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风,悠悠文字情―赵德发老师印象记
近几年来,我的兴趣完全转移到了写作上,开始大量阅读,并希望能认识更多文学领域的良师益友,期望能够学到些东西
这时候,真的就机缘巧合认识了赵老师,见过几次面。每次日照书城搞读书会,赵老师总是按时来参加,又见过几次面。后来他的作品集结出版,我就买了一套拿回来读。
赵老师的这十二册书,我都读完了。那些描写山东农村风土人情的事,让我大开眼界。有时候还深有同感,从中能发现自己童年时候在姥姥奶奶家看到的那些人和事的影子。
有时候我把那些乡村故事发到我朋友圈里,还有九零后的小读者问:怎么就像我们老家的事儿?
自己本土作家写出来的作品,字里行间透着亲切感,让人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赵老师在东港作协年会上有段话,让我非常认同,并深受鼓舞。
他大意是这么说的:咱们小城市的作家,虽然没有大城市的作家那样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但是咱们深入基层便利,如果有大志向,一样能写出大作品。
老师的鼓励,给了我这种喜欢文字,却羞赧胆怯不敢随意出手的学生壮了极大的胆子。
赵老师的乡村系列作品,在刻画农民形象,挖掘人性的同时,字里行间透着对农民所遭受苦难的同情和悲悯,以及对耕地日渐减少的忧虑。
老师的善良和忧国忧民的大家品格,在作品中不经意地就透露了出来。
除了乡村系列作品,赵老师所写的《双手合十》、《乾道坤道》,又让我对佛教道教有所学习和了解,真是让我涨了见识。
在读赵老师作品的时候,我经常会因为某些精彩的段落感悟很深,或者对某些不知道的习俗礼节感到迷惑,就会不知深浅地发给赵老师,或感慨或讨教,心情是忐忑不安的,生怕叨扰了正在赶稿的赵老师。
赵老师的反应总是让我惊喜,他总是谦逊而热情地回复我的消息。对我的问题认真答复,对我的赞美总是说“谢谢”。
我曾经觉得像赵老师这样的名家,一定是高高在上,只能膜拜。可是,当我近距离接触赵老师的时候,却觉得他是如此地谦逊和平易近人,就如他的作品《君子梦》中的谦谦君子,只是少了许多教条,多了若干幽默。
与赵老师及师母杜鹃老师熟识以后,知道杜鹃老师不仅也喜欢写作,而且年轻的时候还喜欢画国画。
我问杜鹃老师:您怎么不坚持画下去?
杜鹃老师说:哪有时间啊?前几年,闺女的两个孩子都在这里,我是八年抗战呀。
我听了,扑哧笑出声来!师母的说法形象又风趣。老师每天都要写作,师母操持家务,闲暇时候,师母也写了不少感人至深的作品。
真像文友所形容:近朱者赤。像我这种爱好写作的后辈,也是深深地被赵老师的创作精神感染,把老师当作标杆,在懈怠的时候想想老师的辛勤写作,不禁要好好鞭策自己了。
我特别喜欢用“如沐春风”这个成语,来形容对赵老师的感觉。百度释义如沐春风如下: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就像受到春风吹拂一般。
与赵老师的相处,果真是让人如沐春风般舒服和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