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猝死正趋于年轻化?其实它是“蓄谋已久”!


猝死,这非常沉重的两个字,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却在我们目力可及之处频发。

近年来,猝死更屡屡向青年人伸出魔爪。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拼多多新疆员工张某在下班路上意外猝死,不幸离世。

这是一个只有22岁的女孩。

全网怒斥拼多多的“资本冷血”之际,很少有人意识到,“猝死”正在向年轻人逼近。

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孙侨潞因心梗猝死,年仅25岁;

2021年1月5日,时尚博主“雅鲁藏布江女人”在飞机上因心脏骤停离世,年仅27岁;

2021年1月7日,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前男篮队员韩崇凯因腹主动脉瘤抢救无效离世,年仅30岁;

……

他们的突然离开,不禁让我们深思,为何心梗频频盯上年轻人?

猝死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猝死可分为心脏性猝死和非心脏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一般包括:癫痫、脑出血、哮喘、中暑、过敏性休克等等相对是少数。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发作时来势汹汹,有效营救时间非常短暂,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猝死趋于年轻化?

专家分析,猝死年轻化的原因与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密切相关:不合理饮食、过量烟酒、缺乏睡眠和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都可能成为诱发猝死的危险因素。

不过,专家也强调,猝死人群仍以中老年居多,小于30岁的人群毕竟是极少数,无需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重点在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在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加以重视,并且及时就医。

以心梗为例,急性心梗正在年轻化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介绍,目前大约3/4猝死事件的原因是心脏性猝死,即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死亡,还有另外1/4则为脑出血、哮喘、窒息等非心脏性原因。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是冠心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发作形式——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导致持续性心肌缺血,进而导致心肌坏死,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张海澄说,尽管冠心病并非是年轻人猝死的首要原因,但近年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的确有年轻化的趋势。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小编总结了几条最易猝死的行为,大家一定要监督好自己,坚决抵制拒绝

吸烟-过度饮酒

人在吸烟的时候,心脏的心率和血压升高同时心肌收缩,容易血栓

因此心脏会缺氧,诱使冠心病发作

中国每年因冠心病而心源性猝死的人约41万

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使心率加快,心肌缺氧持续严重的心肌缺血会引起心肌坏死导致急性心梗或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加大了心脏骤停、猝死的概率

过度饮食

过度饮食:会引起肥胖和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这三种病极易引发心脏和血管问题

通宵熬夜

每晚睡眠时间小于4.5个小时或连续5到7天通宵不睡肾上腺素增加

心率升高后猝死风险极高

心梗猝死有哪些症状?

男:持续胸痛和大汗

男性急性心梗发作症状很明确,主要是持续胸痛(67%)和大汗(70%);

女:放射痛和恶心呕吐

女性患者则主要是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多,胸痛和大汗相对少见,有时“自己都说不清楚”。

虽然急性心梗时,胸痛会比较普遍,但还可能表现为消化不良或胃肠不适、肩臂痛、下颌痛、牙痛等。

虽然心绞痛和心梗都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但一般来讲,疼痛在15分钟内缓解的是心绞痛,而持续的疼痛就要高度怀疑发生急性心梗了。

突发心梗,三步有效自救

黄金4分钟有效急救

突发心梗剧烈胸痛时,用力捶胸、深呼吸、咳嗽,甚至喝热水都有一定自救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呼叫救护,把握黄金救治时间,然后考虑含服硝酸甘油或救心丸,第三步才是自救。

一旦突发心梗后,一定要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同时要做到这三点,才能有效救命:

  • 不可随意搬动、扶起患者,同时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 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 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药。

5件小事预防心梗

七八分饱清淡饮食:控制肥肉、动物内脏等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的食物。

排便不过于用力:为保证大便通畅,适当多吃新鲜果蔬和粗粮,多喝水、适量运动

运动量力而行:最好进行快走、跑等温和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

及时释放压力:及时把烦恼等不良因素发泄出来。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注意保暖:外出时应做好保暖,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回到窒内也不能急着脱掉衣帽,尽量喊少血压波动。

本期编辑|紫萱

本期排版|紫萱

—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提出宝贵建议 —

*声明:以上图片、情报来自于媒体公开报道,如有不实、侵权等,烦请联系删除。另,本文外闻翻译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摘编或作为新闻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