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登门拜访齐白石,被拒之门外,齐白石怒斥:不见造假之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我国建立了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年代,当时军阀混乱,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但它相对于清朝,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虽然民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但对于中国的发展还是具有重要意义,身处乱世,但精神文化相当灿烂。

民国时期,西方的很多东西开始传入中国,在革命人员的宣传领导下,人民的思想也开始得到解放,逐渐涌现大量的文人墨士。这一时期是近两百年涌现“大师”级别的人物最多的,例如沈从文、胡适、鲁迅、梁思成等等。

除此之外,我国的传统书画也开始受到影响,出现了很多的书画大师,在当时的书画界流传着一句话话:“前石涛,后八大,南张北齐。”“南张北齐”说的便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以及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两人不仅精通书法,在绘画上更是颇有建树。

虽然齐白石和张大千都是当时享誉盛名的书法大师,但齐白石并不待见张大千,因此,这两位虽然在书画界都颇有盛名,却从未见过面,这两人究竟有何恩怨?我们接着往下看。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号白石山翁。齐白石小时候家境并不好,掏不出昂贵的学费供他上学,所以他一直在跟着外祖父周雨若身边学习识字,还经常会在练字本和帐薄纸上画画。

8岁那年,小齐白石为了挣钱,开始每天给人家放牛,砍柴,在牛吃草或者其他空闲之余,他就将自己看到的小动物,用小木枝在地上画出来,以此来练习画画。

到了14岁,为了谋生活,齐白石去当了学徒,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等木工手艺。后来在一个主顾家里,齐白石看到有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仔细翻阅后,如获至宝,专门将它借回家,以它为师,仔细练习。

“芥子园”本是清初名仕李渔的所住的别墅的名字,后来,他的女婿将自己所收藏的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的43幅稿件找人进行增编至133幅,又附加上临摹古人的40幅山水画一起精刻成书,以“芥子园”的名义出版,所以又称《芥子园画谱》。

这幅画谱浅显易懂地介绍了中国画的技法,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传世300多年来,备受赞赏,有许多著名的画家,入门之时都得益于此书。就像著名国画家潘天寿,14岁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他照着画谱学习,如痴如醉,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芥子园画谱》在画坛上影响深远,流传广泛,还培养出了无数名家画者,也算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

齐白石借到画谱后,白天干活,晚上就在昏暗的灯光油灯下面临摹研究,每天都是坚持到深夜才睡觉。时间久了之后,齐白石还能以画谱为根据进行雕刻一些困难的工艺,他的雕刻技术也越来越好,在附近也是小有名气。

有了雕刻的基础,齐白石就开始学习绘画,有一次,齐白石想要画蚂蚱,但是这个动物行动非常敏捷,往往还没凑近观察就跑远了,有人就劝齐白石,你可以抓来一只蚂蚱,将它绑起来进行观察。

齐白石却说,如果将蚂蚱绑起来的话,他就会恐惧不舒服,那样就不是自然状态下真正的蚂蚱了。之后,齐白石每天都跟在一只蚂蚱身后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蚂蚱双腿跳跃时的动作。也正是齐白石的执着与追求,他的绘画技术开始一天天进步。

当时,胡沁园是附近有名的画家,在听说了齐白石后,很欣赏他对绘画的天赋和态度,便收了齐白石为徒,对他进行指导中国画技法,除此之外,他还找了陈少蕃教齐白石诗文,找谭荔生教他学画山水。

当胡沁园听闻齐白石给人画肖像画赚钱之后,还特地帮他宣传,告诉附近的人说齐白石画像画的好,也因此,当地的人纷纷找齐白石画画像。挣的钱多了,齐白石也就放弃了木工的工作,开始专门研究书画。

1899年,齐白石经人介绍,拿着自己写的诗文、字、画、印章,前去拜访湖湘名士王闿运。王闿运看完他的字画后,对他十分欣赏,两人也相互来往。

后来,齐白石还多次跟随王闿运出去游玩,去过江西、庐山、南昌、广西桂林等地,观看了很多名胜古迹,齐白石在游玩中逐渐扩展了视野,收获颇多,他在书画技艺上也因此更加精进。

1919年,齐白石为躲避战乱离开了老家湖南,前往北京定居。虽然当时的他在湖南已经小有名气,然而初来乍到,他的画在北京很难卖出去,日子也因此陷入了困窘。

此时的齐白石已经年过半百,因为绘画走的又是朱耷那样“冷逸”的路子,绘画风格极为高冷和清雅,所以卖画生意颇为冷淡,按照齐白石对当时的情境:“懂我画的人,简直绝无仅有。”

即便是如此,虽然“仅有”,但的确有人能够欣赏他的才华,这个人就是当时出身名门望族的陈师曾。齐白石当时在琉璃厂南纸铺标注了自己绘画和刻印的价钱,陈师曾看到齐白石的印章后,对他很有兴趣,便专门去拜访了齐白石。

齐白石当时暂住在法源寺,看到在画坛颇负盛名的陈师曾来访,特别高兴,还将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拿给陈师曾看。

陈师曾细细看完,还题了一首诗,不仅能从齐白石所画的内容上看出内在含蕴,还指出了其他人“能似不能非所闻”,因而才不喜欢齐白石的画。他还鼓励齐白石“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齐白石听完陈师曾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后,大受鼓舞,自从来到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兴奋激动,也从一直低落的状态中走了出来。齐白石与陈师曾一见如故,想法不谋而合,即便相差了十几岁,两人依旧成为了莫逆之交。

而齐白石在北京从默默无闻一直到名声大噪,离不开陈师曾。1922年的春天,陈师曾找到齐白石说,日本有两个著名画家想要陈师曾带上作品到日本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陈师曾想要齐白石准备几幅画,到时候一同带去展览并出售。

当时齐白石卖画生意依旧不好,自己的好友又替自己着想,他便积极画了几幅花卉山水给了陈师曾,不曾想齐白石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转变。

陈师曾出发去东京后,齐白石也跟随自己的妻子回了老家一趟,却不料,再回北京时,一切似乎都改变了。齐白石盘桓数日回到北京后,陈师曾早已从日本回来,他告诉齐白石,他的画每一幅卖了一百银元,还有一副只有二尺长的山水画竟然高达两百五十银元!这样的价钱在国内更是闻所未闻。

这次展览上,观看者来自世界各地,有法国人想要齐白石和陈师曾的画参加巴黎艺术展览,还有日本人想要把他们的作品的生活拍成电影等等,这样的待遇相较于之前,对于齐白石来说,简直是天壤之别。

后来,齐白石的画作从国外市场慢慢转变为国内市场,多家出售书画的琉璃厂纷纷邀请齐白石在自家店铺卖画,有众多的收藏家也前来求购齐白石的作品,至此,齐白石的名声逐渐轰动京城,作品也深受众人的喜爱,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师。

相较于齐白石,张大千还是比较幸运的。他年幼时家里比较清贫,他的父亲从事盐业,后来慢慢经营累积,生意也越做越大,开始拓展其他的业务,同时还开了钱庄,家境也因此十分殷实。

张大千的母亲是比较传统的中国妇女,治家严谨,管理子女十分严苛,擅长画画,尤其是工笔花卉翎毛画法。由于父母文学素养极高,家学渊源,母亲、姐姐、兄长都擅长绘画,张从小也深受影响。

张大千在六岁时就跟着哥哥姐姐读书认字,学习《三字经》;九岁开始在母亲和姐姐的教导下,正式开始学习绘画和书法;他自幼聪慧,脑子灵活,十岁那年就可以描绘花样,画一些比较复杂的花卉和人物,字迹也十分工整。

从小身处一个书香门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张大千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同时也为他后来的学习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6年,张大千就读于重庆求精中学,暑假放假回家时,张大千便跟同学相约徒步回内江,结果回家途中遭遇土匪,被劫走了。

土匪让他们写信回家,让他们家里人带钱将他们赎回。轮到张大千写信时,一旁的土匪看到他的字后,觉得他写字颇为漂亮,大为赞赏,就将他留了下来,让他当了“黑笔师爷”。

期间,张大千被逼抢东西,他便拿了四幅《百忍图》和《诗学涵英》,没想到,带回土匪窝里的《诗学涵英》还真的派上了用场,张大千被俘虏期间,一个受虐待的老进士还教他平仄对仗,张大千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学习作诗。

张大千在土匪窝里整整呆了一百天,土匪被军队围剿后,张大千也被捕了,但没过多久,他的四哥就赶来营救他,将他带回家。

1917年,张大千在父母的安排下,前往日本京都公平学校学习染织,即便如此,他在课余时间依旧学习绘画,作诗,直到两年后完成学业。

1919年,张大千直接从日本前往上海,还拜当时上海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老师。张大千无疑是一位天才型画家,徐悲鸿曾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与众多画家一样,张大千同样走上临摹之路,他天资聪颖,有着极其高超的画功,其模仿能力更是让人惊叹,足以以假乱真。

某一次宴会上,声望很高的大画家陈半丁高兴地宣布,他最近新得到了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和尚的一部画册精品,可谓精美非凡,所以他特地邀请众人第二天六点前去到他家中鉴赏。

当时的陈大千刚进入画坛,名声不大,自然没人会邀请他。但陈大千却是个妥妥的“石涛迷”,早期他临摹石涛的画,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还有“南方石涛”之称。这次听闻出现了石涛的稀世珍品,他可绝不会放过此次机会。

第二天下午三点,陈大千就迫不及待地跑到陈半丁的府上想要欣赏画作,面对这个后生小子,陈半丁说道:“我约定的时间是六点,如今客人还未到场,你要是想看,就等人到齐了一起欣赏吧。”说完便径直走开。

陈大千虽心有怨气,但为了见识石涛的画册,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客厅苦等了三个小时。等到贵客到齐后,陈半丁在演讲了一番后,便小心翼翼地捧出宝贝画册,供客人观赏,当时被挤在外圈的陈大千在看到这个册子时,便大声说道:“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晓得。”

陈半丁很生气,自己还没展示,你怎么就晓得了,于是他学着陈大千的口音说道:“你晓得,你晓得啥子嘛?”陈大千不慌不忙,将画册里第的什么,题的什么,用的什么印章一一说出,陈半丁边听边翻看,竟与陈大千说的丝毫不差。

众人大惊,问他如何得知,只见陈大千得意地说道:“这画册是我画的,我咋个不晓得。”原来,这画册是以前陈大千临摹石涛的作品之一,不知道怎么辗转到陈半丁手里,被他高价收藏。

不过从此也可以看出陈大千临摹水平之高,技艺之精湛,竟然能够瞒过在场的所有人以及他的前辈陈半丁。经过此次事件,陈大千在画坛名声大振,竟然开始火了起来。

近代像张大千那样广泛吸收古人的绘画技巧的画家是不多的,他曾用大量的时间临摹古人的名作。在他的观念里,想要建立自己的风格,需要博采众长,吸收诸家的优点为己用,这也是他喜欢临摹别人作品的动机之一。

张大千为了考验自己的仿真作品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还专门邀请众多鉴赏专家和世界各国著名博物馆的专家们进行鉴定,其中留下

张大千临摹的假画流传到世面上之后,经常被人认为是真画,即便知道是假的,但他制造的假画有时比原作还要值钱。这也导致许多收藏家得到他的假画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在画坛中,张大千的这种行为被很多画家所不齿。而齐白石对于“造假”这件事是反应最为激烈的一个。当时张大千因为假画在画坛声名鹊起时,齐白石对他却嗤之以鼻。

齐白石曾说过一句话:普通人可以为了谋生去造假画,但一旦进了画坛,就必须对这个行业保持尊重,决不能破坏规矩。

恰巧,张大千就是这样的人。

齐白石比张大千年长35岁,也算是张大千的前辈,因此,张大千对齐白石非常尊敬,也非常欣赏他的画作,多次拜访过齐白石,却总被拒之门外。

有一次,张大千手提厚礼,特地上门去拜访齐白石。一位佣人开的门,张大千就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她,便在外面等候。当时齐白石正在作画,看见名片上的名字后,直接把名片扔到一旁,对佣人说道:“就说我不在家。”

恰巧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在旁看老师作画,看到了名片后,他有些诧异,就提醒齐白石:“师傅,这是张大千的名片,您是不是应该......”

齐白石听闻,头也没抬地告诉他:我向来不喜欢这种作假画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种种原因,导致张大千和齐白石这一辈子从未碰过面,中国二十世纪画坛的这两位著名的大师就这样终身未见,也算是一大遗憾了。

即便知道齐白石不喜欢自己,张大千对他却依然敬爱有加。1956年,57岁的张大千受邀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期间拜访了75岁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毕加索一直很欣赏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因此,虽然两人隶属于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却也相谈甚欢,一见如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毕加索还将自己临摹齐白石的作品给拿了出来,称赞道:我不敢去中国,是因为齐白石太厉害了,他是中国最了不起的画家。张大千也十分赞同毕加索,说他挑了一个中国最正宗的学习对象,还详细指点了毕加索中国水墨画的技巧和特点。

临别前,张大千承诺,一定会安排毕加索和齐白石见一面,共同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奥妙。可最终,这句话成为了一个无法实现的诺言。

几年后,张大千参加巴西的画展交流会时,特地让当地的牧师在2500头牛的耳朵中,挑选出其中最柔软的毛,制造了8支世上仅有的精细毛笔。

张大千将其中两支寄给了毕加索,两支他准备送给齐白石。而当时的齐白石老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了,张大千便朝着祖国的方向,将这两支价值连城的毛笔给烧掉了。

所谓“英雄重英雄”,齐白石和张大千两人在性格、观念、认知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地方,因而出现一些误解,最终导致遗憾错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