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名花】白露山下菊花黄
白露山下菊花黄
不知为什么,写文章离不开白露山,离不开带有浓重的乡音来写白露山。围着白露山一辈子的我,自然对白露山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时每刻都眷恋着。
白露山不仅由于她的俊秀而闻名于世,而且她与兰溪的名人舒元舆、范钟、周三畏、章懋、黄傅、杨与立、王开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白露山下王家自然村的始迁祖是王开,他是诸葛镇双牌村迁到王家村的始迁祖。当时,王开由于放牛,牛一直从双牌跑到了白露山下,王开一直尾随而来。到白露山下天色已晚,王开由于疲惫,就睡在嫩草丛中。一觉醒来,见白露山秀丽多姿,而且有飞瀑涌出,便在这涌出泉水的地方扎下营寨,安居下来。这口涌泉,后来便挖成了一个小池塘,塘边种满柳树,房屋就建在这口池塘边。王开就将这口池塘取名镜潭。
那时候,是元朝时期,王开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就在这里王开攻读岐黄之术,跟着窦太师学医,后来深有造诣,被元朝朝廷奉为御医。于是王开,自号为镜潭,以纪念这发家之地。王开学岐黄之术,世代行医,可考的有五代,均为御医。如今,王家村人都有种植中药材及杭白菊的历史。这种风俗一直传承至今。
杨与立也是一个鼎鼎大名的理学家。字子权,宋代福建浦城管厝船山下人。曾在船山结庐读书,又称船山先生。宋隆兴元年(1163),朱熹在武夷讲学,杨与立偕族兄骧、族弟道夫、侄若海同往拜师求学。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知遂昌县(今属浙江),迁居浙江兰溪。而隐居在白露山下。那时登门求学的人逐日增多。被誉称金华四先生之一的何基,隐居在故里盘溪,潜心研究学问,听说杨与立知遂昌县,就多次登门论道。金华的王柏,也多次向杨与立求学。王柏说:“就正于船山,始识伊洛渊源。”此后,何基与王柏在金华聚众讲学,使闽学北传,形成“金华学派”。杨与立著有《壬子问答》、《朱子语略》共20卷。他的后裔,在王家村的还有四家人居住。原来,这个小村子就叫杨村。近年,由于人口的增多,王家村与白露山脚村已经连在一起,杨村这个自然村已融合到他们之中。现在很少有人叫杨村了。
话要说回来,王家村有种植中草药的历史。十年前,黄店镇有个镇干部名叫姚寨华,他从嘉兴桐乡那里搞到了杭白菊的品种,叫人成立了一家公司,名叫兰溪市汇康制药有限公司,在黄店镇范围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种植杭白菊,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而白露山脚村的卢连清也办起了兰溪市白露山杭白菊合作社,办起了菊花加工厂,创办菊花基地300多亩,到江西引种皇菊,也相当的成功。一到秋天,白露山下的整片农田都变成了花海,变成了花的世界。在那时,你会觉得,这金黄色的整片农田与白露山连成一体,菊花是白露山的围裙,白露山脚下是她的金腰带,她拖曳的黄裙子,是少女婀娜的身影。
白露山的伟岸身姿与少女般拖曳的围裙构成了白露山花的海洋、花的世界,人们常用“白露花海”来赞美,举办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如“白露风情节”啦,“花海白露、生态黄店”啦,“花海白露油菜花节”啦……我到没有听到过“花海白露杭白菊采摘游”等类似的杭白菊的节日,但更希冀“白露山杭白菊节”的由此诞生。
等待着,等待着,花海白露,白露花海,等待着那杭白菊、皇菊的节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