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知难而上
读《古文观止》卷之七
归去来辞
人,活着无处不是无常。
之所以身为人,心里澄澈而不拘泥;置身迷惘而不妄自菲薄。
偶有闲情逸致作短时间的消遣也未尝不可,但明明知道生命无常,万事都处在变化中,依然本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识,去为梦想奔跑,值得肃然起敬。
然而面对生命的波折和起伏一味地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看似是一种与世无争的乐观处世态度,实则是对自己的一种轻看和怀疑或者干脆就是在逃避劳苦和本应该尽的本分!
生命的分量是自己亲自为自己码上的,不能等待皇天后土赐予你不劳而获。
走在街上行人步履匆匆,看似都有自己要去的方向。
有的坚定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到达梦想的终点,实现自己想要的远方。
有的走了一截,发现路太难,风太烈,戗了几口干风就嗓子冒烟,气急败坏地掉头回去了。
窝在家中一隅,不足十平米的狭窄空间,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盯着手机屏幕刷屏直到手僵成枯枝,望着窗外有限的视野而惶惶不可终日。
当然还有一种人面对生命,压根儿就没有思考过自己的生命价值如何拉长变宽,索性在未成年时靠父母,成年时靠伴侣,自己对自己的潜力从没有挖掘过,也不去问问自己活着的意义。
所以还在出气儿时,就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过,尽量让每一个新的一天不枉费!
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因为厌恶官场而隐居田园;因为厌恶世俗的浊杂,不得已返回家中"享受"所谓的"世外桃源"生活。
但从他面对官场成败得失的态度来看,他有些消极避世,孤傲清高,就像屈原投江前对渔夫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时纠结成乱麻然后到绝望,小则像陶渊明回家务农,大则像屈原就怀抱石头投江自尽了,留下一片血红的斜阳映照着清冷彻骨的汨罗江。
当年陶渊明辞掉彭泽令,回到家中告诫自己,让自己的心安分平静下来,他说":回去吧,田园就要荒了,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然为了衣食让心来为形体驱使,为什么还要抑郁不乐独自悲伤?我已深知过去的错误不可追回,而未来的还可以及时弥补。"
"终于望见我那简陋的家门,又是兴奋又是奔跑。家中的僮仆笑脸相迎,年幼的孩子迎候在门道。领着幼儿走进室内,怀中早已斟满美酒。取来酒壶酒杯自饮自酌,看着院树露出微笑。身倚南窗寄托清高的情趣,愈觉狭小居处才易于安乐逍遥。"
"归去了吧,让我断绝与官场世俗的往来交游。混浊的世道既然与我的本性相违,再驾车出游又能有什么追求!开心的听听亲戚真情的话语,快乐地弹琴读书可以消除忧愁。"
"农人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的田地将有农活要预筹。只见草木生机勃勃十分茂盛,泉水开始潺潺不息日夜奔流。真羡慕自然界万物正得其时,感叹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
听说苏东坡特别欣赏陶渊明,他被贬之后,随行的一定要有《陶渊明集》;而且他的田园诗也受到陶渊明的影响;不过有一点,苏东坡官场失意后一直没有死心,一直在相机而行;但陶渊明就略显的悲观厌世,看似顺应自然实则乐天安命,这也许是陶渊明带给苏东坡的启示吧,同时也是对我们后人如何对待生命的分量的一种表法吧!
(感谢大同市书画家张永福老师为文章提供配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