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的桥牌概率(4)
在《三角形中的桥牌概率(3)》中,我们通过“空档原理”来理解“先验概率”(a priori)。有位聪明的读者关于“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的区别给出了非常好的反馈。在这里,我要对上文表述中不严谨的地方再进行一下说明。
桥牌概率分布表里的概率指的都是“先验概率”,也叫“原始概率”。在这个“先验概率”中,没有打出过任何花色。简言之:首攻之前都属于“先验概率”,一切以“首攻”为分界线。“首攻”之前属于发牌的世界,“首攻”起属于打牌的世界,前者是“先验”,后者是“后验”。
一旦首攻了,即从第一张牌被打出那一刻起,就进入了“后验概率”(a posteriori)。也就是说,从首攻起的(防守方)每一张出牌,都要重新调整概率计算。这就是贝叶斯定理的精髓,其基本理念是:要根据观察到的最新情况来调整推理和判断。运用到桥牌中就是:当有新情况发生后(即有牌打出后),就产生了新概率(即“后验概率”),此时不能再纯粹依赖“先验概率”了。简单来说就是:边打边看。
上文我们举了电影院买票的例子,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空档原理”。之所以1-1分布的“先验概率”是52%而不是50%,可以看作是一种在发牌过程中产生的“后验概率”,而在打牌之前,它依然是“先验概率”。因此,只要在打出牌之前,我们所说、所用的桥牌概率,都是“先验概率”。下面这个公式属于“发牌”的结果,但实际分布如何,需要通过“打牌”(即“后验概率”)才知道。
下面这个表格,全是“先验概率”,即首攻之前默认的牌张分布概率。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所有的数字都进位到整数。比如外面有6张牌时,4-2分布的概率为48%,而3-3分布的概率为36%。
我们先来看一道做庄实例,来巩固理解“先验概率”。
叫牌在6S后三家PASS。南家做庄这个6S定约,接到了西家HJ的首攻。由于将牌必输一墩SA,庄家要保证拿到剩余全部的牌墩才行。南家手里有3个低花输墩,明手的H顶张可以垫去2个。如何让第3个输墩消失呢?或者你习惯数赢墩的话,可以看到联手现在已有5S3H1D2C共11个赢墩了,那第12个赢墩从何而来呢?
很快庄家就看到,现在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
(1)、飞DK。只要东家持有DK,从明手出小D到手里的DJ,飞中就行。
(2)、在3圈内跌落DK。具体打法是先用明手的H垫去手里的DJ3,然后兑现DA,再用明手的2个将牌和CK共3次进手,将吃2次D和享用做大的DQ。
这两条路线能共存吗?不行。因为明手的H顶张要么用来垫掉2个D,要么垫去1D1C,得把DJ留着飞牌,所以这两个打法是互斥的。作为庄家,你要立刻决定采取哪条路线。
那现在有什么线索吗?防守方没有叫过牌,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HJ首攻。HJ能说明什么呢?西家攻的是长套还是短套?首攻HJ一定代表他有H10吗?是因为西家有DK所以他才选择首攻了H吗?为什么防守方没有介入叫牌?是因为他们都是平均牌型所以不叫吗?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答案都是:不知道。
既然没办法从首攻当中获得特别的信息,也没有叫牌线索,那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先验概率”来考虑了,也就是认为防守方的牌张分布遵循发牌中的概率。
乍看之下,飞中DK的概率(50%)要高于外面D3-3分布的概率(36%),但是可别忘了,DK还有可能在第一圈、第二圈内就掉下来。在D3-3分布时,庄家有36%的成功机会。在D4-2分布时,只要DK在持有2张D的人手里,庄家也能成功。D4-2分布的概率是48%,其中1/3属于DKx双张,即16%。在D5-1分布时,原有15%的概率,其中单张DK占到1/6,即有2.5%的机会打下单张DK。因此,选择3圈内跌落DK的概率共有:
36%+16%+2.5%=54.5%。
当然,这个结果是因为把小数点前移了,实际应为54.1%左右。无论如何,这个54%要高于50%。也就是说,遵循高概率的打法,应该用H顶张垫去DJ3,然后争取在3圈或以内将下某个防家持有的DK。具体打法上,这副牌要留意一下明手的进张问题。
上面这个牌例,用的就是“先验概率”。不考虑任何叫牌因素,假设成了没有首攻(或者说,首攻不影响实际牌张分布)。然而,一旦打出了第一张牌(即首攻)之后,世界就不一样了。
我们可以用量子力学来理解一下“首攻”这个时点。在首攻之前,也就是发牌之后,是一个粒子世界置备完成的状态。当首攻的牌被打明那一刻起,可以看作是这个状态的塌缩。用上例HJ首攻来说,这张HJ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说明外面的9张H不是0-9分布,因为西家已经能打出HJ;
——在“先验概率”中,是存在H0-9分布的可能性的,现在这种可能性消失。
(2)、说明HJ在西家手里,那东家就不可能再有HJ;
——在“先验概率”中,HJ既可以在西家,也可以在东家,现在HJ在东家的可能性消失。
(3)、HJ的出现,使得西家还剩12张未知牌,而东家在出牌前依旧保持13张未知牌。
——这就是“空档原理”,HJ代表了“后验概率”的开始,并且之后所有防守方的出牌都能用“空档原理”计算。
(4)、如果遵循的情况属于HJ是从HJ10里首攻出来的话,那西家就只剩11张未知牌,而东家在出牌前依旧保持13张未知牌。
从(4)中,我们似乎可以假设西家的H比较长,因为HJ暗示极有可能还有H10。既然西家只剩11个空档(比东家的13个空档少),那是否能立刻推论出“东家的D比较长”这个结论呢?是不是因为东家还剩13个空档,就能立刻得出“DK更可能在东家”的结论呢?东家持有DK的概率要比原始的50%高了吗?(原先东西家持有DK的概率都是13/26=50%,现在东家上升到13/24=54.2%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空档原理”的运用,并不是这么步步惊心,并不是每一个空档被占据后,都一定要被考虑进去。被占据的空档,拥有的权重不一定相同。就像这副牌,西家或许H是比较长,但排除将牌S、关键套D之后,还有C呢。很有可能西家H长,但是东家C长,那对D分布的概率判断就又回到了起点。这就是为什么尽管已经看到了西家首攻HJ,尽管粒子的状态已经塌缩,我们还是遵循了原始的发牌概率(也就是“先验概率”)来考虑打法。
那首攻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牌张分布概率呢?我们留一道思考题。
依然是南家做庄6S,接到西家C9的首攻。东家CA赢进后转攻D6,你如何做庄?你准备采用“先验概率”来判断,还是用已经看到的“西12东11”个空档的“后验概率”来抉择呢?
在解答这道思考题之前,下一次我们继续回到三角形里,去看一看奇偶性对牌张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