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闲笔(3)
书边闲笔(3)
半年来陆续读了一些书,古今中外都有,诗歌、小说、文论、时评、思想咸备,而深喜者不过五部:《小国王》、《安息角》、《萨拉热窝的大提琴手》、《时间的玫瑰》、《燃灯者》。
1.
阿克塞尔.哈克生于1956年德国布伦瑞克,作为记者先后获得德国多项重要新闻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成他写作了这部杰出的成人童话《小国王》,将生命的迷茫与恐惧转化为一曲交错现实和想象世界的温馨颂歌,感动了全球数百万人。
最近几年,以及此后若干年都可能是我人生最艰难的日子,压力象一件罪犯的紧身衣湿漉漉笼罩着身心,甚至,购书和读书在我都已经堕落成不是对知识纯粹的渴慕,而是一种转嫁压力的变态形式,这是莫大的悲哀。
我清醒知道,无论是对中国当下社会,还是我自己目前处境,虽然这部杰出的小作品有强大的鸡汤能量,但实际上读它有逃避责任的潜意识,甚至有一种虚伪和胆怯。如此看来,我多么需要救赎。
我们的成长伴随着强烈的痛苦意识,小国王的世界与人类相反,他们出生时很高大,然后会在偶然情况下没有痛苦地发现自己在变小,并突然消失。小国王还有一种比人类更优秀的品质,他会发现人类看不见的更多真相——想像力,这决定了他们比人类更快乐。
2.
《安息角》的视角不时会在一人称和三人称之间转换,最初令我颇迷惑,干脆不管它,适应后倒读得很舒服,甚至不断被一份宽容与挚爱的复杂情感打动。
作者华莱士.斯泰格纳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和环保卫士,甚至有媒体称赞他为“西方作家中的领袖”,1972年凭借《安息角》获普利策小说奖,《旁观鸟》获全国图书奖,为美国西部文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小说主要描写了叙述人的祖母,插图画家和作家苏珊.伯灵与工程师丈夫奥利弗.沃德在西部开拓时期的艰难生活和动人爱情故事,无论是苏珊的优雅到脆弱,还是沃德的坚忍到固执,他们的经历都抒写了一部人生人性的大书,值得我们这些正爬行在生活的坎坷路上者反思,并从中吸取力量。
“大师级的著作。阅读它是一次值得珍惜的宝贵经历”《波士顿环球报》评论说。我不敢肯定《安息角》算不算得上是一部大师级著作,但我真的很珍惜也很感激这次阅读经历。
3.
阅读加拿大作家斯蒂文.高勒威创作的长篇小说《萨拉热窝的大提琴手》令人悲伤,但分明又无处不体验到作者严谨而情感丰沛的信念,或许人生就是这样,磨难无处不在,唯有勇气可以救赎。
小说描写了在南斯拉夫内战中被围困的萨拉热窝城,三个平凡小人物——复仇天使阻击手若矢、带着两大捆塑料瓶穿越危险寻找饮用水的契楠、同样要穿越死亡地带到工厂上班的德拉岗——的恐惧和希望。而在22个普通市民被炸死的废墟上,冒着随时也被消灭的危险,大提琴演奏家坚持了22天的纪念演奏,成为信念的隐喻,不仅激励着书中的人物,也成为读者精神洗礼的宗教。
这是一部令人惊叹的杰作,故事不只是描写了残酷战争下萨拉热窝平凡小人物的生存悲剧,甚至超越成为一幅人类境况的寓言,文字简洁而又结构精妙,叙述力量无处不在,超越了政治的说教而深入人性的慈悲情怀。
阅读这样充满悲悯之情的高尚作品,总令我不由自主想起中国当代文学是多么卑微啊,我们将用什么来拯救我们苍白堕落的信念和情怀!
4.
英雄白首,北岛老矣!2010年9月出版的《城门开》透露了太多不利的迅息。
不过,他的诗与出版的多部散文集《青灯》、《蓝房子》、《午夜之门》和《时间的玫瑰》依然是杰出的,即或是我并不太喜欢的《城门开》,还是让我们由衷憧憬到了那种纯粹的、大智慧的、美丽的中文写作。
同时,感谢北岛们给了我们一个辉煌的诗歌时代。
《时间的玫瑰》九篇系列文章最初连载于2004年一期至2005年三期的《收获》,断断续续读过二三篇,这次一口气读完全书,依然清新,获益良多,喜欢他将自己的经历与诗人生平创作,以及作品赏析、翻译等融会贯通的开创性独特而明析的风格,那种不同时空语境下共同呈现出来的存在凝重与不屈伸张有如镜头般清晰可感。
我不懂外语,本没有权利质评北岛的译诗,但既然他也在处处“吹毛求疵”,给人不痛快,我似乎也可以夸张点说,北岛的译诗有几首也并不怎样高明,为了较劲显得过于谨小谨微,失去了许多自然流畅的诗味。
5.
《燃灯者》是我梦寐以求希望写出的那种文字。
作者回忆了与先师的交往历程,跳脱了一般性的粉饰,笔底不但再现了时代风云对个体精神的影响,更展示了独立个体对永恒精神的求索,既是对前辈先师一代精神历程的分享,又是后辈学子精神成长历程的自剖,感人至深,又发人深思,是一部优秀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传记。
为什么只有身居国外,中国人才能写出这样优雅而激动人心的文字,《燃灯者》的横空出世似乎再次印证了这个令人迷惑又不言自明的真相,意识形态一元化压制成为中国文化奴性十足的囚笼。
但是,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俄罗斯民族为什么总能在最黑暗的时候发出耀眼的反抗光芒,难道它真的天生就具备了一种庄严的人性传统。
赵越胜先生,或者他的燃灯者周辅成先生无愧于他们的时代和人生,又象一面冷酷的镜子,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显得那么苍白萎靡,有时又那么粗野,缺乏起码的德行与悲悯心。
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