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所谓爱情

看到朋友圈分享孟小冬的爱情故事,说小冬倔强自立,跟梅兰芳结婚四年得不到梅家承认,便宣布离婚,后做了杜月笙的五太太。

说实话,小冬确实令人敬佩,在那个年代先提出离婚。而梅兰芳呢,真是让人捉急。他优柔寡断,当然,这也怪不得他,那个时候有本事的男人多吃多占,他呢,本事不大却又好色,娶了三个太太又搞不定,自然如同引火烧身。那时候,戏子的身份多么卑微,纵然小冬跟了杜月笙,也只是个情人的角色,直到杜月笙六十多岁才正式娶了她做五姨太。

关于名分,这个东西,你可以说没有意义,倘若没有感情,有个名分又如何不是凄凉?而如果有了感情,又自然会要名分。别相信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对我好”或是“我除了名分,什么都可以给你”的鬼话,人都是差不多的,感情到了一个阶段,自然有这个阶段的要求。精神断不能脱离物质。说个题外话,小冬幸好跟着杜老大去了香港,不然那十年动乱会死得很惨。

话说那时候以及那时候以前的婚姻制度,是保护女人的。那时候是一夫一妻制的,别捉急反驳,那时候妻的地位不可动摇,再娶就是妾了。换句话说,叫“一夫一妻一妾”制或“一夫一妻多妾制”。妾永远做不了妻,妻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妻,只有一个。而妾,可以多个,却永远扶不了正。所以大户人家娶妻是很慎重的,妻子要贤良淑德,因为她关系到家风脸面。妻子是一个家庭的名片。那时候的人不糊涂。

可是,识大体又能干的大家闺秀却往往得不到丈夫的垂青,比如张学良的于凤至,比如徐志摩的张幼仪,像志摩这样一个没有定性的人,谁嫁谁倒霉。林徽因是聪明的,她的父亲反对她与志摩交往,说他就是个放任感情,始乱终弃之人。她想到了他在外读书而在家操持家事的妻子,也想到自己父亲娶妾后母亲的倔强而受伤的自尊,她虽然爱他却终究不会嫁他。在他飞机失事后,她让梁思成捡了一块飞机的残骸回来挂在自己的卧室里纪念。可一切重来,依旧如此。

像钟书这样的男人,只娶一个太太,并且尊重忍耐爱护的,少之又少。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汪精卫和陈璧君,汪精卫是大才子,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推翻清政府功不可没,关键是人还长得帅气,大家闺秀的陈璧君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而璧君小姐长得一般。汪精卫对陈璧君的倾心相爱,从他给她的书信中可见一斑。他是个敢于担当的男人,在爱情中亦如此。他对璧君非常忠诚坚贞,这是古今中外那些挥着“爱情”旗帜的假卫道士们做不到的。汪精卫死后,只要璧君肯说汪一个“坏”字,写个揭发材料啥的,马上便可获得自由,而璧君誓死不从,最终坐了十几年的牢,病死狱中。这是怎样执着怎样深沉的爱?怎能不令人动容?别说他是什么汉奸,对女人而言,只要你对她好,你就是英雄就是她的天,女人从来都比男人坚贞。

不过说个题外话,这女人要发昏最无所顾忌的年龄是十六岁到二十岁,比如周南16岁遇到张恨水,当时张已有两房。赵四遇见张学良也是16岁。林徽因遇到志摩还是16岁。除了年纪小,还要速度,比如张恨水遇见周南两个月就结婚,赵四得赶紧私奔,否则就像林徽因和志摩,时间长了自然就黄了。这也难怪现在“剩女”(无贬义,剩下来的往往都是优秀的女孩子)层出不穷,过了二十岁,女人就现实了,考量就多了。男人也是如此,时间越长越没有新鲜感。换句话说,男人的冲动就那一时,过了这个激情期,怕也没有勇气娶回家。以前嘛,结婚摆个酒席请个客就算结了,家里也不需要离婚,就像张爱玲跟胡兰成结了婚,没多久胡兰成又跟一个护士结了婚。骄傲如爱玲,也如泼妇般闹过,终究爱断情殇。更何况如今是有结婚证的,想再娶哪那么容易。而男人其实是脆弱又怕麻烦的动物。

其实,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所谓“爱情”的旗号,为自己的私欲合法化罢了,到头来还是要争所谓的名分。名人如此,普通人亦如此。都是一具臭皮囊下掩藏着一个丑陋的灵魂。

谢谢您的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