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嘴皮子系列一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656天的第656篇原创文章

最近感觉嘴皮子没有那么6了,不禁怀念起了大学时候早起练声的日子。

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讲一句话,一天不练声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声老师知道,三天不练声大家都知道了。

作为播音系毕业学生,必须要说的一点是,在“声音好听与否“和”嘴皮子是否够6“这两件事情上,刻意练习一定是最有用的。

我专门把当年上学时候的一些练声的材料找了出来,要继续操练起来了。

除了基础的语音语调练习,还有人人都能说上来几个的绕口令练习,当时我还习惯找一些戏剧段子、经典贯口、知识图谱,作为练声素材。

比如,曹禺的《王昭君》里有段说马的台词,非常经典:

呼韩邪:臣说到,真正的好马,马头就是“王”、要正要方;眼睛是“丞相”,要神要亮;脊背骨是“将军”,要硬要强;肚子是“城池”,要宽要张;四条腿是“王的命令”,要快要长;两耳像劈开的竹管,尖而刚;皮毛像太阳下的缎子,闪亮光。

这样的马,不乱吃、不乱动,骑上去,它不狂奔、不乱跑。但是在宽阔无边的草原上,它驰骋起来,千里万里,像风也似地飞过,在它眼里,没有不能到的地方。这才真是生死可以相托的好马。

这一大段台词,每次读起来都是铿锵有力,又练吐字又练气,还能壮胆练自信。

再比如,表演系有一个很经典的绕口令,难度比普通的“八百标兵奔北坡”要大十倍,但是非常练嘴皮子,叫做《十道黑》。

一道黑,两道黑,三四五六七道黑,八九道黑十道黑。

我买了个烟袋乌木杆儿,我是掐着它的两头那么一道黑。

二姑娘描眉去演戏,照着她的镜子那么两道黑。

粉皮儿墙,写川字儿,横瞧竖瞧三道黑。

象牙桌子乌木腿儿,把它放着在那炕上那么四道黑。

我买了个母鸡不下蛋,把它圈在那个笼里捂到(五道)黑。

挺好的骡子不吃草,把它拉到在那街上遛到(六道)黑。

买了头小驴儿不拉磨,背上它的鞍韂骑(七)到(道)黑。

姐俩南洼去割麦,丢了她的镰刀拔到(八道)黑。

月窠儿的小孩儿子得了病,团几个艾球灸到(九道)黑。

卖瓜籽的打瞌睡,哗啦啦啦撒了那么一大堆,他的扫帚簸箕不凑手,那么一个一个拾到(十道)黑。

很多人觉得这种绕口令太难背了,但是我的经验上,每天读上个五遍十遍,连续读十天半个月,绝对拿下了,但凡再连续多练个一段时间,多少年都不带忘的。

还有一类是贯口,大家比较知名的就是报菜名之类,但是当时我觉得特别难背,所以我背的是八扇屏,古时候人们会把历史人物故事画到屏风上,八扇屏,不只是8个人物,据统计共有22个人物。

当时之所以找到八扇屏,是觉得又能读历史故事,同时,贯口又能拿来练声,一举两得。

比如,其中的《小孩子》:

想当初,大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

今天只找到了当年部分的练声材料,还有很多在公司,希望再梳理个练嘴皮子系列,作为自己持续练嘴皮子的素材库。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