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种业成绩单能让你满意吗?(下)
策划:《北方农资》编辑部
执行:《北方农资》记者 银洁
编者按
2017年,科研权益比例改革,让科研成果这个过去常常被锁在成果柜里的“证书”,真正走向市场,企业找到了推广所急需的产品,科研人员从转化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性更高了。站在改革潮头,方向更加坚定。将已有的改革成果保持好巩固好、将种业的未来更好地与新时代相适应,是改革赋予每个种业人永恒的使命。
根据《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的新要求,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进行修改。新修改的《标准》以品种种性以安全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了过去以产量为核心的品种评判标准,将品种分为高产稳产品种、绿色优质品种、特殊类型品种三个类型,标志着品种审定向分类管理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农业处于数量上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产量高低是评判品种优劣的核心指标,高产品种推广应用在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次审定标准修改的原则有利于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的提高与协调,有利于适应市场和生活消费需要的品种推广。通过修改品种审定标准,使品种审定工作充分体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释放种业创新活力,鼓励种业创新,把品种的决定权交给企业、选择权交给农民、评判权交给市场,为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品种支撑。
2017年,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中化农业)MAP战略开始在全国布局实施,建成全国首个智慧农业平台,为规模种植户、农民提供种植、管理、加工、营销等全程托管服务,运用现代科技让农民轻松种田、轻松卖粮。继中化农业后,隆平高科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隆平高科能够在智能育种、智慧选种、智慧选地、精准投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两者合作将能够把科技、智能、金融等运用到农业中,用大数据科技推动智慧农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近几年种业新政的实施,我国种业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受限于基地规模和管理成本等,一个育种项目每年只能从成千上万可用选项中选出大约有限的组合数进行试验,效率很低。人工智能ET则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评估育种决策,并预测哪一个杂交品种将在试验的第一年表现出最佳性能。未来,种业的竞争将不局限于种业本身,而是参与到整个大农业的竞争中,科技化、信息化是重要手段。
事件
2017年5月1日起,《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以保障粮食供给为首要任务,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关注不够,在实践中存在“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等现象,严重扰乱种子市场秩序,新修订《种子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登记办法》以品种登记为抓手,引导优质、专用、营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满足消费市场对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从源头上杜绝“一品多名”、“一名多品”等行为,充分体现“放管服”精神。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登记办法》以品种登记为抓手,引导优质、专用、营养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供品种支撑,满足消费市场对多样化农产品需求。建立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农业部组织全国农业主管部门,在统一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上发布品种登记、变更、撤销、查询、监管等信息,同时,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品种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品种登记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行网上办理申请与受理。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
分作物来看,2017年玉米产量4318亿斤,同比下降1.7%;稻谷产量4171亿斤,增长0.7%;小麦产量2595亿斤,增长0.7%;其他粮食作物1274亿斤,增长4.8%。
除粮食丰产外,今年中国粮食面积单位产量也有所增加。数据显示,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3.6公斤/亩,增长1.0%。
2017年中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据统计,2017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16.83亿亩,比2016年减少1222万亩。当前中国各地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主要口粮作物稻谷、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调减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特别是在玉米非优势产区“镰刀弯”地区大幅度调减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花生、中草药材等非粮作物面积,农业种植结构更加优化。粮食产量在高产作物大幅调减等情况下,依然实现小幅增产,取得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来之不易,尤其是库存较多的玉米继续调减,市场缺口较大的大豆及小品种继续增加,说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
2017年质检总局继续组织开展“绿蕾3”专项行动,提出“专项行动常态化,常态打击专项化”理念,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成效明显。全国各口岸共截获非法携带、邮寄进境的植物种子种苗2.7万批次,93.2吨,从中检测发现有害生物2.3万批次。根据近年来口岸执法截获情况,质检总局于2015年开始,组织开展以严厉打击非法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进境为重点的“绿蕾”专项行动,受到广泛关注,也逐步形成工作品牌。
在“绿蕾”专项行动中,首先是加强把关能力建设,为重点口岸旅检和邮检查验现场配置一批查验CT机、查验一体机等高科技执法设备,累计投入1.5亿多元。联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林业局发布《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未来几年还将再投入15亿元用于提升口岸动植物检疫把关能力。
其次是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完善非法携带和邮寄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境案件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即对一年内携带或寄递《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所列物品进境逃避检疫两次以上的,将予以立案追诉,从而进一步加大违法成本,提高执法威慑力。
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20年。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申请量超过18000件,总授权量超过8000件,年申请量位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第一。
现代种业已成为典型的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高、成功概率小、创新突破难。然而,仿制又非常容易,复制就更为简单,所以知识产权保护已极为重要。当前,优秀的品种经常被侵权,市场上仿制、套牌现象极为普遍,严重损伤创新者利益,扼杀创新积极性,阻碍产业发展。必须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复制套包行为,用利益手段规范仿制改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原始创新,产业才能良性发展。
本文作者:银洁,制作:侯庆彬,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微信公众号:北方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