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去见如来只有一死,为何六耳猕猴还敢前往灵山?
西游记中存在的谜团很多,除了菩提祖师的身世之谜外,另一个让人们争论不休的谜团,便是六耳猕猴之死。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美猴王真假难辨,三界中,只有谛听和如来,才能分辨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只不过谛听即使知道了也不敢说,所以三界中能够辨别出六耳猕猴的,仅仅就只有如来一人。
在如来说出六耳猕猴身世之前,灵山诸佛,没有一位是听过三界中有六耳猕猴这种生物的,如来是这般介绍六耳猕猴的:“……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通过如来的这段介绍,我们能够知道六耳猕猴的神通,其中一个是善聆听,这点有点像顺风耳,能察理,这点表明六耳猕猴悟性极高。知前后,则表明六耳猕猴有预测未来的神通。
既然能预测后事如何,那么六耳猕猴自然知道去见如来,只有一死,他自己本身也知道自己是假的,即使如此,他为何敢大胆踏入灵山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及“二心说”
历史上的唐僧取经,只有唐玄奘法师一个人,其他的几位徒弟,都代表着唐僧的某种属性,例如猪八戒代表着克制欲望,沙和尚代表着坚韧不拔,白龙马代表着取经的意念,孙悟空则代表着唐僧的内心。所以,白龙马和孙悟空,便是成语中的“心猿意马”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孙悟空既然代表着唐僧的内心,那么这颗内心,除了有佛的一面,还有魔的一面,佛的一面代表正,是孙悟空。魔的一面代表邪,是六耳猕猴。
正念和邪念并存,六耳猕猴之前,唐僧内心的邪念并没有铲除干净,在六耳猕猴一回之前,孙悟空打死了一般强盗,这一次唐僧又念了紧箍咒,孙悟空离开了取经队伍。事不过三,这是孙悟空第三次被赶出师门,此时的孙悟空,邪念出现了,于是就产生了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的举动,也证明了他就是孙悟空的邪念,六耳猕猴一出场,就打晕了唐僧,自己通过七十二变,变出取经队伍,取代真正的取经队伍,前去取经。六耳猕猴的目的,不是唐僧肉,也不是长生不老,他不想打死唐僧,但是想无忧无虑地取得真经,而这些,都是孙悟空梦寐以求,求之不得的。
邪念常生了,就有了六耳猕猴,所以如来向诸佛解释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书中的题目,也是“一体难修真寂灭”,于是,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就是一体二心。
一体二心,是不能分离的,所以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起到了灵山,一起去见了如来。
灵山是什么地方,灵山代表着正,而如来是消灭邪念的高手,所以,是孙悟空引导六耳猕猴,去见如来,由于是一体二心,六耳猕猴即使知道自己会被消灭,也得随着过去。
果不其然,六耳猕猴到了灵山之后,就被如来给消灭了。最后死的是六耳猕猴,只有将六耳猕猴消灭了,完全铲除了内心的邪念,唐僧才能到达灵山,才能取得真经。
总体上看,六耳猕猴所代表的邪念并不是很强大,所以他才能被孙悟空所代表的正念,领到灵山,继而被灵山的正气所灭。真假美猴王一回的主旨,还是邪不胜正。
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心中产生邪念时,便要即使消灭,不可心怀侥幸。
假若六耳猕猴所代表的邪念强于孙悟空所代表的正念,反过来六耳猕猴回引导孙悟空,那么六耳猕猴便不会前往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