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器官移植看当代中医的任务

前几天,遇秋看到一则新闻:2021年3月1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专家何晓顺,给德国移植协会前任主席BjoernNashan教授成功演示了一场无缺血肝移植手术。

传统的器官移植,摘取下来的器官,一般是没有血液的,而这个新的技术,使用机器来给摘下来的器官提供血液循环,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通过无缺血肝移植技术的肝损害比传统手术要降低3/4,在排斥反应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长缩短,移植患者各时间段的生存率预估将有较大提升。

于是,遇秋查了一下中国器官移植的相关资料,查到了以下数据: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除港澳台外,全中国共有125个器官获取组织(OPO),全国具有173所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

2019年中国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5,818例,器官移植手术19,454例。其中,肝脏移植手术6,170例,肾脏移植12,124例,心脏移植手术679例,肺脏移植489例。

注意,这个数据不能简单相加,有的病人是同时移植两个器官的。

这些数据表明,器官移植的技术应用挺多的了。

然后遇秋再查了一下相关的著作,相关书籍,器官移植98本,肝移植63本,心脏移植11本,肾脏移植14本,肺移植7本。

其中明显是中医的著作,没有。

这个就比较可惜了。这么重大的医疗技术,很少见到中医的参与。

可能有人会认为器官移植是西医的技术,中医不要去参与。这种思想就大错特错,会让中医丧失历史地位。

器官移植,是当前医疗的一个重大需求,中医如果不去参与,不能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中医还有什么价值?

就像新冠肺炎,确诊、隔离、重症治疗、疫苗,很多技术规范都是西医的,难道中医就不要去参与了吗?中医之所以在新冠中名声大振,是在该起作用的环节起了重要作用,起到预防、治疗等作用,但是,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参与了,这个必须要实事求是。

同样的,在器官移植中,中医肯定不可能参与所有的环节,但是,中医会有很多参与机会。

比如,术后的伤口愈合,这是中医擅长的吧?排异反应呢?

再说个器官移植的数据:3年生存率为例,肝癌肝移植62.5%,心脏移植为80%,双肺移植为56.1%,单肺为52.3%,而肾脏在96%以上。

如果术后中医能够参与治疗,把肝、心、肺的3年存活率都提高到和肾脏一样,那是多么大的贡献?或者是,用中医把生存率从3年提高到5年10年,那也是相当厉害。

在很多疾病领域,西医占了先发优势,研究得比较透彻。但是,一些新的领域,西医不见得比中医占优势,这种情况下,中医可以弯道超车,占领一席之地。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疗效来源于老百姓所面临的疾病。如果对于新出现的疾病无力解决,中医势必会没落。

就像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广电动车、5G?因为燃油车、4G都已经被欧美占领,中国是不可能超越的。但是在电动车、5G领域,中国和欧美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跑得快就有机会占领一席之地。同样的,西医技术很成熟的领域,中医一时半会是很难去竞争的,只有一些新的或病人数量少的领域,中医更有潜力。

再比如新冠肺炎,现在全世界都在打疫苗预防,已经没有中医什么事了。

为什么呢?因为预防传染病这一领域,中医的技术已经跟不上了。打一针疫苗,至少管半年。吃一剂中药,肯定管不了半年,老百姓当然不愿意三五天喝一次中药,对吧?

所以,遇秋认为,有机会接触到器官移植的中医师,一定要迎难而上,为中医争取一席之地。

袁遇秋,中医医师。多年来博览群书,衷中参西,精益求精。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学会中医,讲授中医四大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0)

相关推荐