的经典脉诊专著。

另还有晋·王叔和《脉经》明·李中梓《诊家正眼》清·黄宫绣《脉理求真》清·沈金鳌《诸病主病诗》清·周学霆《三指禅》等经典脉学著作可供参阅。

二、当代脉诊书籍

《文魁脉学与临证医案》赵文魁、赵绍琴著

此书特色有二,其一为清宫太医赵文魁所著,昔日皇宫森严,所诊病者常为帝王后宫嫔妃,不容太医抬头正视,遑论伸舌诊病,不得随意发问,多只能凭脉诊病,故精于脉诊,书中数百医案皆以脉诊为核心,辅以寥寥数语症状描述,无舌诊望诊之参考,即可处方治愈,实可一览脉诊高手风范。其二赵氏父子皆长于温病,书中医案处方温病特色显著,尤可供温病脉诊学习参考。

《临证脉法十六讲》姚梅龄著

此书从脉率,脉律,脉位,脉体,脉力,脉势六方面探讨了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与指感特征,便于掌握。同陈老此文谈脉诊很像,以脉象形成的病理代替了传统脉象主病,并且根据不同机理在临床上出现的概率进行大小排序;书对脉诊的操作顺序介绍详备,并有清晰多幅彩图说明脉诊的姿势。此书为江西的中医临床大家姚梅龄所著,可以说很实用,作者也十分诚恳实在,对于脉诊中许多玄妙的方法也直言自己曾经尝试但失败的经历,脉诊的学术特点与中医诊断学一脉相承,易于学习。

《脉论—二十年后方为医》王敬义著

此为成都医家王敬义先生所著,作者潜心脉学二十年,花五年时间著成此书。此书特点在于脉诊讲的极其细致,并且每个脉象在寸关尺不同部位不同深度代表的不同临床病理意义分析的很清楚,也附有切合实际的方药治疗方案,此分部精细脉诊的详细是前几书所不具有的。此书将三部九侯细分为三部十五侯,人体脏腑器官组织分属到不同脉位上,每个寸关尺部位每个脉象的学习感受要点皆有详述,每种脉象对应的经典古籍论述亦有摘录,脉象及所罗列方药较适合成都地区病患特点。此书优点在于细致,缺点却也在于过于细致,学习内容过于庞大繁多,初学者整体学习难度很大,建议先学前面的经典脉学书籍,有整体印象再看此类精细脉诊书籍以作提高。

《心有灵犀一脉通—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寿小云著

此书奇特在用脉诊可以诊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疾病,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书中的脉象体系与传统的寸关尺浮中沉三部九侯不太一样,是作者自我总结了各种心理情感活动对应在脉象的反馈点和特殊的脉体震动等感触。比如对于肝郁的脉象就认为不仅仅是弦脉,也可以不弦,真正的特异是一种手感酸麻不适的感觉,像手握石块在玻璃上划时的感觉,还有生气、发怒、内心痛苦、心烦、恐惧、心理创伤、悲伤、嫉妒等脉象。编者个人体会此书缺点在于,很难以体会作者所述的种种较细微和主观的脉象体验,但也可供参阅以开阔眼界。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

此书为民间中医余浩所创任之堂的脉诊书籍,特色在于语言朴实,内容简单易学,不着眼于二十八脉等传统脉象细分诊断,而着眼于人体一气周流,强调对脉的整体气机出入的感受,对于脉势的上越、下陷、中郁叙述详细以及方药联结紧密,其认为初学者学脉当先学会辨认其自创的“郁脉点”,郁脉为诸脉之首,总而言之比较推崇以人体气机圆运动的理论来构建脉诊体系,通过脉象感受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原因,再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比较有特色,可供参阅。

编辑|袁韬

校对|任珂慧

本文摘自《治法与方剂》

(0)

相关推荐

  • 简谈脉诊

    本人年轻时心高气盛,总认为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太不完美,表述模糊不清.现今已年近花甲,身边带有众多徒弟,为了使徒弟们能真正掌握脉诊,所以下决心写一篇简明扼要,对初学者能真正帮助到的临床脉学 ...

  • S(振荡)中医脉法的基础知识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那一块区域(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 ...

  • 陈老脉诊心得(上)脉象的本质

    陈潮祖: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脉象的浮沉.迟数.大小.弛张.滑涩.结代及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 ...

  • 圈儿讲脉诊三下

    圈儿讲脉诊三下

  • 中医的脉象理义 把脉技巧,各有千秋 淡浮子老师切脉心得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中医的脉象理义前几天难得有一位同道中人讨问脉象,夲医实话实说,其实中医最讲究的是脉理.所以中医的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部份,两者同是运用双手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辩证施治的最基本资料的一种诊 ...

  • 老中医告诉你,自学脉诊习练脉诊五部曲,值...

    老中医告诉你,自学脉诊习练脉诊五部曲,值得收藏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一环,切不可装样子,那么,怎样学习锤炼脉诊技术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浅见. 第一步弄明白脉的几大要素,以便于理解揣摩,明白了脉的构成要 ...

  • 学习笔记‖王幸福老师的“脉诊”心得(上)

    王幸福老师讲脉诊经验听课打卡笔记: ⑴定脉位 诊脉需要先定关脉,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定好关脉,再定寸脉和尺脉: ⑵定脏腑之位 关于右手肺脾命,左手心肝肾 大家刚开始可能摸不出来,可以从上中下来定 寸脉- ...

  • 视频:幸福中医文化——脉诊(下)

    视频:幸福中医文化——脉诊(下)

  • 老中医告诉你,脉诊操作程序口诀,值得收藏...

    老中医告诉你,脉诊操作程序口诀,值得收藏 古圣云:切而知之谓之巧,可见脉诊是一门高超的中医诊断技术.但真让你临证把脉时却往往是"心中了了,而指下难明",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

  • ​李玉宾脉诊心得

    ​李玉宾脉诊心得:简单给大家提个问题,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好多病人,两寸脉沉弱这样人比较多.然后问大家:两寸脉沉弱,主什么?就说左寸沉与右寸沉又主什么?大家就我提出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意见我给大家说切 ...

  • 刮地三尺搜罗来的“明医脉诊心得体会”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下是搜集各名家经验集脉理的文章摘要,数量真的少的可怜,这些名老怎么不肯透露多一点东西呢,而在我搜集的一千多本中医杂志中也是一样,脉诊的相关文章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