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牙龈肿痛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刘婷婷
初诊:2019年6月25日。刘某某,31岁,因“牙龈肿痛4天”就诊。
患者于4天前大量进食烧烤及油炸食物后出现左侧下牙牙龈肿痛,开始不剧,疼痛可忍,仍能正常进食,自行口服黄连上清丸后疼痛较前改善,期间因外出就餐,进食酸辣粉后牙痛加剧,呈持续性锐痛,口服布洛芬胶囊疼痛不能缓解,局部牙龈肿胀明显,下颌俱肿,张口仅能露出舌尖,不能咀嚼,只能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口渴欲饮,大便偏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脉细数。
中医诊断:齿痛。(胃火炽盛)。
西医诊断:急性牙冠周炎。
治则:泻火通便,泻下清上。
方药:凉膈散加减。
连翘10g 黄芩10g 炒栀子10g 生大黄6g 生甘草6g 薄荷(后下)6g 淡竹叶10g 升麻9g 白芷10g 玄参10g 细辛2g 芒硝(冲)5g,2剂。
二诊:2019年6月27日。牙龈肿痛除去大半,已不需服止痛药,张口已能露出2/3舌头,可进软食,日解十余次水样大便,小便量少,色偏黄。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方药:中药守上方,加石膏15g、忍冬藤20g,3剂。
药尽牙龈肿痛除,张口自如,饮食如初。
按语:手足阳明经脉分别入下齿、上齿中,该案患者平素大肠胃腑积热,郁于阳明而化火,加之嗜食辛辣饮食,引动火邪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人身之火,惟胃最烈”,故而牙龈肿痛激烈,热伤津液,则口渴引饮,便干溲黄。舌红脉细数,均属胃火炽盛之象。《寿世保元》卷六言凉膈散“主治:胃有实热齿痛,或上牙痛尤甚者。”马老运用此方“以泻代清”,方中以大黄、芒硝行使荡涤下行之责,借阳明为出路,泻其结而逐其热;栀子清三焦之火,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连翘、竹叶、薄荷、升麻外散内清,清散郁热于上;黄芩泻中焦肺胃之火;细辛、白芷辛散,入足阳明胃经,善于止痛,且细辛只可少用,不可多用,多用则气耗而痛增;玄参为微寒之品,又善散浮游之火,退胃之火,既不损胃,且又滋阴,珠儿参善治阴虚血热及热病伤阴之证,二者共同行使滋阴降火之功。全方既能清散上中郁热,又能逐火热于下,2剂药后患者牙痛锐减,火气已随腑气泻除大半,但此时综观舌脉,仍属一派火热之象。故二诊中加入石膏清热泻火,主归足阳明胃经,长于清泻胃火;忍冬藤甘寒清泄,清透解毒消肿,《本草纲目》中云忍冬藤能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全方配伍,以期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