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yl陪你每天认识一个新物种(总第1546篇)好好学习 天天想上界:动物界 Animalia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鸟纲 Aves目:鹳形目 Ciconiiformes科:鹳科 Ciconiidae属:黑颈鹳属 Ephippiorhynchus种:鞍嘴鹳 E. senegalensis物种介绍 Introduction中文名:鞍嘴鹳(拼音:ān zuǐ guàn);英文名:Saddle-billed stork;学名:Ephippiorhynchus senegalensis (Shaw, 1800)。鞍嘴鹳,又名凹嘴鹳,是一种大型的鹳,它是👉黑颈鹳的近亲,也是黑颈鹳属中仅有的两个种之一。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苏丹、埃塞俄比亚、肯雅及南非,并在冈比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及乍得也有分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16)列为:无危(LC)外形特征 Description鞍嘴鹳是一种大型涉禽,高1.4-1.5米,体长1.42米,翼展阔2.4-2.7米,喙长27.3-36厘米。虽然公布的高度一直在上述狭窄的范围内,但据报道,人工饲养的成年鞍嘴鹳可以达到1.5-1.8米的高度。雄鸟较雌鸟大及重,介乎5.1-7.5公斤,平均为6.38公斤;雌鸟则重5-6.9公斤,平均为5.95公斤。在大型鹳鸟中,鞍嘴鹳与两只较大的秃鹳和裸颈鹳在体型上大致重叠,但拥有更长、更细长的脖子,腿也比其他最大的鹳鸟略长,因此鞍嘴鹳可能是该家族现存最高的物种。鞍嘴鹳的头、颈、背、双翼及尾巴都是黑色的,身体其余部分及主飞羽都是白色的。雌鸟在飞行时显示出更多的白色底层。雏鸟的羽毛是褐灰色的。巨大的喙是红色的,有黑间及黄色的额盾(马鞍形)。双脚是黑色的,膝部是粉红色的。胸部有一块裸露的红色皮肤,其颜色在繁殖季节会变深。▲左雌右雄性别靠外观很容易区分,雄鸟及雌鸟身上都是相同颜色,但雌性鞍嘴鹳眼睛是金黄色虹膜,而雄性是棕色的虹膜及下巴有一对黄色小肉垂。因此,鞍嘴鹳也是在外观颜色上显示出性状二态的鹳鸟之一。▲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成年雄鸟▲肯尼亚马赛马拉的雌性,虹膜是黄色的生态习性 Ecological Habit鞍嘴鹳栖息在宽广的淡水、咸水或碱性湿地,在开放的半干旱地区和稀树草原,有相对较高的鱼类数量,附近有大树作为巢穴和栖息地,避免在深林区。适合的栖息地包括浅水的淡水沼泽,湿草地,大型或小型河流的边缘,湖岸,盆地和洪泛平原。鞍嘴鹳的食物主要包括15-30厘米长的鱼,重量不超过500克,以及螃蟹,虾,青蛙,爬行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幼鸟,软体动物和昆虫(例如大型水甲虫,白蚁类)。它们猎食时动作谨慎而庄重,有点像较大的鹭科。没有证据显示鞍嘴鹳会进行任何定期的长途迁徙,不过有些族群在干旱期间或大河泛滥时,会进行局部游牧式的移动,前往最佳的觅食环境。这个物种以单独的对子筑巢,不繁殖时通常保持单独,尽管它可能出现在小型家庭聚会或12个人的团体中。繁殖开始于雨季后期或旱季,使幼鸟在旱季高峰时羽化,此时猎物集中更容易捕捉。除了在巢穴中发出 "哗啦啦 "的声音外,鞍嘴鹳几乎不叫。和大多数鹳鸟一样,鞍嘴鹳飞行时颈部伸直,而不像鹭科般弯曲。它们飞行时会将大而重的喙保持在腹部以下的高度。另一方面,对于有经验的观鸟者来说,这使得鞍嘴鹳即使从远处看也很容易被识别。有人认为,由于其巨大的体型和不寻常的飞行外观,鞍嘴鹳是 "巨鸟 "和“非洲的神秘生物康加马托传说(一种像翼龙的生物)”的物种基础。生长繁殖 Growth and Breed鞍嘴鹳栖息在热带低地的沼泽及湿地。它们会在靠近水的树上以树枝筑一个很大及很深的平台巢,与其他树和干扰源隔绝,最多20-30米。每次产1-5只(通常是2-3个),重146克的蛋。它们不会组成群族,很多时都是单独一只或一对的出没。孵化期约为30-35天,雏鸟出生后的70-100天就会换羽。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鞍嘴鹳是一个分布广泛的物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从苏丹、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向南到南非,以及西非的冈比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和乍得都是常驻繁殖者。在大陆范围内,鞍嘴鹳更喜欢有较多开放水域的保护区。然而,这些趋势中的一些可能是由于鸟类学家对较安全的地区的偏见,如国家公园和受保护的沼泽地,这些地方更方便人类进入和舒适的观察报道记录。保护状况 Conservation status该物种的分布范围非常大,因此,根据分布范围标准(发生范围<20,000平方公里,同时分布范围、生境范围/质量或种群数量下降或波动,以及地点少或严重破碎化),该物种并不接近易危的阈值。尽管种群趋势似乎在下降,但根据种群趋势标准(十年或三代内下降>30%),相信下降的速度不足以接近易危的阈值。种群规模可能较小,但据信不会接近种群规模标准下的易危门槛(<10,000个成熟个体,估计十年或三代内持续下降>10%,或具有特定的种群结构)。由于这些原因,该物种被评估为最不关注。知识 Knowledge鞍嘴鹳在古埃及的一个象形文字(Gardiner G29)中被表示出来,其语音值为 "bꜣ"。它的描述经常被错误地称为 "jabiru",这是它们在南美的亲戚裸颈鹳。▲凹嘴鹳出现在古埃及的圣书体(加汀纳符号表:G29)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哈巴的名字象形文字就有这个字。鞍嘴鹳的最早描述来自于前王朝晚期(公元前3150年以前),描述有助于推断鞍嘴鹳分布范围从古埃及那时的趋势有下降,可能是由于城市化的加剧和日益干旱的气候(约公元前2686-2181)。鞍嘴鹳的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The saddle-billed stork, or saddlebill (Ephippiorhynchus senegalensis) is a large wading bird in the stork family, Ciconiidae. It is a widespread species which is a resident breeder in sub-Saharan Africa from Sudan, Ethiopia and Kenya south to South Africa, and in The Gambia, Senegal, Côte d'Ivoire and Chad in west Africa. It is considered endangered in South Africa.This is a close relative of the widespread Asian and Australian black-necked stork, the only other member of the genus Ephippiorhynchus.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无知的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