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沉静,光芒万丈。

最近认识了一对90后小夫妇,两个人的头两年,甜蜜而温馨,就连吵架都是因为对方看书的方式不对。

男生一直有写读书日记的习惯,这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意外在于,他不借助电脑,一直用钢笔写字。仅凭这一点,就让人眼前一亮,第一印象便是沉稳、老诚、心静。

我已经没有大段落笔写字记事的习惯了,除却专业课上的学习笔记和草纸演练,其他时刻均要动用电脑,就连手机也不行,一切不能行云流水的表达都会切断我的思路。而且有些想要表达的美妙时刻是需要如瀑布一般倾泻而下的文字才能得以抒发的。

我不写字的原因,除却我用笔写字的速度跟不上我思维的速度,便是我并没有习得一手好字。 朋友跟我聊天说,我字写的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手写太慢,这才解开了我多年以来的心结。也罢,字虽然写的不够漂亮,但是龙飞凤舞,也飘逸大气,我是知足的。

六七年前我对自己的期待是,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写一手好文章,烧好吃的饭菜。英语能够带我看更为广阔的世界,文章可以让我和世界更好的沟通,饭菜可以和身边人分享烟火袅袅的人间气,当然最终希望自己是个生活家。几年过去了,期待与现实之间还有一些差距。

时间是多么公平的裁判,它没有亏待过我,也不曾多加赏赐些什么。

虽然不曾精进多少,但愿望清单里还是平白增添了很多乐趣,比如读书和旅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灵活的大脑。

过去,我总以芸芸丛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胁迫自己做出妥协,从众心理的驱使也让我枉费一些时间在主流价值观的世界里,吃饭、喝酒、聊天,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我也在做,仿佛这样才过的踏实而安宁,其实不然。

我觉得我们应该自然的生长,一步步探索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连接关系,并且学习如何巧妙的建立这种关系以便更适合我们自己的生长方式。而不是先睁开眼睛去看看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成为什么,然后再按照统一的标准流水线式的加工自己,成为别人眼里期待成为的人。但也不是说不去认知这个世界,恰恰认知很重要,这是基础,因为明白规则其实才更容易自由的生长。这就好比我们有了法律,才活得更加自由一样,反过来推理,如果没有法律,那大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反而更容易受到禁锢,束手束脚、东张西望、患得患失、无以为进。

有些道理我都觉得自己懂得有点晚了,如果让我再回到二十岁,我恐怕很难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了。当我们明白自己的生活始终是自己的,他人的参与和指点跟自己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之后,我们才肯安心好好做自己。

朋友跟我聊天说有点佩服我,如果是自己,看着别人都交卷了,大概会一阵惊慌失措,也跟着交卷了。

其实,这倒也算不上什么。人生那么漫长,根本没有谁给我们规定一个期限说,你必须在这个期限内要做完什么事情。清单都是自己列上去的,束缚和自由都是自己给的,提前交卷的人也都散落在天涯海角,各自品尝着独自的酸甜苦辣。

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也许有好有坏,但正是这些错落有致的经验才构成了我们自己,而不是他,或者她。

我渐渐也从沉静中找到了力量,沉静是包容的、淡然的、处事不惊的。

前两天和小兔达成共识,要想活的快乐,切忌志大才疏。先把身边的那点小事活出滋味,一件件小事给予的滋养让人更加平和、从容、自信,无关乎光阴岁月。比如认真读一本书、认真做一餐饭、认真跑一次步、认真洗澡面膜敷脸、认真做好眼下的工作等等。

以前喜欢热闹,现在喜欢安静,也很少玩朋友圈了。朋友圈里往日的热气腾腾早已散去,也欣赏那些岁月静好的人。如果想要了解,便主动单独发消息,保持不是那么密切的联系,给彼此空间,亦可分享苦甜。

更加珍惜承诺这个东西,希望自己说的话有分量,尽量少说废话,不做无谓的表达,不要成为别人可回可不回消息的那个人。

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走自己的路,也不要谈论别人那条路上的风光和泥泞,彩虹和阴雨,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笃定、坚持。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人生经验。找队友,一定要找解决问题型的,千万不要找喜欢抱怨、攀比以及逃避型人格,不然分分钟炸裂。

上篇:职场丨渐渐学会与焦虑和解

推荐:better me

水流在唱歌

烦躁时 可以平心静气

落寞时 可以安抚疏解

欢快时 可以沉稳缓和

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