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颤手抖,只因一缕肝风!讲一张方子,定肝风,治手颤,盼君聆听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说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温病条辨》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闲言少叙,切入主题,我今天给你讲讲手颤手抖。
我以前在学习中医方剂学的时候,老师曾给我们讲了一张医案。
话说,有一个男子,性诸,60多岁。什么毛病呢?从2年前开始,两只手出现颤抖现象,几乎无法控制。尤其是在精神紧张的时候,颤抖尤为明显。有时候,遇见人,他越是心中告诉自己:“可不能抖啊,不能抖”,结果颤抖得越厉害。
但是,你等放松的时候,就好一些。睡着了,更好了。
发展到最后,就医之前,除了手颤抖外,身体出现了强直现象,活动受限,就连他说话的声音,都跟着颤抖了。
他曾经到医院去诊治,诊断为“震颤麻痹”。在经过西药治疗后,不能说无效,但是只要停药,立刻就复发。
后来,他实在吃不起西药了,决定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数,重按无力,舌薄红而少苔,医师嘱咐停用所有西药,改喝汤药调治。方见——
白芍18克,阿胶9克,生龟板12克,干地黄18克,麻仁、五味子各6克,生牡蛎12克,麦冬18克,炙甘草12克,鸡子黄2个,鳖甲12克。
除了阿胶和鸡子黄,其他药材水煎。水煎取药汁以后,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拌均匀,分3次温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续用药40多剂,诸证悉平。肢体震颤、强直感消失,说话恢复正常。
面对这个治疗效果,西医十分不解,但是也只能承认。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
那么,这到底神奇不神奇呢?我从一个中医人的视角看,完全没有神奇之处。只要你了解了一点中医理论,就知道这里的道理,其实很浅显。
你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里的东海,有一枚定海神针。这定海神针要是被拔除了,那就有滔天海浪了。
其实,岂止是神话里的东海?我们老辈中国人的宅子里,都有镇宅的东西。或石或木,或是珠宝,或是玉器,哪怕是一面多年的镜子,总之,你得有一样。
而在我们人体里头,也有一枚定海神针啊。这就是咱们的肝。肝,就是我们这具身体的镇宅之宝。
肝,属木。参天大树啊,你想想,不就是顶梁柱吗?正常情况下,我们肝肾之阴充足,则阴阳平衡,肝木不摇不动,我们的身体也就跟着一切如常、气机顺畅。如果肝肾之阴亏虚,肝木有风阳之邪,于是肝木就开始摇颤。这时候,顶梁柱一颤,我们的身体也跟着颤。这就是镇宅之宝没了神气,我们就跟着慌乱了。体现出来,就是高血压、易怒、眩晕、头痛、脸红。当然,也包括我们四肢的震颤。我们的四肢,就好比肝木的枝条。肝木摇,四肢岂能安稳?
所以说,这手颤手抖的毛病,中医往往就想到了肝风内动、阴血亏虚。
就上文这个老患者而言,他的问题恰属此列。你看,舌红少苔,是不是阴血亏虚而有热啊?脉象弦细而数,说明阴血不足,虚热内生,肝风内动。但是,脉象重按无力,说明本人阴血不足,脉道不充,根源上是个虚证。他紧张的时候症状加重,那是因为肝郁加重了肝风。睡觉的时候好好的,那是因为睡眠时肝阴得养,肝风暂时休止。
所以说,对这个人来说,就要息肝风。而息肝风的途径,就是滋补肝肾阴血,解决他正虚的根本问题。
用什么?
医案里用的配伍,乃是《温病条辨》里头的大定风珠。这个配伍,是滋阴熄风的配伍。其中,阿胶和鸡子黄作为血肉有情之品,可以滋养阴液。白芍、干地黄、麦冬可以滋阴柔筋。这些都是在补阴血。麻仁和五味子润燥而酸收,起到敛阴之效。牡蛎、龟板、鳖甲重镇潜阳,专息肝风。总之,这个配伍,一方面滋养阴血,一方面重镇潜阳而震摄肝风,标本兼治。最后,用炙甘草调和诸药。
用这么一套方法,把缺少的阴血补充好,把刮起来的肝风镇下去,如此,肝风内定,诸证悉平。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好好体会。
生活当中,我总能看见,不少老人的双手在颤抖。有些人年龄很小,才四五十岁,拿起筷子就抖。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人,要以息肝风为要。我上文的配伍,适合肝肾阴血亏虚,虚风内动的人。如果热邪尚盛,是不可以用的。也就是说, 它适合那些阴血亏虚很明显的老年人。年轻点的,火热之邪偏亢,则要用另外的思路。但是无论怎样,息肝风还是不变的宗旨。
那怎么息肝风啊?我体会,除了用药,就是调摄自己的生活和饮食。
须知——
烟酒,戒掉。成功期待,适当降低。
熬夜的事儿,务必避免。争强好胜之性,该改就改。
酒肉之品,换成青蔬杂粮。为人不带三分怒色,只求处处七分和气。
你若能这样,一身安好。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