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一、已病防传,虚实异治

[代表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从脏腑整体观出发,以肝病为例,论述“治未病”和虚实异治的原则。

语译

问:上工治未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说:治未病的意义,如见到肝病,知道肝会影响到脾,就应当先补脾,但如一年四季脾气旺盛的时候,脾就不会受到肝邪的侵袭,那就不必补脾。一般的医生不知这种相传的道理,见到肝病,也不了解应当先实脾的方法,而只知道治肝。治肝虚病,要用酸味药来补已病的肝,加上焦苦味的药以扶助不病的心,还要用甘味药来调和其脾。因为酸味药入肝,焦苦味人心,甘味入脾,脾气旺盛便能制肾,肾受到制约,肾中阴寒水气便不会亢而为害,由是可保持心之少火旺盛,而心之少火旺盛可以制约肺金,肺气受制,则肝气便可逐渐旺盛,所以补脾,肝病就会自然痊愈,这是用补脾来治疗肝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只能用在肝虚病,肝实病就不宜应用。医经上说,“虚证用泻药,则虚证愈虚,实证用补药,使实证更加重,只有不足的病用补法,有余的病用泻法才是恰当的”,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余脏腑的治法,均可按照这个例子依法类推。

阐释:本条的基本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举肝病传脾为例,说明脏腑病理传变规律,提示在治疗时应注意照顾未病的脏腑,以预防疾病的传变。仲景治未病何以突出肝脾为例?这是因为四时之气始于春,人体五脏之气始于肝,而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在疾病过程中,如果脾脏受损,气血营卫的来源就会缺乏,因而导致病情趋向恶化。另一方面,临床上肝木克脾土,肝脾失调的病变又最为常见,所以肝病传脾很具有代表性。首段“肝之病”属肝的实证,故在泻肝的同时,要注意调补不旺之脾,防止肝病传脾;如果脾旺则不受肝邪之传,即勿补脾;中工不知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只能见肝治肝。

(2)治病当分虚实,仍以肝病为例来说明。“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是治肝虚的方法,酸人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所以补用酸;焦苦人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所以助用焦苦;甘味能够和中补脾,所以“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至于肝实病证,以上方法就不适用,而应当泻肝顾脾。“酸入肝……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十七句是解释肝虚病用酸甘焦苦治法的意义。肝木既虚,肺金必然会侮其所胜,这是五行生克制化的一般规律。所以,在肺金未侮肝木之前,就得用酸味药来补肝的本体;用焦苦味药以助心火。助心火有三种意义:其一,心旺可以感气于肝;其二,心旺可以不泄肝气;其三,心火旺可以制约肺金,肺之邪气受制,则木不受克而肝病自愈。至于本法中用甘味药来调补脾土,其目的在于补土制水,肾的阴寒水气不亢而为害,则水不凌心,心的少火之气旺盛,则能制约肺金,肺的邪气不致乘侮肝木,则肝之本气自盛;且土能荣木,脾气健旺,有助于改善肝虚的病变。文中“制”字当作“制约”理解,说明五行(五脏)相互制约,才能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状态,才能生化不息。如果五脏之间失去了相互制约的生理功能,就会出现病理变化,可见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因而仲景据此立论,重视调整脏腑失衡病变,使之归于平衡,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并以肝虚为例,提出味具酸甘焦苦,功兼调补助益的具体治法,以恢复脏腑相互制约的生理平衡,显然,这是根据五行相制理论以调整五脏失调的治法的范例,具有指导意义。

(3)本条最后引用经文对虚实异治作出结论:虚证不能泻,实证不能补,否则虚者愈虚,实者愈实。必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正确的治法。肝病如此,其他诸脏可以类推,故云“余脏准此”。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床如何应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①饮食积滞之甲型肝炎患者,可用保和丸加茵陈、花斑竹利胆退黄。

②乙型肝炎迁延型属肝木乘脾,脾阳虚衰者,用温阳实脾,崇土和肝佐以利湿的附子理中汤合茵陈胃苓汤。

③“肝硬化腹水”属肝郁脾虚者,用理气健脾的香砂六君子汤和五皮饮。

④“胆结石症”属脾胃虚弱,排石无力者,用补中益气汤等佐以清利肝胆湿热之品。

⑤“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吴鹤皋语),当用痛泻要方泻肝补脾,即用白术健运补脾,白芍泻肝木,陈皮理气畅中,防风散肝舒脾。

⑥舒肝解郁的逍遥散、平肝降逆的旋覆代赭汤等方中所用的人参、白术、炙甘草,即是泻肝顾脾之法。

⑦肝经湿热偏盛,用龙胆泻肝汤,可加芳香健脾药物防苦寒伤中。

(2)治肝虚,用酸甘焦苦(或虚则补其子)之法

①肝阴虚:如补肝阴用白芍、山茱萸、五味子、酸枣仁等品,养心血用丹参、生地、当归,益脾气用炙甘草、大枣、白术等。对枣仁、当归、地黄炒后入药助心气以补肝,符合本条焦苦之意。

②肝阳虚:见筋脉挛急,囊卷阴缩,手足转筋,指甲青紫,腹痛疝气,不耐疲劳,或干呕吐涎沫,巅顶头痛,舌淡苔白滑,脉弦迟等症,常用吴茱萸(苦辛大热)、炮姜(苦温)、当归(苦辛温)、肉桂、小茴香、艾叶、肉苁蓉、川椒或反佐黄连等,是取其焦苦人心以暖肝,或辛温补肝用之义,兼有火生土之义(如焦白术、煨姜、焦三仙)。代表方如吴茱萸汤,暖肝煎(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当归、茯苓、枸杞、生姜)。

庚子年二月廿七

春分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原创 书柏 書百遍 11月17日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一)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之治未病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第一节.治未病 [原文]问日;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牌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牌,惟治肝也. 首先讲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二)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之脏虚治法

    第二节.脏虚治法 [原文]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牌.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 ...

  •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

    从这段可知治肝有三个重点,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所以治疗肝病经方中就有三个方子.补它的时候用酸,如乌梅丸.助的时候用焦苦,像吴茱萸汤.吴茱萸性燥,是很焦苦的药,它能够止呕.如果是『甘味之药调之』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倪海厦讲金匮

    ​#倪海厦讲金匮#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当肝有问题的 ...

  • 金匮要略讲解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3、4、5、6、7)

    金匮要略讲解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3.4.5.6.7) 三.问曰:病患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7)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六.审因论治原则 [代表原文] 夫諸病在臓,欲攻之,肯隨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舆豬苓湯.餘皆仿此.(17)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论述治病当掌握审因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6)

    五.五脏喜恶调治 [代表原文] 師曰:五臓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臓病各有所恶,各隨其所不喜者爲病.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也.(16)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论述对杂病当根据五脏喜恶进行治疗和调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5)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四.痼疾加卒病治则 [代表原文]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噹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也.(15)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4)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三.表里同病治则 [代表原文] 問曰:病有急當救裹救表者,何謂也?師曰:病,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體疼痛者,急當救裹:後身體疼痛,清便自調者,急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4)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二.闻诊 [代表原文]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一作痛.(4) [白话语释] 提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3)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诊疗矩 一.望诊 [代表原文]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黄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3)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二.杂病分类与中人五邪 [代表原文]   問曰:陽病十八,何謂也?師曰:頭痛,項.腰.脊.臂.脚掣痛.陰病十八,何謂也?師曰:咳.上氣.喘.噦.咽. ...

  •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0)

    <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阴阳规 一.杂病病机 [代表原文] 問曰:經云"厥陽獨行",何謂也?師曰:此爲有陽無陰,故稱厥陽.(10) [白话语释] 提要: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