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纳兰词:08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重要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图文分享仅供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更多精品资源,可联系我微信jddzzgx 。
资源在本页底端
我公众号创建于2014年07月04日,2015年08月21日正式运转。
2016年08月31日获得原创保护功能,2016年09月01日获得留言功能,2016年12月12日获得打赏功能,2017年9月4日获得插入GG功能,2018年05月17日获得返佣商品GG功能,2019年01月14日获得文中插入两条GG的功能,2020年05月30日获得付费阅读功能,2020年7月13日获得认证。
最初名称是“张广祥”,后改为今天的名称:丁中广祥。“丁中”是我工作单位丁沟中学的简称,“广祥”则是我的名字。常有人称我“丁老师”,这是缘于弄错了我公众号名称的含义。
眼看冬天近在眼前,今天给你带来一首比较应景的《浣溪沙》:
我们先从词牌聊起。不知道你是否记得,在前面的节目里,我们已经分享过一首同题的《浣溪沙》,还有两首语句十分接近的《摊破浣溪沙》。那么,可能有些朋友要问了,这两个词牌间有什么联系吗?
其实是这样,《浣溪沙》是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古人用来形容四大美女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词,西施对应的是“沉鱼”二字,这也跟溪边浣纱有关。所以,“浣溪沙”的“沙”,应该指的是绞丝旁“纱巾”的那个“纱”。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他的词为正体。也就是我们今天这首词的形式,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而《摊破浣溪沙》这一体式比这一词牌的正体上下片各多了三个字,所以也称《添字浣溪沙》。相比较下来,正格的《浣溪沙》就少了六字,所以《浣溪沙》有时也叫《减字浣溪沙》。
那么,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归根到底,是乐曲节拍的变动引起了句法、协韵的变化,因为突破了原来的词调谱式,所以称为“摊破”。
其实,中国诗词的产生一开始和音乐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词就是和乐而歌的,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远比文字所表达的内容重要得多。文字一开始只是音乐的副产品,而音乐则与人的情绪情感密切相关。《礼记–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巧的是,纳兰的这首《浣溪沙》,恰恰就跟音乐相关。一个冬夜,纳兰被笛声触到了内心深处最难以言说的伤心处。
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写的是秋夜宫廷的少女心,到纳兰的“残雪凝辉冷画屏”,摇身一变,成了冬夜贵族府邸的士人心。冬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夜则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二冷相逢,再加“残雪”和洁白的辉光,将词人心境上的“冷”衬托到极致。
就在这极冷的环境中,词人辗转难眠,听到了《梅花落》的笛曲,不禁潸然泪下。苏轼的《海棠》曾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是为了他人的欣赏而绽放,可是此时,月色朦胧又空无一人,可见吹笛者并不是为任何欣赏者而演奏,不为博任何人的眼球,只是一种寂寞地自抒胸臆,自我绽放。
巧得是,偏是这样不为寻觅知己而吹奏的笛声,却恰恰遇到了纳兰这样真正的知己。笛声中,两颗素未谋面的心合为了一体。《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诗与纳兰性德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有相似之处。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路过一座精致华美的高楼,听到高楼中传来非常悲伤的音乐,诗人和弹奏者素未谋面,却和他心意相通,听出了曲中的悲哀。
好,回到纳兰的这首词,“我是人间惆怅客”,这几乎是纳兰性德现存文字中最为赤裸而又冲击心灵的内心表白。他是相国公子,一辈子吃穿不愁,仕途顺利又才华横溢,世间所有男子所期待的名和利,他都有。可是,为什么他心中总萦绕着那么深重的哀愁,挥之不去?
大概,答案只有一个:物质的充裕与心灵的幸福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外界评判的价值标准也不是一个人内心真正的价值所在。就像当年的释迦牟尼,身为一国王子,锦衣玉食,结婚生子,却还是从人世最普通的生、老、病、死中看到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于是菩提树下苦修,证悟解脱之道。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通过听觉、视觉上的表达,细腻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笛声哀婉幽怨,将雪夜的清冷孤寂及惆怅苦楚烘托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画面中,一个惆怅诗人和一个失落吹笛人在心意和情感上产生了深深的共鸣。纳兰性德怀有细腻敏感的心思,因此更能窥悟到人间凄苦和人生的诸多不完美,他通过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词作,为世人留下了永恒的艺术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