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一个人最大的教养,是接纳父母的平凡
《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已经超53亿,目前位列中国影史第二,超越《神奇女侠》的8.21亿美元,贾玲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真是得恭喜贾玲了。
昨天刷微博的时候,刷到一段《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看完电影之后,我一直难以平复心情,因为我想起了一句话:
'你总讨厌父亲的平庸,却不知道他也是个曾经怀揣梦想的少年;你总嫌弃母亲唠叨,却不知道她也曾是个对镜贴花的姑娘。’
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拿着爸妈提供的物质,学着他们不懂的知识,见识他们没有见识过的世面,体验他们没体验过的人生,到头来,却嫌弃他们如此笨拙。”
对于这段“观后感”,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知乎上有很多类似话题:
《你有嫌弃过自己父母没本事吗?》
《嫌弃自己父母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嫌弃父母丢人怎么办?》
《有没有因为自己父母的职业而自卑?》
…………
很多人都在上面抱怨父母:抱怨父母穷,抱怨父母土,抱怨父母没文化,抱怨父母没能力,抱怨父母没资源,抱怨父母职业低贱,抱怨父母不能自己买房,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富贵。
有人甚至觉得是父母害了自己:“都是你们害的,要不是家里这么穷,我现在也不会这样,既然当时家里穷,为什么还要生下我?你们不配生出我。”
我开始理解父母,是等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
有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儿子,结果儿子看看其他家长,然后突然问了一句:“爸爸,为什么他们都有车,我们家怎么没有车啊?”
这句话腾一下击中了我的心脏,我突然一下子就理解了父母。
我年少的时候,跟很多孩子一样,不理解爸妈为什么不能挣大钱,为什么不能当大官。
直到长大后自己有了工作,自己有了孩子,才突然明白了一句话:爸妈能养活我们已是他们最大的极限。
2010那一年,我准备在重庆城里买房。
房子实在是太贵了,一套只有70平的两居室,我也仅仅只能付三成首付。
父母知道后,从老家赶来,在城里呆了两天,临走时,递过来一张银行卡,“里面有十万,你拿着用吧。”
我立马红了眼睛,我知道,这是他们一辈子的积蓄了。
我的父母是普通人,非常普通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像有的父母那样,给我创造很好很好的物质条件,但他们却给了他们这辈子能给的最好的一切:
养育,照顾,包容,关心,爱。
他们虽然很平凡,但我觉得很伟大。
我在好几篇稿子里提到过我的父亲和母亲。
我的父亲喜欢钢琴,我的母亲喜欢小提琴,他们能走到一起也是因为音乐。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名人雕像的存钱罐。他每天都会节约两毛钱,塞进这个存钱罐里,“攒五年,我就可以买钢琴了。”
遗憾的是,五年未满,家里就有了姐姐和我。于是,罐里的钱就变成了奶粉,就变成了柴米油盐,当然,也变走了父亲梦想的生活。
前几年父亲过生的时候,我问曾经想当钢琴家的他:“没做成钢琴家,您遗憾吗?”
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我虽然没能实现梦想,但是生了你跟你姐,也觉得生活很有意义啊!”
那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父母啊,曾经可能也身怀梦想,曾经可能有颇具才华,只是在漫长的时光里操碎了心,被我这样没出息的小孩耗成了凡人。
现在很多人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以为坐在写字楼里的自己,坐在计算机前的自己,能力和才华要远远胜过父母。
其实这不过是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
在公司格子间敲键盘的我们,跟当年在工厂踩缝纫机的父母有区别吗?
在微信在美团抢红包的我们,跟当年在菜市讨价还价的父母有区别吗?
每天刷微博刷抖音的我们,跟当年蹲墙根磕瓜子的父母有区别吗?
非要给手机戴个壳的我们,跟当年给遥控器戴个套的父母有区别吗?
看起来好像不同,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嫌弃父母的平庸呢?
所以我觉得那个网友说得特好:
我们最大的悲哀在于,拿着爸妈提供的物质,学着他们不懂的知识,见识他们没有见识过的世面,体验他们没体验过的人生,到头来,却嫌弃他们如此笨拙。
一个人的人生,其实大概率是平凡的。
世界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有小成,1%的人能大成。所以,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走向平凡就是我们最终的结局。
就像那句名言所说的:“我们这么努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总有一天,我会变成那个看着儿子荡秋千的父亲,你会变成默默叠着衬衣想着从前的女人,早晚而已。
所以我觉得人这一生,所谓成熟,其实就是三个“接受”:
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
接受伴侣是个普通人。
接受和接纳父母的平凡,不仅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教养,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孝顺。
真心祝福所有朋友的父母,都是健康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