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给力共建
原题:迎接合作社与村集体生态文明建设高潮的到来
在第四届人民食物主权年会上的发言
2017年11月12日
2017年11月11-12日,人民食物主权年会在云南昆明团结镇连心国际青年旅舍举行。会议主题为生态农业与合作实践。两天会议收获很大,特别感谢会议主办方的精心安排。相信这次大会将成为合作社、集体经济、生态有机农业发展史上一次有纪念意义的会议。通过会议学习交流,参会者人人收获了建设信心与发展正能量。刚刚结束的十九大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即走向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方向,走向城乡和谐方向,走向国际国内和谐方向,走向生态文明方向。结合两天来会议交流,主要获得如下认识。
一、直接印象
1、关于食物主权与乡村振兴议题,香港理工大学的严海蓉回顾了论坛发起的由来与意义,指出当前我国食物安全领域在数量方面供求不平衡,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社会科学院邢东田提出熟人社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将生态社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根据地的认识,指出应积极尝试“小生产、大平台”的建设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的彭海红提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意处理好5种关系:(1)城乡关系;(2)第一、二、三产业间的关系;(3)个人与集体的关系;(4)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间的关系(宝华村副书记杨怀洪给予了回应,强调注意所有权问题,以加强集体经济);(5)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强调主人的地位不能动摇。山西忻州代县党校的何平强调了组织起来是关键的主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化和集体化是重要内涵。
2、关于共建生态社区议题,绿耕工作人员吴月琼介绍2007年以来,在绿耕支持下云南平寨生态种植合作社发展的基本过程,及2015年合作社重组建设的经历。这也是一次凤凰涅槃式的转型发展。目前合作社强调保留与使用老品种,采用稻鸭共生生产方式,开发出了“花米饭”等系列产品,焕发出处新的活力。山西永济蒲韩社区秦红霞、卢莎介绍了城乡消费网络的构建,一个个行动体现出了生态社区建设以服务于人的成长为核心的工作特征,城市消费合作工作入户、入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爱的交流。报告展示出了由工业文明冷冰冰的城乡关系,到生态文明温暖的城乡关系的转变过程。消费合作社于2014年开始建设,2016年实现了盈利。体现出社会主义大家庭建设的经济可行性与社会意义。
3、在生态农业的理念与技术部分,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三高农业科研所的隋东介绍了大豆低耗高效生态种植的开拓与创新。在过去的20多年中,艰苦研究,他为东北农业发展寻求道路,这一成果为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方法,意义重要。农民种子网络的田秘林与云南石头城的木文川介绍了2013年以来的老品种保护工作。石头城是纳西族村寨,目前合作社有4户农户参加,4年中已经保留当地作物113种,完成了49个品种的登记。村庄还建立了有20人参加的文艺队,也有老年协会的组织在活动。呈现出当地合作社生产与文化生活并行发展的气象。
4、在集体村庄的生态化发展方面,四川成都市宝华村副书记杨怀洪,介绍了2002年之后村集体经济与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成都市是国家级城乡一体化试验区,也是我国近期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我们可以想象宝华村在过去几十年所经受的激烈的城市化过程,杨书记一班人带领群众屡立新功,一步一步走向光明的集体经济道路。从四川省看,这是千分之一的典型,从全国看,这是万分之一、甚至是十万分之一的宝贵典型。杨怀洪因此被严海蓉称为新时代的穆桂英。杨怀洪认为,集体化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了三观问题,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统一问题,然后才可以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他们计划未来宝华村要走生产、生活、生态与生命的精彩相结合的道路。
河南省漯河市南街村原党委副书记段林川,介绍了现任党委书记王宏斌1977年上任以来连续40年,带领乡亲们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取得重大成就事迹。如今的南街村已经成为全国十大名村,37个企业年产值22亿元,仅企业就有1万多名职工,多数来自于邻近的5个村庄。企业以小麦加工企业为骨干,仅销售队伍就有700余人。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在新的发展条件下,正积极探索将工业化社会企业发展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的途径与道路。
严海蓉介绍了贵州大坝村,本世纪以来发展集体经济的故事。陈大新原来曾经是护林技术员,后担任村支部书记。陈书记2012年曾访问过江苏省华西村,华西村的老支书吴仁宝鼓励他要为乡亲们办事,发展集体经济。陈达新回家后,立志将自己的村庄建设成为贵州的华西村。2013年,他利用自己多年的林业生产技术积累,组织2300亩地,种植金刺梨开发取得成功。为此曾将自己多年的积蓄600万元都搭了进去。目前当地有机生产正在健康、稳步地推进发展,预计2017年将实现基本收支平衡。大坝村故事谱写了新时代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篇章。陈书记因村里有事未能出席本次会议。
5、在生态农业的理念与技术部分,会议邀请了四川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袁勇以“生态农业的道与术”为题目,介绍了自己1994年毕业后先是从事常规现代农业农技推广,然后转向生态农业的体会。他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中“平衡”、“循环”、“自然”、“德为本”、“至诚之心”、“平等包容”、“奉天时”、“知先后”、“系统观”等重要传统文化观念与生态农业建设之间的关系。袁勇与隋东一样,是以微信方式进行交流的,交流效果很好。
6、在以实物深耕社区与消费合作的力量部分,会议邀请了北京冷泉希望社区厨房杜春英作了“流动人口社区食品安全与希望社区厨房”报告。杜女士原在中关村工作,后因自己的孩子要上学辗转参与了2011年以来建立的冷泉社区厨房工作,经过艰辛努力,社区厨房取得了周边群众的认可,2017年引起团中央的关注并组织调研学习,团中央最终在2017年7号文件中提出号召,鼓励在全国推广这一重要的社区建设模式。
另外,陈秋明介绍了自己创办河南安阳同心非转基因公社的经验,范鑫介绍了河南焦作黄河共富公社创办1年来的曲折经历。他们的事迹感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2天会议期间,还利用两个晚上时间,组织了自由发言交流,组织考察昆明市绿耕公平贸易社区店(昆明市五华区美璟新城503商铺)。大家在活动中畅所欲言,真挚交流,收获很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片来自网络
二、从报告体味时代气息
两天时间中,围绕6个主题,聆听了16个报告。这是一场关于农村合作社、生态农业与村庄集体经济的信息强度大的交流活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感想。
1、会议使人强烈地感到,我国已进入到了乡村健康力量不断茁壮成长、一步步走向欣欣向荣的时代。这次会议的参与者有个人行动者、合作社行动者、村庄行动者、台胞关心人士,有40年集体经济经验的村庄,还有5年或15年经历的新发展的集体经济村庄,有基层农业科技人员、高校教师、社会科学院专家、地方县委党校负责人、公务员中的积极分子、离退休人员、在校大学生、回国留学生,及新一代的志愿者等。大家正在汇聚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生态社区建设力量,致力于国家美好乡村、美好城市与城乡和谐建设。人民食物主权平台已经成为了这一生态社区建设的激活力量,激励大家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2、历史地看,这一成就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连续发展的结晶,是我们建国68年奋斗历史的结晶,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艰苦斗争的结晶,也是近代史上中西方文化与科学技术交流、中外社会经济体系大融合的结晶。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一得来不易的成果与基础,继续努力,发扬光大。
3、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绿色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战略,已经从理论与发展方向上解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战略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在多年探索基础上,已经坚定地率先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进入到了一个完全新型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这是一种由工业文明彻底转向生态文明性质的深刻变化,今天的我们正面临从理论到实践、目标、道路、任务、技术、模式、途径、政策、体系建设等系列、全新的创新建设任务。工业文明是对农业文明的否定与扬弃,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与扬弃。工业文明在经过约400年发展后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正退出历史舞台。城市消灭乡村的时代已经过去,工业化农业作为工业文明的附属物正在同步走下神坛,而代之以生态有机农业。我们是这一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者,推动者、促进者。祝愿大家在未来建设中,能够继续携手同进。
4、农业是文明的基础。必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决定领域在乡村区域,在乡村社会,也在农业生产。已经觉悟的建设者们应积极主动地向这一新时代的战略领域靠近。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像蒲韩联合社所做的那样,将原来对立的城乡关系转变为和谐的城乡关系。这也意味着,未来城市居民、科技工作者、公务员、教师、工人、大学生、儿童、小学生、农民工、退休人员,将越来越多地走向乡村,认识乡村,建设美好乡村,为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而努力。
5、段林川老书记讲,干部需要有正气;杨怀洪副书记讲,群众工作要先正三观,再谈正事;蒲韩社区城市消费合作社进行的一点一滴,努力工作,最终赢得群众信赖的事实;平寨村合作社不惜推倒重建,得到群众拥护的事例,说明全部乡村工作的根本核心,就是要牢牢站稳在国家利益、大局利益、群众集体利益、长远利益这一道德最高点上,以此作为凝聚人心,激发正气,激发正能量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化、生态化建设。惟有如此,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越走后劲越大,才能把握住克服任何困难的制胜法宝。因此,未来生态社区的建设者,首先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取信于人民群众,在此基础上,才能带领乡亲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建设。
6、合作社建设、集体经济建设要插上生态有机农业的翅膀。杨怀洪副书记说,合作社与乡村集体经济是解决社会分化的根本之道,也是最终解决食品危机的手段。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特征。另一方面,当代国家农业面临着5重危机:食品安全危机、粮食安全危机、乡村社会安全危机、生态环境安全危机、全球农业安全危机。解决五项农业安全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有机农业道路。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两者并行不悖,前者是方法与道路,后者是目标与任务。生态有机农业道路是解决全部中国农业问题与世界农业问题的根本道路。正式在这一意义上,我们今天搞合作社建设,就要旗帜鲜明地搞生态有机合作社,搞集体经济建设,就要搞生态有机集体经济。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建设者们,要勇敢扛起生态有机建设的大旗。
7、我们要广泛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第五次产业革命的成果,形成群众性建设生态有机农业的发展大势。假如没有信息技术革命,没有信息时代,便没有人类社会即将开展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农业型的知识密集型农业建设的今天。我们面对的农业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这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农业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每天、每年的变化,还包括每一块地、每一户,以至整个生命系统都在变;另一方面,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因学科高度分化而越来越分隔的系统,每一个人都被划分在了彼此分隔的不同专业领域。主体碎片化,对象高度复杂化,使今日乡村建设只见海洋,不见彼岸,丧失了战略性与整体性。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积极进行最广泛的联系。要联系农民、联系科学家、联系消费者、联系国际的实践者、联系国际友人,要互通信息,共同研究,发现问题,判明方向,解决问题,共同发展。
8、我们要认真对待建设中的细节,精益求精。要将现代科学技术归还到人民手中,为全民所用,实行全民科学化。如果将整个社会地理结构看作是一座活的金字塔,那么一线城市位于顶部,然后是二线城市……最后是乡村,而边远乡村则是底部。因此,每一个乡村就是最底部的一块砖石。要特别重视的是,每一块砖石都在承担着金字塔全部的重量及其高傲的身躯。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您走进乡村时,您可一定要提醒自己是走进了一个活生生的金字塔的底部,一定要知道乡村是真理裸露着的地方,乡村建设绝绝非小事,每一件事都与真善美有关。我们惟有认识清楚,彻底弄明白,然后才能走一步,然后再看下一步。我们惟有在劳动中才能够锻炼成长,才能将自己转变为像砖石一样的能动的担当者,联合起大家,共同担当,走向未来。
9、人民食物主权未来要做好三件事。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处在需要有人担当历史责任,团结大众,共同走向未来的的时代。人民食物主权作为重要的先行者要努力担当重任,具体做好三方面工作:(1)由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或许需要50-100年的时间。因此,人民食物主权有必要在国家与全球发展意义上定位自己。要团结工作人员,努力学习,用广博的胸怀,在不同阶段为这一伟大的历史转变提供温馨的研讨平台,让大家在交流中成长壮大;(2)要巨大的艰苦努力,逐步建立起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消费,从乡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际,从现实到历史的数据库,与广泛的服务网络,进行开放的生态文明建设信息支持工作;(3)努力帮助大家练好工作本领,点点滴滴积累,把土地种好,把乡村建设好,关心乡村社会的每一位成员;关心工业的生态有机化建设,关心好每一位市民,把城市建设好。最终完成生态文明建设重任。
10、注意把握生态有机乡村合作建设的五关。分别为:生态技术关;市场认可关;生产经营关;群众和谐生活关;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作者相关文章:
1.论有机农业道路
2.美丽乡村建设——“3O有机农业”
3.发展农业,为什么要走进村庄?
4.全球农业安全状况分析
5.当前中国农业安全问题的认识
6.农业与第二次启蒙
7.生态文明呼唤后现代农业
8.美国堪萨斯土地研究院访记
9.访问俄罗斯记丨中俄农业比较
10.胡跃高:构筑连通生态文明的有机大桥
点击红字即可浏览
想看更多?请返回菜单,点“3O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