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一个怎样的人?西安挖出一座古墓,墓志铭颠覆了历史!
一直以来,《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李渊起兵时,都有一个关键人物,这就是李世民的极力相劝。按以往史书记载,对于是否起兵造反,李渊犹豫不决,最终在李世民的催促和劝说之下,才毅然决定起兵。所以,李世民是决定李渊起兵的第一功臣。
然而,西安挖出的一块墓碑,上面文字令人动容,非常具有颠覆性,和史书记载的内容大不相同,专家研究之后感慨:李渊被严重低估了。
大家都知道,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之中,李渊和赵匡胤一样,都活得很憋屈。但和赵匡胤不一样的是,史书记载中的李渊是能力不足,全靠李世民和李建成打天下,自己坐享江山,好像就是命好,“稀里糊涂”的就成了皇帝。
公元617年,隋朝末年,在决定是否起兵时,唐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倒数第三)找到李渊,力劝李渊起兵,甚至还为李渊制定了夺取天下的战略路线图(南破贼寇,北和突厥,再取关中)。然而,对于唐俭的计划,李渊不置可否,只是说考虑考虑。
史书中记载,李渊回复说:“汤武之事,非所庶己,天下已乱,言私则图存……”!总之,李渊在持兵观望之中。当然,此后就是李世民的劝说和催促,甚至施展了美人计,最终李渊才“羞答答”为了天下苍生的起兵。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李世民是英明的,李渊是犹豫的。
在《两唐书》中,记载略有不同,主要是唐俭先向李世民讲述起兵理由和战略规划,然后李世民向李渊劝说,依然突出了李世民的作用。
那么,这一段历史真实吗,李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1978年,在西安昭陵附近,考古发掘了一座唐朝古墓,墓主人就是上述的唐俭。由于唐俭亲身参与此事,所以墓志铭中的这一段描述可信度较高。
唐俭的墓志铭,颠覆了我们所知的历史,因为在这一记载中,李渊不是犹豫不决,而是果断积极。墓志铭有云:“太武皇帝(李渊)发号晋阳(太原),公之戾止,若何符契,以石投水,百中之策无遗;言听计从,千里只胜斯决”。
按照这一记载,李渊压根就没有迟疑,而是全盘接受唐俭的计划,甚至还把唐俭看成张良(所谓“千里只胜”),引为自己的心腹之士(所谓“斯决”)。
由此可见,在李渊太原起兵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唐俭一劝说,李渊就起兵?肯定没这么简单,李渊应该早有想法,甚至在默默的计划中,唐俭适逢其会。
其实,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多次修史,丑化父亲李渊和哥哥李建成。尤其是李渊,原本是一代豪杰,建立了威名赫赫的大唐帝国,但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实在太低了。如今,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认为李渊是坐享其成,打天下主要靠李世民。
然而,随着地下不断“挺身而出”的文献和文物证据,李渊的形象也越来越高大。虽说不能完全还原一个真实的李渊,但却可以管中窥豹,看到一个和史书不一样的李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