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威 | 游新安碑园(散文)
游新安碑园
清明节前夕,我和来自外地的游客游览歙县新安碑园。
新安碑园坐落在河西桥头,与太白楼浑然一体。它是一座集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一体的建筑林园。
我们一行来到河西桥头,扑入眼帘的是门檐上雕刻的篆体“新安碑园”四个大字。园内碧绿的矮草丛和缠绕匍匐的古藤将石阶旁的岩石覆盖得严严实实,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像是给它们披上了翡翠般的地毯。高大而不知名儿的杂树伸向蔚蓝的天空,它们是那样茂盛和浓密。树下是一层层枯黄的枝叶,林子里空空落落,几乎看不见野花和矮小的柴木,容得下一群群小朋友在林间嬉戏。
沿着石阶而上,不过几分钟就来到了一处“小洞天”。鹅卵石铺就的丈把见方的平坦场地上摆着一张石桌,石桌的边缘零星地点缀着苔藓,四周立着鼓形的石凳。后面石磅上潜伏着一只好像正在蠕蠕爬行的海龟,背上驮着一块长约两米,宽约两尺的岩石,上面刻着“小中天”三字,据说是颜真卿所书。左边便是一道拱形的砖门,门顶上刻有“穿云吐练”四枚大字。
穿过拱形的砖门,拾阶而上。山顶空阔平坦,引人注目的是一棵遒劲茂盛的古树。我不知道它具体的年轮,单看它突出地面的“树瘤”就让人觉得质朴而古老。一幢木质结构却叫不上名儿的古老建筑矗立在那里。
一层展馆的正中央摆放着一具玻璃橱柜。里面徐徐展开的是清代文学家、金石学家翁方纲书写的手卷(179.5*21.5)和清代程邃山的山水册页。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纵跨明、清、近代历数百年之久的书画精品。清*闵贞三老观鹤图中堂,明*陈嘉言梅花白头轴,清*韩铸设色山水中堂,清*王澍铁线篆轴,黄宾虹嘉陵江青山绿水立轴和玉兰堂诗意图,汪采石秋壑鸣泉图中堂,清*冯照秋林返照图立轴等。
参观完一楼展厅,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片瓷阅千年”展厅。陈列在玻璃柜中的全是残缺各异,琳琅满目的瓷片。所有的瓷片都是古陶瓷鉴定家张浦生先生捐赠的。一块块瓷片伴随着曲折而漫长的陶瓷史,见证的却是刀光剑影的战乱与成王败寇的兴废。元*鹤壁窑残片,金*鹤壁窑残片,宋*八卦洞钧窑残片,宋*河南嵩县钧窑残片,金*扒村窑残片,北宋*龙泉窑残片,五代*越窑窑残片,宋*当阳峪窑残片,金*磁州窑残片,元*青花残片等等。一块块瓷片它是文明的碎片,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残缺的审美体验,再次散发出宝石般的光芒和工匠的智慧,成为我们回望历史的载体和通道。它们虽然细碎轻薄,却能忠实地传递历史文化信息,让我们通过豹窥想象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离开展览厅,我们又来到另一座“古墨衍芬”的展厅,质朴典雅的书法散发着令人陶醉的气息。沿着走廊一一陈列着历代名家的书法拓本。其中余清斋序题拓片有晋*王羲之胡母贴、十七帖、中秋帖、乐毅论跋文、乐毅论、兰亭序,唐*虞世南积时帖,隋*智永归田赋,唐*孙过庭千字文之一、二,唐*颜真卿明远帖,宋*苏轼前赤壁赋,宋*米芾千字文等等。走廊四周的窗户式样迥异,叫也叫不出的形状。站在窗户前向外望,展现在眼帘的是另一个被切割了的“世外桃源”。中央的露天场地上挺立着一些被镂空的装饰模具,里面种植着青青的翠竹。倘佯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好像畅游在古朴典雅的园子里,又宛如遨游在弥漫书香气息的浩瀚的长河中。我不禁为古人一生磨一剑的韧性和娴熟高超的书法技艺所倾倒。
参观完毕,我们顺着石阶缓缓而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新安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