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天狂有雨,人狂有祸”,真有本事的人绝口不提这三句话

谈到学生时代的政治课程时就必然离不开唯心与唯物两个概念,但如果任何事物都用这两个概念来划分显然有失偏颇,尤其是中国的古代哲学。其中王阳明与陆九渊的心学更是如此,乍听“心外无物”显然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如果因此而不屑一顾无疑是天大的损失,我们古代的圣贤并不像西方思想家那样着力于世界的本质,更多的是研究关于功夫、作用、境界的层面,而心学更多地是强调功夫也就是今天常说的主观能动性,相比西方的世界体系哲学而言,王阳明和其他先贤一样关注的是更多是与人自身密切相关的人生境界,对于世界的本质问题并不看重。

人生的境界固然有高下之分,但彼此的处事原则却万变不离其宗,他人可以用这个方法名扬天下,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避祸全身,而《传习录》中有这么一句话,说的是“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意在告诫弟子即便是身居高位也不能无视良知的指引而放纵自己,圣贤尚且要用这种方法才能保全自己,我们常人一无过人的智谋二无坚强的后盾,身处尔虞我诈优胜劣汰的丛林中又焉能不法古今完人而养天地正气以自救。

王阳明的事迹自然无需赘述,在其平定叛乱封伯进爵之后,便有弟子问他身居高位的时候应当如何自处,他的回答便是“谦虚其心,宏大其量”。要使自己的内心谦虚,使自己的胸怀更为大度。所谓“天狂有雨,人狂有祸”,春风得意之时人们往往只知慎行而忘记谨言,尤其是最易招惹是非的三种狂言更应当三缄其口。

一、大话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谦虚历来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无论多有本事,都将成为过去。做大事的人从不把虚张声势当成习惯,他们只有求真务实地说干就干。所谓“财不露白”,稍有成就便四处显摆无疑是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不仅成为他人的笑柄,还会因此招来人祸,为自己的将来埋下隐患。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不吹嘘自己的本事,只有在略有所成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有清晰地看清前进的方向,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讥讽

人与人之间,虽有贫富之分,但无贵贱之别。因为一时得意便耀武扬威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无疑是自绝人前,常言“山不转水转”,富贵来之不易也危如累卵,一生聚集而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的事迹数不胜数。回看那些千金散尽后东山再起的人,无一不赖贵人相助。春风得意之时谦虚谨慎,宽大为怀所得不在是金银而是人心,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莫过于富贵显达之时。今日的穷人也许便是将来的贵人,绝缨之会上楚庄王既往不咎才有了后来的晋楚大捷。

三、闲话

流言蜚语不但害人,也会害己。总说别人的闲话,必然祸从天降。道听途说便跟风而起,不仅人缘尽失,还会因此受到牵连。因为口不择言而使事业举步不前的人不知凡几,因为造谣生事而妻离子散的更是数不胜数,古话说得好“常说是非事,必是是非人”,时刻周旋于是非之中必然身陷是非之地而无法自拔。

其实这三种话岂止富贵显达之时不能说,人的一生都应当谨言慎行。虽然这样的道理在王阳明之前已经烂熟于胸,但王阳明却在强调道理的同时强调了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缺一不可。大道理人手一套,但他却说: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大意是说评判对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问自己的内心即至良知,如果良知告诉我们这个是不对的,那么就算是孔子说的我也不敢认同,更何况是那些不及孔子的人说的。如果良知告诉我们这个是对的,则说这些话的就算是平常之人,我也不能否定,更何况是孔子说的。不难看出王阳明肯定了每个人的善良,鼓励人们跟着良知为人处世自然万事亨通。事实上我们确实如此,上面的道理了然于心但人生依旧千差万别,根源莫过于违背良知而一再的明知故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