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那幅秋天的画卷、卜算子、 一丛花令

神垕,那幅秋天的画卷(张国领 )
        当我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脑海就映出了一幅画。
        这幅画在我心中已悬挂了半个世纪,为什么今天才想起把她记下来?是因为我接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八十三岁的老父亲打来的,当时他说家里已经收秋了,大家都很忙。正是这“秋忙”两个字,勾起了在我记忆中藏了很久的神垕镇白峪山村的秋天。于是我就想到了小山村秋收的画面,想到了画面里的父亲和乡亲们……
       乡亲们都是画中的人,那个叫做白峪的村庄,就是画中的人家。画是谁画的?谁都说不清楚,但她与画家的画不同,白峪这幅画是白峪人人人都参与画的,画山画水画秋风,最后也把自己画进了风景里。

我也曾是这画中的一员,只不过那时候年龄小,大人画天画地画丰收,我却只能跟着父亲在泥泞的小路上留下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儿。在每一条或宽或窄的小路上,都印下了我穿鞋和不穿鞋的脚印,摔倒过,哭泣过,但没有停止不前过,因为父亲的脚步是不停歇的,是一直朝前走的,他拉着我的那只手从来不松开。就是在他连拉带拖的催促下,我的脚印由小变大,由慢变快,由歪变正,由小步紧跟变成了大步快走。

等我能大步快走的那一天,就学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乡季节了。记得在杨岭上初中时写作文,我就写过一篇《山村的秋天》。赵老师问我为什么喜欢秋天,我的回答很简单:秋天到处都是吃的。这理由让今天的人觉得好笑,可那时非常现实。

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白峪村的秋天收获最多的是玉米,村里人不叫玉米,叫蜀黍。大块的田地里种的都是蜀黍,这是一种生长时间最短的植物,它的主要生长期是在夏季,天气越炎热,雨水越充沛,它越不分白天黑夜地疯长,特别是到了晚上,走在蜀黍地边上,能听到蜀黍苗吱吱响的拔节声。一个多月就能长得半人高。蜀黍也开花,只不过是开在顶部的,村里人叫它冒扫。蜀黍冒扫的时候,老远就看到白茫茫一片,它的腰部就会长出酒红色流苏似的红缨,农民叫它甩红缨。甩红缨是长出蜀黍穗的前奏,不久就会发现,红缨下面像孕妇的肚子一样,蜀黍穗一天天地鼓胀起来。随着蜀黍穗的长大,红缨的颜色逐渐变得暗淡、干枯,等红缨干了,蜀黍穗就有三分之一钻出了黍秆裤。“蜀黍穗钻出黍秆裤,农民不愿当干部”,这是村民们说的顺口溜,意思是粮食有收成了,将不再饿肚子。蜀黍只要灌浆就可以充饥,煮了吃,烧了吃,炒了吃,生的也可以吃。蜀黍可以磨成面粉蒸蒸馍、烙饼子、熬糊涂,可以煮蜀黍仁儿、蜀黍糁儿……

蜀黍熟了,月光之夜男人都拿着蜀黍铲到地里扳蜀黍,一人半夜能扳两亩地,第二天一大早,妇女们就到地里剥蜀黍,每一铺蜀黍堆一堆蜀黍穗,黄的蜀黍,青的黍杆,穿五颜六色衣服的人,这是画家们永远描绘不出来的作品,因为这画是流动的,一天之内就会出现多种变化。
       秋天可吃的东西很多,除蜀黍外,红薯、豆子、花生、芝麻、谷子、高粱、荞麦、向日葵都相继成熟,村民们起五更搭黄昏,一天到晚不停地从地里往回收粮食。大部分粮食不是运回家中,而是运到打谷场上,晾晒、脱壳。所以秋天的打谷场五彩斑斓,有金黄色的蜀黍和谷子,有褐红色的芝麻,有黑色的黑豆,有红色的扁豆、高粱和红豆。白天妇女们围着打谷场削谷穗,晚上壮劳力围着打谷场捶蜀黍穗,赶着黄牛拉着石磙在打谷场上不停地转着圈子碾豆子的人,也并不是最无聊的人,他们可以360度旋转着看远上近壑的风景,不时还和黄牛说着只有人类才能听得懂的话。

田间和打谷场上的画是人描绘的,山坡上的画则是自然绘成的,要说哪种色彩是主调?这就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牛金山上的翠柏林是浓墨重彩,一年四季都呈现出大写意的墨绿色;跑马岭的胡叶林、栎树林、柞树林绿意渐褪,阔大的叶子呈现出的则是褐红色,大刘山上的黄栌树这时候最招人喜爱,它的叶子不但圆得规矩,还黄得透明,像满山遍野的火焰,烧着烧着这火焰就变成了红色。这红与北京香山红叶的艳红不同,它献给人们的是更凝重深沉的铁红。而那些数不清的酸枣树、樘梨树、山楂树也不甘落后,他们虽身材低矮,但都会用自己不同的色彩见缝插针地为山野画龙点睛,涂上醒目的笔画。

棉花地呈现的白是直接的白,是不加掩饰的白,像一团团雪球挂在酱红色的棉花棵上,棉桃张开大大的嘴巴,吐出茸茸的棉絮,把自己的成果最大限量地虚张声势。摘棉花的人以妇女为多,因为棉花最轻,都认为摘棉花是最轻的活儿,所以就派给了妇女们,岂不知摘棉花是要弯腰的,摘一天下来也是累得腰酸腿疼。好在棉花是温暖的,摘花人的心情也是温暖的,看着成筐的白白的棉花,那疼和累也就没人在意了。
       山坡上大片大片的白草,到了秋天全变成了雾茫茫的山蓑衣,像下了露或落了霜的地毯,老远就看出晃眼地亮;而那些山菊花瞬间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它们以紫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多色相间的颜色,穿插点缀在堰边,岩上,小路旁和雨淋坑的周围,说是点缀,其实是鲜艳夺目,让所有的山蜜蜂都围绕着它唱最动听的歌,那架势,大有我花开罢百花煞的王者气概。
       深秋的山楂、木合梨像一串串红

玛瑙,在叶子变黄之后它们在叶子间随风而现,叶子落去了,它们就完全暴露在阳光下,肆意地招摇在人们的目光里。这时候的杮子也不甘示弱,先是杮叶由绿变红,后是杮子由青变黄,随着第一场大风或寒流的经过,秋风就扫走了一树红叶,剩下的黄杮子开始越来越红,沉甸甸地把树枝压得弯下了腰。那一树的红柿子像春节挂起的红灯笼,在山风的推搡下摇动在山野里,给秋日里的山村增添了无限的喜庆。忙了农活的人们提着篮子或挑着箩头,就上山卡杮子了。由于杮树高,用手摘是够不到的,树民们就想了一种土办法,将一根长长的竹竿,一端用刀削出一个叉口,将这个叉口对准杮子后面的树枝推上去,卡住了往一边旋转,树枝折断了,杮子带把却还卡在竹竿上,不至于掉在地上摔烂了。所以大家都不把摘杮子叫摘杮子,都叫卡杮子。村民们卡杮子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卡到最后都会留下最高处的杮子不卡,不是他们的卡竿够不到,是到了秋天过后田里没了食物,那些空中的鸟儿无处觅食,就可以用这些杮子充饥。在乡村,人和鸟是自然相处的,年年作伴,四季为邻,虽非同类,都知道相依为命的道理,早已有深厚的感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忙碌的季节,因为他们要把熟了的庄稼以最快的速度收回来,然后把土地深耕细作一遍,待寒露季节来临的时候,就要种麦子了,麦子种上才算完成了秋收最后的任务。
       如果说秋天的白峪村是一幅多彩的画,那这色彩是有许多细节组成的,当你走近每家每户的院子,会看到房山墙上吊着一挂挂黍杆裤辫在一起的蜀黍穗,房檐下会有串成串的红辢椒,像过年的鞭炮一样长长的拖那里;扎在一起的高粱穗,像一把把火炬昼夜点燃着,那些等待着锯开来做瓢的大葫芦很随意地挂在院墙上,让好奇心极强的小孩子总在猜想葫芦里面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山上的羊群是飘动的白云,田埂的耕牛是劳作不完的拓荒者,偶尔有几只野兔和几只山鸡从草丛间蹿过,只能引起狗的几声狂吠,忙碌的人们是无暇顾及它们的。
       家村的学生有麦收假期,有秋收假期,放了假的孩子们成了大人的好帮手,他们往往干着和大人一样的农活,不同的是他们的口袋里会装着一本小人书或连环画,只有大人不盯着,就会在庄稼地里随处一坐,看得津津有味。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儿时的乡村秋收景象不曾淡忘。现在有时也赶到秋收时节回故乡探亲,但看到的画面有了截然地不同,分到各户的耕地,出现大片大片的荒芜,据说是年轻一代农民都外出打工去了。因为他们计算过,打一年工,比种一季粮食收入要多出好几倍。
       挣钱买粮食而把土地荒芜掉,从经济上算也许并无不妥,但我总有一种失落感,这也许就是那欢腾的秋收画面一直深深印在我心中的缘故吧。可农民都要去打工了,还到哪里去买粮食呢,民以食为天,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啊,但愿是我在杞人忧天吧!

作家简介:张国领,当代军旅作家、诗人。河南禹州人,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失恋的男孩》,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决胜卡马》等13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卜算子(雪珝)
      久雨骤初晴,疑似春光漏。窗外梧桐疏影长,飞鸟秋池皱。
      风过菊台香,霜浸层林秀。正是浮云白鹤鸣,恰恰逢君后。

一丛花令(临湖听月)
        登高怀远望苍穹,花艳更情浓。春风意动千丝乱,又飞絮、烟雨蒙蒙。溪流渐远,征鸿不断,何处觅芳踪!
  山青湖碧水溶溶,景秀小桥通。笙歌燕舞斜阳醉,淡星移、斜月疏桐。烛影摇红,香燃蕙炷,心已嫁东风。

(0)

相关推荐

  • 一丛花令·罢恋荣华隐篱下

    有人说要断舍离,不知做到的有几个? 罢恋荣华隐篱下,心安即吾家.朝夕花语惯长风,满眼是.雪月红花.推敲景致,耕耘心情,泥炉试新茶. 曾忆风尘逐天涯,来去亦承夸.每到短长千般恨,回首处.时有嗟呀.了了旧 ...

  • 填词《一丛花令》.话嫦娥。

    旧体新押韵: September22,2021.填词<一丛花令>.话嫦娥. 中秋之夜月凌空. 云厚隐星众. 据说嫦娥奔月宫,娥飞动,后羿追疯. 天意捉弄,意尽且情穷. 今昨秋夜似相同. 将 ...

  • 宋词三百首-009|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刘晓峰 ...

  • 活着行走的千年古镇一一神垕镇

    题记:4月28日,小雨,随河南省杂文名家一行五十余人釆风位于禹州市西南部的千年古镇一一中国钧瓷发源地神垕镇. 中国的古镇各有特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文化也倍受重视和青睐,它不仅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 ...

  • 周六出去浪|感受飞水寨那幅迷人山水画卷

    瀑布飞流彩虹间,银蛇奔泄胜庐山. 幽林深处片片白,碧水云间点点蓝. 天气炎热,特想寻一片清凉,去户外看山看水看风景.8月24日周六,在稻叶正欲转黄的季节里,汝城转松群又迎来了新一轮赏心健身行第二十九站 ...

  • 说说神垕古镇

    神垕古镇位于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的西南部,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 神垕因钧瓷而繁荣驰名.早在唐代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定为" ...

  • 千年神垕 薪火传承---刘建军大师师生作品展

    刘建军大师 刘建军大师作品 指导单位 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钧瓷艺术工作委员会 许昌工艺美术协会 禹州市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办公室 禹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禹州市钧瓷行业协 ...

  • 正月初三访神垕古镇有感

    文学时代微刊第400期 作者简介 陈建伟,一个须眉硬汉,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辛勤笔耕在原创文学园地的园丁.现已在报刊.微刊.网刊发表原创文学作品一千二百余篇(首),其中原创诗歌1000余首,原创小说等 ...

  • 【同題诗诵】神垕行——简佳

    神垕老街俗称"七里长街",老街的故址是在肖河两岸的五个古老村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唐宋以来随着陶瓷业的兴盛,许多富商大贾在此置田.建宅.经商,使五个村庄逐渐 ...

  • 【同題诗诵】神垕行——韩韩

    神垕(hou)镇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积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禹州市.郏县.汝州市三县(市)交界处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镇 ...

  • 【同題诗诵】神垕行——戎

    神垕地处伏牛山余脉,山川秀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早在1979年就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八条旅游线路之 ...

  •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从神垕古镇了解中国钧窑

    暴雨下的神垕古镇 电视剧<大河儿女>剧照 出土的宋代钧窑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钧窑 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忘记什么名字)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官窑,朝廷指定某一个窑厂烧制陶瓷,这种陶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