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的背后1

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的背后1

是欧阳修写艳词付出的代价……

唐宋是两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朝代,出了许多诗人、词人、文学大家。这些文人各有风格,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各不相同。

比如说起李白,洒脱不羁、生性浪漫,如果你没有见过仙人,那李白就是了,从天上被贬而来的“谪仙人”就是他;

苏轼,绝少不了“旷达”和“千古吃货”两个词组;

那说起欧阳修,或许出现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醉酒于山水之间的中年落拓大叔,毕竟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太过有名。

但当你仔细查阅完他的人生,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率真直爽、风流浪漫的有趣大叔。

他最大的魅力是十分爱惜人才,苏轼、苏辙、曾巩都是被他录取的学生,他丝毫不掩饰对才子们的欣赏,堪称宋代才子们的“第一伯乐”。

当然,才子多风流,他也是,艳词写过,绝不流于低俗,反而意境十分美好,但也为此被人诬陷,遭到谪贬。

他没有悲痛欲绝,反而踏着桃花路,带着玫瑰梦,向左遇见美妓,向右遇见美酒,潇潇洒洒地去上任了。

01、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他幼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投奔了湖北随州的叔叔家。

他母亲出身于大家名门,受过教育,于是便由母亲在沙地上,教他读书写字。

欧阳修十分聪颖,经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也非常刻苦,少年时写的诗赋文章,文笔就十分老练。

但其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他于16岁、19岁分别参加了两次科考,均落榜。

又三年后,他再次参考,这次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接下来便是由天子亲自监考的“殿试”了,欧阳修虽十分自信能得状元,但还是紧张,亲自买了身新衣服,想给天子留个好印象。

欧阳修有个同窗叫王拱辰,才19岁,十分调皮,考前玩闹着穿了这身新衣服,还高兴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

没想到,那次殿试王拱辰同学果然考中了状元……

自然,欧阳修的状元也就没有了,他考取了第14名,二甲进士及第。

后来据他的同乡、时任主考官的晏殊所说,欧阳修未能夺魁,并非能力不足,而是锋芒过露,官场上斗争激烈,尔虞我诈,你死我活,太过出头必遭狙击。

于是众考官商议后,决定挫一挫他的锐气,好让他日后在官场走的顺利些,促他成才。

可见北宋文人之间虽斗争惨烈,但也真的会为了后辈的成才,付出颇多心血,这种传统代代相传,让北宋的文人才子,都能发光发热。

北宋历来有“榜下择婿”的风俗,于是放榜之时,欧阳修便被自己的恩师胥偃定为女婿。

金榜题名又逢洞房花烛,青年的欧阳修自然是得意无比的。

之后,欧阳修去洛阳赴任,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切磋诗文,他的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惟演一向对后辈十分爱护,一看自己手下全是青年才俊,更是高兴,恨不得把他们都“贡”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