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神秘配方
一、 三伏贴的神秘配方
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麝香半钱
这个配方发了以后结果很多人看了后就问我,你不是说三伏贴经济实惠吗?怎么到药店配齐后发现它贵呀?是不是写错了?其实,不是写错了,主要是因为上面这个配方是针对个人使用的,医院是不用的,因为麝香太贵。另如果是孕妇,麝香也是不能用的。
如果你嫌贵的话,不妨试试下面的配方,效果是一样的。
白芥子450g 甘遂120g 细辛90g 肉桂80g 花椒120g 延胡索140g
关于用量的问题必须要说一下。很多人问这个量是几个人用的量呀?是指一个穴位上用的量还是一个人用的量?其实都不是,上面两个配方的用量只是标明比例的关系,具体用的时候是因人而异的,只要这个比例不变就行。一般成年人,我们把药饼做成直径1元硬币大小即可,小孩、老人适当减小,体胖体壮者适当加大,量不够则按比例再配,多的话则可以给下一个人用,灵活掌握。
二、药饼怎么做
将上面配方中的各成分均磨成粉,混合均匀。取生姜若干,用榨汁机榨汁,倒入药粉中,将药粉调成糊状,不能调的太软,宜偏硬。然后取糊状物一块,揉成丸状,直径如硬币大小,再适当压成扁平状,药饼就做成了。
如果没有生姜汁,也可用蜂蜜代替,制作药饼方法是一样的。
三、怎么选取穴位
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体、辨病和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灵活掌握,穴少精炼。一下几组配方供大家参考(不应局限于此)。
病症:哮喘、支炎、咳嗽
穴位处方一:大杼、百劳、膏肓
穴位处方二:肺俞、定喘、肾俞
穴位处方三:风门、脾俞、足三里
病症:鼻炎
穴位处方一:肺俞、大椎、肾俞
穴位处方二:风门、脾俞、足三里
穴位处方三:大杼、肾俞、曲 池
病症:胃痛
穴位处方一:胃俞、肾俞、足三里
穴位处方二:肓门、脾俞、中脘
穴位处方三:肝俞、意舍、梁丘
病症:颈肩痛
穴位处方一:肩井、大杼、阿是穴
穴位处方二:秉风、肩中俞、悬钟
穴位处方三:天宗、肩外俞、阿是穴
病症:腰腿痛
穴位处方一:三焦俞、大肠俞、承筋
穴位处方二:关元俞、肾俞、阳陵泉
穴位处方三:气海俞、膀胱俞、承山
病症:膝痛
穴位处方一:鹤顶、内膝眼、外膝眼
穴位处方二:肾俞、阳陵泉、阴陵泉
穴位处方三:委中、足三里、阿是穴
四、具体怎么操作
选择好三伏天时间,定准穴位后,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乙醇棉球行局部消毒。将制作好的药饼用医用胶布粘贴固定在穴位上。连续贴三年者,效果极佳。(三年即九次)
成人贴敷前用鲜生姜片把穴位擦红,效果更佳;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敷贴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对于老年、小儿、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贴敷期间出现皮肤过敏,难以耐受的搔痒、疼痛感觉者应该立即终止贴敷。
五、贴多长时间
贴敷时间8-10小时,儿童4-6小时,时间过长容易发泡(其实敷贴时间也有个体差异,有些成人贴2-3小时就起泡,第一次敷贴后观察调整)。敷贴期间,不吹空调,不暴晒,呈自然态。
六、三伏天怎么算
数三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夏至三庚才数伏”,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这就是所谓的“三伏”。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
庚是十天干之一,用来计日时,二个庚日之间是十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二十一天,最多是三十天,末伏的第一天距夏至最少是五十一天,最多是六十天。由于夏至到立秋是四十五天,故有“秋后有一伏”之说法。亦称“三伏在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三伏的头一天。每年的头伏都在阳历7月份,基本上是15号或20号轮换。
搞不懂的话,没有必要去算,百度一下当年三伏天时间就可以。
七、适应哪些病症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穴位多选用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起到增强人体正气的作用,是提高免疫力的非常好的方法。
“三伏贴”也可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临床疾病的保健和辅助调理,但使用过程中,要辨证论治,施体施养。主要适用症有: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冠心病、脑血管病、偏头痛、便秘、失眠、耳鸣耳聋、高脂血症、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口腔溃疡、痛经、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股骨头坏死、颈椎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变、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
八、有哪些禁忌
(1)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应禁止贴敷。
(2)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贴敷,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进行发泡,避免发泡遗留瘢痕,影响容貌或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