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之: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自己在校的学习获得好成绩。
一、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中学阶段是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它对一个人毕生事业关系重大,中学时代大部分光阴是在课堂内渡过的,学生上课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学习质量。
获得知识,发展智能主要靠上课。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教师用较短的时间,把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小学、中学十几年的时间,就把人类几千年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继承下来,老师讲解一节课的内容,往往是一个科学家毕生研究的成果。教师传授的是"活"的知识,注意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果学生上课时能和老师密切配合,一般地说,是可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智能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专心上课必须做到四个认真
(一)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主要是通过预习来进行,在预习过程中,要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排除有关知识障碍,使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这样,听新课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能较快地使知识迁移为能力。
2、做好物质上的准备
就是把课本、笔记本、练习本等和学习用具在上课前准备好。每个学生应该在晚上学习结束时把文具盒和书包准备好,有比较固定的位置和次序,这样随用随拿,得心应手。
3、做好生理上的准备
要有理想的听课效果,必须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是因为上课就是靠大脑来思考问题的,它的状态如何直接影响上课效果。因此要注意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中午不做剧烈运动,要适当午睡;双休日、节假日活动不要太疲劳;饥饱要均匀,饮食要合理得当,早餐不能太随便,更不能不吃。
4、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即上课前调整好对所学课程和执教老师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准备达到理想的境界,这是提高听课质量的有力保证。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意义,以"需要"的姿态投入学习;理解、尊重老师,老师为了培养人才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应当感谢和配合。要正确对待老师对自己的批评和教育;振作精神,克服消极情绪和无所谓的态度,以青少年应有朝气积极地迎接每一堂课。
(二)认真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
1、保持注意力的重要性
我们平时讲的智力,就是指一个人认识活动的能力,它主要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几个基本因素所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可以说,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2、注意力的概念和分类
注意力就是把自己的感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感知--感觉和知觉的统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主动地为一定任务服务的注意。它是自觉的,并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被动地、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它不需要作出任何努力。
3、注意力的品质特性
(1)稳定性(持久性):指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即是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认识对象或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上的能力。
(2)转移性:指根据当前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3)分配性: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有效地分配到两个或几个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
4、努力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
(1)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即"分心"和"开小差",是指一个人的某些有关心理活动未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于当时所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或完全离开了当时所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的心理状态。
(2)上课开小差的主观原因: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有意注意不能及时顺利地转移,仍滞留在原地不动;失眠、过渡疲劳(或无精打采)、饥饿;杂七杂八的事情牵肠挂肚,心事重重,心情抑郁。
(3)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的方法:
培养、强化有意注意在自己头脑中的地位,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端正态度;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因为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时,注意就能持久稳定,同时在锻炼过程中,可以磨炼意志,培养耐性;加强意志的自我磨炼,一个意志坚强,善于自制又能和困难及干扰作斗争的人,注意就比较稳定。
(三)认真理解当堂所学知识
1、两种学习类型
"理解型":上课积极思考并注意理解、吸收的学习类型。上课时对当堂所学的知识要有较好的理解,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的好办法。
"死记型":跳过自己认识事物应当经历的艰苦的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人家得出的现成结论的学习类型。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单纯直接记忆现成结论的听课方法,是无法获得真知的。要反对任何形式的企图抄近路的简单化做法。
2、什么是理解?
理解是学生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到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如明确一个词的意义,弄清一个科学概念等。通常理解是指弄懂、弄透,要求知道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即是说,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指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不可缺少的特征。
所谓规律,通常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因果的、必然的联系,也叫内部联系或本质联系。
3、为什么要理解所学知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两个阶段,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学生获取知识这个阶段的核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知识财富转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的内化过程,主要是通过理解来实现的。离开理解的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而往往只是学得一些空洞而无意义的词句,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将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理解是巩固、应用知识的前提。
4、学生理解教材主要在于: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及其体系。
知识是由概念与原理组成的体系,没有一个概念或原理不与其他概念、原理发生联系,也没有一个概念或原理不包括在一定知识体系中。
在知识体系中,概念便是"知识单元",而原理(公式、公理、定理、法则、规则、规律、定律等)则是由一个个"知识单元"所构成的必然的(或叫本质、因果的)联系。概念和原理的关系,正象一台机器中零件与部件的关系,即概念是原理的零件,原理则由概念这些零件所组成的部件。同时,这些概念和原理又不是孤立的,而是按一定的关系相互联系着的,这种相互联系,乃是客观事物之间的一定关系的反映。
5、上课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理解概念。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事物的本质或本质特征是决定某一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用概念表示的,概念又是用词来标志的,比如:鸟、人、垂直、体积、温度、钟表、果实都是概念,都是词,它们是表示概念的词,是用词表示的概念。
6、如何理解新的概念?
理解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即个体利用已有知识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揭示新概念的关键特征,赋于习惯的语言符号从而掌握概念。其过程包括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加以联系→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加以区别→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组成系统。具体理解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有何背景?它是怎样提出来的?
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中所包括的对象的总和。
明确概念的表述方式。概念的名称、术语有什么特征?与日常用语比较,与其他概念、术语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注意哪些区别?
搞清这一概念的应用范围和条件限制,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条件?这些规定和条件确切理解了没有?这一概念与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弄清怎样使用它进行计算或解决实际问题。
(四)认真弄清老师讲课的思路
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和具体过程。把思路理清就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搞清上课时的思维程序,采用恰当的思维方式,从而把握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课堂上,老师讲课有一条思路,教材本身有一条思路,这两条思路都反映了某种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清这两条思路并把自己的学习思路融入这两条思路,有助于从根本上掌握学习内容,并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品质。把握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就是掌握最根本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和形式相联系,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与系统化、具体化、判断、推理等既是思维的过程、形式,也是思维的方法。
三、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上课
中学阶段学习科目繁多,学科不同,听课要领各异,如果不重视各学科的特点,就要影响听课效果。只有抓住学科特点上课,才能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
专心上课方法要领参考
1、听课法
集中注意听别人口头讲述从而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方法。它既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听讲法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专注、静心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听讲的内容一般有:老师的导言、对课文的分析、对学习活动的评析、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播放教学的录音以及同学的提问、发言、讲述等。听讲法的实施要领是:集中注意听,不要心不在焉或急于发言,防止听漏听错;重视导语、结语及反复强调语,跟着老师讲述的思路走,把握中心意思;注意提示语和关联语,根据"首先"、"第二"等词语理清内容层次;根据"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词,理清内容联系;根据"总而言之"、"那么"等弄清讲述的结论;根据"我认为"等弄清讲述的看法;根据"请注意"、"再重复一下"等把握内容的重点;边听讲边思考,不时记录板书重点。思考疑点,复述要点,注意区别观点与例证,以便于复习巩固;听讲过程中有疑问可先记下,然后选择恰当时机提出。
2、听课基本法
一种提高听课质量的基本方法。听课应在充分预习、对自己知识水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行。听课不光要"耳到",还要做到"四到":心到,即注意力集中,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充分调动自己的大脑,围绕讲课内容不停地思考并提出问题;眼到,指要注意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重点;口到,是应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手到,勤做笔记。
3、听课要领把握法
指听课时抓住教材主要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科不同,听课要领各异,从整体上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学理科(如数学),要抓住概念、原理、定义、公式,以及运算方法等;学文科(如语文),要抓住字的音形义,词语的本义、引伸义和比喻义,句子的形式和含义,段落划分的依据,篇章结构特点,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等。无论听什么课都要注意:听清老师讲的基本观点,抓住重点、难点;跟上老师的思路,注意听课的系统性,不要只注意个别问题;边听边记,重在理解,不做笔记的奴隶;保持身心最佳状态,力求每堂课均有所得。
4、听课质疑法
一种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口头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问题的类型大致有:经过思考和查找其他书籍都不能得到解决的;自己以为找到了答案,但还感到似是而非的;知道结果,但对得出结果的过程不太明白的。第一类问题是学习上的难点,应注意别人是如何解决,老师是怎样讲解的。第二类问题是学习上的疑点,不解决就可能被自己的错误答案所贻误,到关键时刻会感到糊涂。第三类问题反映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运用知识就不能举一反三,难以解决其他同类问题。这几类问题都应当及时提出,求得解决。
5、当堂巩固法
一种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及时进行思考消化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有:抓住老师讲课时短暂的停顿、间歇时间,回忆前面听讲的知识重点、中心思想或基本概念,寻找学习的重点、问题和疑点;注意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争取回答;注意从别人的答案中找出自己的问题的答案;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加讨论。
6、课堂笔记内容把握法
课堂笔记是通过耳听、眼看接受课堂知识信息,并通过脑想、手记来完成记录的一种学习方法。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课堂笔记的基本内容;积极思维,进行知识迁移是课堂笔记的目的和核心。记课堂笔记切忌两种倾向:一是逐字逐句记老师的原话,结果因速度跟不上,反倒漏了重点;二是只记标题,内容空洞。一般应记的内容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往往是课文重点,应该记下,尤其是一些重要的论点、论据、定理、定律、公式、概念、结论和解题方法等;听课时发现的问题要记下。这是新的疑难点,可供自己在课后思考或向别人请教;记精华,记重点。精华就是"画龙点睛"之处,如老师总结性的话,对某处评论的话,记这些话往往印象深刻,容易产生联想,给人以新的启发;听懂的地方要记,听不懂的地方更要记,可以留下符号,待课后搞清;一些常用的词汇术语可用个别字或字母来代替,同时可使用省略号之类的标点符号,以提示自己这里是省略等,但应以看懂为原则;适当描绘形象,便以引起联想;边记边想,能提出问题,使笔记的内容具有启发性。
7、语文学习要领掌握法
语文课就是语言课,主要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规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语文是一门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课。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多年中,语文课所用的教学时间要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居各门功课的首位,它是学习其他各门功课首先必须掌握的基本工具。学好语文的要领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语文的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篇;基础理论是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文学常识;基本技能就是听、说、读、写。
8、外语学习要点掌握法
外国语是语言,语言有三个重要方面,即语音、语法、词汇。语音是根本的、首要的,语法和词汇都是通过语音得到体现的。但语音只是感性的,学外语单凭感性认识不够,还必须提高到理性认识。学语法和词汇就要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来帮助了解语言规律,从而指导语言实践。因此学外语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9、外语语音掌握法
学好语音是外语学习中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只有学好语音,才能听懂人家的话,也才能使人家听懂自己的话。能听能说,外语就学活了。但是,外语读音是比较困难的,其困难除了发音的准确度以外,主要来自词形和读音如何统一起来的问题。就英语论,在单词中,同一字母可以发不同的音,不同的字母(组)可以发相同的音,字母有时不发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掌握国际音标和基本的单词读音规则。学习时发音一定要正确,如不注意发音,一成了习惯,以后要纠正就很困难。要打好语音基础,使语音正确、标准,首先,得靠多听广播、电视的外语节目和录音带。听的目的开始不是内容,而是学语音、语调。其次,要敢说、多说。在说时要留心随时纠正错误,所以要想着说,不能有口无心。在说时尽力避免把汉语的习惯掺杂到外语中去。不放过一切听说的机会多练习,熟能生巧,就能打好基础。
10、数学概念掌握法
掌握数学概念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大量的实例中总结归纳出关键特征,加以概括抽象形成概念,称之为概念的形成。二是利用已有知识去理解掌握新概念,称之为概念的同化。学习概念时应抓住三点:概念的内涵。即概念所揭示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包含的对象的全体;概念的符号表示。数学概念一般都有简洁、严整的符号,只有掌握概念的符号表示,才能使运算成为可能。掌握概念时还应注意:掌握概念本质属性的其他表示形式,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相关概念间的本质区别和相互关系,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定义概念中的条件为充分必要条件,即既可作为判定定理又可作为性质定理。
11、数学要领掌握法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只有把握数学的要领,才能理解、掌握并运用好数学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学习的要领主要有:理解和准确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深入钻研例题,勤思多问,剖析其结构特征,进行一般解题思想、方法、技巧和规律的分析与总结;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点,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促进知识的变通和转化,突破难点和重点;在复习巩固上下功夫,选有一定梯度和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复习题,进行多样化训练,充分运用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方法加强理解和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